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浒》中的宋江,时刻哼着“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的调子,念念不忘投降、招安,“尽忠报国”,是一个十足的奴才。然而,《水浒》却在这个奴才的脸上涂了一层发光的油彩,把他装扮成英雄。奴才终归是奴才,决不会因为涂了油彩而变成了英雄。只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宋江的“替天行道”略加剖析,撕去它的种种伪装,宋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中的李逵平日最敬重宋江,在宋江判了死刑,梁山众英雄劫法场时.李逵是打头阵的。当他误听宋江强夺民女等“腐败”行为时.他大闹忠义堂,砍倒杏黄旗,把梁山闹得“沸反盈天”.结果是一场误会。作者通过这个误会情节.突出了宋江的正派,也凸现了李逵的疾恶如仇。这个误会,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活、丰满,作品主题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长期以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有着深远的影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孙悟空,是作者着力刻划热情歌颂的神话英雄,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但在“四人邦”篡改毛主席关于《水浒》的指示,歪曲历史,大搞古为帮用时,孙悟空被说成是宋江式的人物,《西游记》被看作宣扬投降主义的坏书。我们在那一时期与某些单位合编的教材《简明中国文学史》也受其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水浒》英雄形象中,宋江是思想性格极为复杂的一个。作为全书的核心人物,作者虽然对他着墨甚多,全力摹划,但书中的宋江形象仍然给人扑朔迷离的感觉,以至通过《水浒传》看宋江,总像是雾里看花,不甚分明。作为宋江反上梁山的重要关目之一的“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也正如同其它关于宋江的描写一样,被裹上了团团迷雾,留下了不少疑点。 一 宋江吟“反诗”是在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判配江州之后。这天,宋江因访戴宗等不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是否“独恶宋江”,这是《水浒》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证了金圣叹“独恶宋江”是真,是“骂杀”而不是“捧杀”;指出金圣叹是明代后期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率性任情、以情格理的反道学的思想倾向是其“骂杀”宋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金批《水浒》时而出现对宋江的“赞语”,也做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为了使用“障眼法”,使其作品在朝廷明令禁毁《水浒》的特定政治环境下得以付梓问世。  相似文献   

6.
一我这里所要说的宋江,既不是历史上的宋江,也不是经过金圣叹改造过后七十一回本《永浒》里的宋江。而是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里的即原来的那个宋江.自来评论《水浒》者,对宋江的评价分歧最大。有人说他是农民起义的英雄,农民起义军中的杰出领袖;有人说他是农民起义队伍中的叛徒,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也有人想把这冰炭不能相容的二者调和起来,说宋江前期是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领袖,后期是农民起义军中的叛徒,是镇压农民起义军  相似文献   

7.
《水浒》中的宋江,被作者戴上不少桂冠:“呼保义”、“孝义黑三郎”等,这无非是要突出宋江具有“义重如山”的美德。多少年来,一些评论对宋江的“义气”赞不绝口,甚至将宋江的行“义”,当作维系梁山泊英雄的团结,使得起义队伍不断扩大兴旺的根本原因。这些奇谈怪论,必须用唯物史观加以分析。 恩格斯指出:“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义”作为一定阶级的道德观念,在各个社会的不同阶级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实际内容。孔老二鼓吹“君子义以为上”,显然是  相似文献   

8.
满人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着意混合才子佳人和狭义小说的文法,创造出“英雄儿女”的模式,力图弥补《红楼梦》之遗恨,探讨新的叙事体裁。吟梅山人的《兰花梦奇传》采用了同样的文本对话和体裁混类的手法,但却对文康的“英雄儿女”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吟梅山人写了一对才子佳人的失败婚姻,由此对文康小说中所营造的那种“英雄”和“儿女”、“义”和“情”、私欲和社会责任、以及男女立场的和谐提出了疑问。在《兰花梦奇传》中,女主人公松宝珠的文才武略变成了在家庭场域中对夫权的威胁,引起了她丈夫的妒嫉和夫妻之间的权力之争。在暴露“英雄儿女”小说文法所存在的矛盾的同时,《兰花梦奇传》触及了“‘大团圆’之后如何?”这一小说盲点,不仅对“英雄儿女”的模式给以了新的演绎,而且以悲剧的结局批评了文康小说的粉饰现实。论文旨在探讨两本小说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兰花梦奇传》对“英雄儿女”模式的翻案和改造。  相似文献   

9.
《水浒》的作者,为了宣扬投降主义,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精心塑造了宋江这样一个投降派的艺术形象。他不仅吹捧宋江是什么“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普救万物的“及时雨”;颂扬宋江是什么“全忠仗义”、“辅国安民”、“平辽保境”的杰出“英雄”;而且还把宋江描绘成为一个风流儒雅、才高识广的“名士”。在故事情节发展的每一紧要关头,作者总要安排宋江出  相似文献   

10.
苏修先生们煞有介事地吹捧起《水浒》里的宋江来了,给他戴上“英雄”的桂冠,胡说他是“反对皇帝的统治和暴力的”。真是化粪土为神奇,《水浒》简直可以再续上一回,叫做《黑宋江神聚莫斯科,新沙皇梦游梁山泊》了。历史岂容颠倒,伪装应当剥去。一部《水浒》,叙述了宋江篡权投降的全过程,是宣扬投降主义路线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宋江,是一个地主阶级分子,“自幼学儒,长而通吏”,混进梁山水泊,不过是“暂时避难”,“身居水泊之中,心在朝廷之上”。当起义军领袖晁盖中箭牺牲以后,宋江乘机篡夺了领导权。晁盖的尸骨未寒,宋江就迫不及待地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一字之差,便“修正”了“要和大宋皇帝作个对头”的晁盖的革命路线。他招降纳叛,结党营私,压制、打击起义队伍里的革命派,利用这支农民起义队伍,作为  相似文献   

11.
“四人邦”惯于歪曲和篡改毛主席的指示,玩弄阴谋,制造骗局,为他们篡党夺权大造反革命舆论。一九七五年八月,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水浒》作了精辟的评论,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野心家、叛徒江青一贯对《水浒》中的宋江顶礼膜拜,百般美化,这时却摇身一变,竭力装作批判宋江的“英雄”。然而,“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  相似文献   

12.
“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中一个人们比较熟悉的故事。文化大革命以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有人把“三打祝家庄”的胜利,说成是宋江上山后为梁山农民革命事业立下的第一个大功劳。这就等于给投降派宋江戴上了一枚“三打祝家庄”的英雄勋章,正中了《水浒》作者的下怀。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剖析,就不难看出,在“三打祝家庄”的过程中,充分暴露了投降派宋江政治上是阴谋家,军事上是冒险家,战场上是胆小鬼的可耻面目。  相似文献   

13.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丹柯》是一篇寓言体小说,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小说主题的关键词都是“英雄”,当然我们的教学也应该紧扣“英雄”而展开。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参如此诠释《丹柯》主题:“小说的主题便在于歌颂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之外又增添了一份悲剧的色彩。显出了主题的复杂性。”而如果课堂教学仅仅止步于让学生了解丹柯是一个英勇坚强、敢于牺牲的英雄形象,那么我们无异于“入宝山而空手回”。  相似文献   

14.
《大宋宣和遗事》是作于宋、成于元的笔记体小说,也是现存最早记载水浒英雄故事的资料,《水浒传》在结构和思路上遵循了《大宋宣和遗事》,但两书在宋江形象的塑造上却颇有些不同,本文试分析之。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是否“独恶宋江”,这是《水浒》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证了金圣叹“独恶宋江”是真,是“骂杀”而不是“捧杀”;指出金圣叹是明代后期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率性任情、以情格理的反道学的思想倾向是其“骂杀”宋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金批《水浒》时而出现对宋江的“赞语”,也做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为了使用“障眼法”,使其作品在朝廷明令禁毁《水浒》的特定政治环境下得以付梓问世。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中人物所作的诗词仅有十首,其中酒后诗有五首,而这之中有四首是宋江所作,这一叙事现象在《水浒传》众多人物的许多相似塑造中显得独特。因为酒后诗是宋江冲破理性樊笼的心理的真实写照,分析这四首酒后诗,能清建认识宋江的“忠”与“义”的相互关系以及他的人性的发展和其中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最近指出:“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深刻揭露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宋江这一人物形象,指明了方向。用毛主席的指示分析《水浒》中的宋江形象,我们就不难看出,宋江绝不象有人说的是个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而是一个惯于玩弄权术的野心家,混入农民起义队伍的地主阶级代理人,赵宋王朝的忠实走狗。他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投降派的典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水浒》中的宋江,不失为一个绝好的反面教员。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是否“独恶宋江”.这是《水浒》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论证了金圣叹”独恶宋江”是真.是“骂杀”而不是“捧杀”;指出金圣叹是明代后期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率性任情、以情格理的反道学的思想顿向是其“骂杀”宋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金批《永浒》时而出现对宋江的“赞语”,也做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为了使用“障眼法”.使其作品在朝廷明令禁毁《永浒》的特定政治环境下得以付梓问世。  相似文献   

19.
《武松打虎》节选自《水浒》第二十三回。《水浒》是描写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小说,由十四世纪元末明初人施耐庵根据民间流传的关于宋江等人的故事写成。为了展示起义者被“逼上梁山”(也就是遭受地主阶级残酷的压迫而走上反抗斗争道路)的具体过程,《水浒》采取了百川汇海式的结构,对书中主要英雄人物分别作了传记式的描写,然后让他们汇合到起义根据地梁山泊来。武松是书中主要英雄人物之一,而“打虎”又是塑造武松形象的一个重要侧面。这段故事是为刻划农民起义英雄形象服务的,因而是文化遗产中民主性的精华。 《武松打虎》通过景阳冈打虎的故事,突出地表现了武松在野兽面前没有丝毫怯懦的英雄性格,以及在与猛虎搏斗中勇敢、机智、沉着的战斗作风。  相似文献   

20.
中美语文教材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中国语文教材与美国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处。一、两者相同的地方1.都较重视“义理”教育。“义理”教育,即“道”的教育。“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不过,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已由“义理”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