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稿)》(以下简称《标准》)规定:小学低、中、高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这一规定,不仅回答了“小学生该不该读课外书”、“该读多少”的问题,而且使大语文的轮廓更加清晰、具体。面对“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如何落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课外阅读,重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标准》)。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标准》分阶段作了具体的要…  相似文献   

2.
古今对“美”字的字形起源和字的本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羊大为美”说。此说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代表,其核心在于认为“美”字的本义是味美,美即甘。这种观点在美学界得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赞同,日本学者笠原仲二还根据这一观点得出结论说:“中国人最原始的审美意识,一般直接起源于官能的味觉性的体验。” (二)“羊人为美”说。这种观点由萧兵同志提出,其核心是“美”取象于图腾巫术扮演仪式。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所谓“400万字以上”,是指九年中各个学段课外阅读总量的总和,具体分解为: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阅读量随着学段提升不断递增,阅读量的导向是很明确的,增加阅读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听说读写能力。从阅读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是一部理论性、科学性较强并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好教材,发行时间长(自1980年3月至今),发行量大,受到了全国高校有关专业师生的欢迎。1991年11月该教材出了增订版,对原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增补了有关内容,语法术语和析句法也作了较大的变动。此外还配合增订版编写了辅助教材《{现代汉语)教学说明与习题答案》。无疑,增订版更适应于教学,更受使用的欢迎。但是,增订版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本拟就增订版(1993年4月重印)“语法”章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5.
在参阅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将《史记》的介词“于 (於 )”跟《左传》的介词“于 (於 )”作了比较研究 ,虽然“于”字起源早 ,“於”后起 ,且有取代“于”字的趋势 ,但是二者作为介词来讲 ,其本质是一致的 ,即“只有一种功能 ,就是表示动作或性质和事物的关系。”认为二者有别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6.
在翻检新《辞源》的过程中,发现它的注释尚有不妥和可议之处,兹再提出若干条辨析于下: 一、[于](128.1)解“超过,《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按“于’”解“超过”(《词海》解“过”)这是以文意代词义,不妥。此处“于”(於)不是动词而是介词,以“于”字为介词的介词结构置於形容词后,表形容词之比较,此”于”(於)字宜译为“比”。“于”字所表示的有所不同,应据之分别译为  相似文献   

7.
入声作为调类在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中早已消失,但是在一些方言中还保存了下来,而且作为记录古代汉语入声音节的文字一个不少的流传至今。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第二章语音附录"同韵字表"中收录了入声字,且把被收录的入声字标为黑体,但在使用本教材时笔者发现"同韵字表"把收录的一些入声字没有标为黑体。本文以《黄侃手批广韵》的入声卷作为封闭性材料,以此为准校对出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同韵字表"入声字收录瑕疵,谨列表反映,以利于此教材编委修订,使这一部非常优秀的高校文科教材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8.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于2002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了第三版,增订三版“对全书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精雕细刻”。但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增订二版语法部分有的个别疏漏增订三版没有改正过来,而且增订三版在增订二版基础上改动的地方还有一些明显的疏漏。本文依照教材的先后顺序分别指出增订三版语法部分的若干疏漏。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由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于1981年首次提出:“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1982年胡裕树(胡附)、张斌(文炼)在《中国语文》发表了《句子分析漫谈》,除进一步讨论语序外,还论及虚词和句子成分,认为“虚词的作用也有语义的、句法的和语用的区别”;“必须区分一般主语(陈述对象)与话题主语(脱离句法控制的说话焦  相似文献   

10.
本校1988届汉语史专业硕士、现任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华学诚所著学术论文集《潜斋语文丛稿》,最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的导师、本校刘君惠教授为该书封面题字并作序,同时为该书作序的还有扬州教育学院教授赵航先生。 《潜斋语文丛稿》约23万字,收入十六篇文章,分为四个单元:(一)“反训”专题研究,共四篇,其中《反训研究三题》一文,反映了作者对“反训”问题的基本观点,已故郭在贻先生致意作者称:“大作明晰透辟,有摧陷廊清之功”,(二)《说文》专题研究,共两篇,分别探讨了“一曰”和“某与某同意”两个条例,材料翔实,观点独到。(三)上古语法和古籍校释,共两篇,分别论述了上古汉语里的句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篇篇都有课前提示。现代文中的教读课文为“预习提示”,自读课文为“自读提示”,参读课文为“每读提示”,文言文则一律称“阅读提示”。这些提示的字数一般在二三百字之间,少则达151字,如《这不是一颗流星》;多则达351字,如《从三到万》。这些提示包容了初中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林林总总,大致可以归纳为:(1)简介作家作品。如《有的人》“臧克家,诗人,生于1905年,山东诸城人。主要作品收在六卷本《臧克家文集》里。”(2)交代写作背景及意图。如《俭以养德》“本文写于1959年8月12日,是针对当时有些人开始放弃  相似文献   

12.
高四册《左忠毅公逸事》一文中有“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一句,教参译为“我的同族的老前辈字涂山的,是左公的外甥”。查《辞海》“甥馆”条,先引《孟子·万章下》:“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接着写:“古代称妻父为外舅,称婿为甥。”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对“舜尚(“尚”,(?)伯峻注:同“上”。以匹夫而晋谒天子,古文云“上”。)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一句的翻译是:  相似文献   

13.
刘福林同志关于《“山药蛋派”能流下去吗》(载《山西师院学报》1980年3期)一文的立论,固然有些过于偏颇和武断,但不可否认,他提出了我省文艺界常常议论和关心的问题:“山药蛋派”的前途究竟如何?我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山药蛋派”仍然能够流下去。近二年不断出现的“山药蛋派”的作品和  相似文献   

14.
假借字与古今字有些假借字长期借用,久借不归,喧宾夺主,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假字变为“正字”了。如容貌之“容”(《说文》:“容,盛也”),歌颂之“颂”(《说文》:“,颂兒也”),仁义之“义”(《说文》:“义,已之威仪也”),友谊之“谊”(《说文》:“谊,人所宜也”)。也有些后来又特地为它新造了字。如作突然解的“猝”(《汉书李广传》:“然虏卒犯之,无以禁。”师古曰:“卒读曰猝”)。又如回避之“避”《论语微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经传均作“辟”。)有了新造字,则新造字名正言顺成  相似文献   

15.
正薄守生、赖慧玲《区域视角:中国语言规划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281千字。本书的初版为《当代中国语言规划研究——侧重于区域学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本书是在初版基础上的"增订版",增订、修改的内容占初版内容比例的30%以上,"增订"过程中严守相关学术规范。在这里,我们谨就增订版在章节增删、调整方面做说明,至于个别段落、字句方面的增删情况不再详细列举。通过阅读本篇"出版说明",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两本书的来龙去脉,也可以更好地提高读书效率。初版原有三个序言《序一》、《序二》和《自序》,  相似文献   

16.
在《文心雕龙·通变》篇的研究中,常见到以下三个流行的观点:(一)认为刘勰的“通变”说系出自《易·系辞下》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二) 认为“通变”之“通”系指“设文之体有常”,(三)认为“通变”即相当于今天所谓继承与革新。笔者在阅读《通变》篇的过程中,对上述观点产生了一些疑问,特提出自己的拙见,以就教于诸前辈和各位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三、引文不确 (一)引文误合 (40)《说文》:“异,从畀,云畀予也,又云授予也。” (《甲午治兵》条) 按:《说文》无此体例。此乃将《说文》之“异”字注和“授”字注合而为一也。当点作:《说文》异从畀,云“畀,予也。”又云:“授,予也。” (41)《传》云:“自虐其君,虐我伯姬。”并训为杀,而引申又为暴虐也。(《杀敌为果》条)  相似文献   

18.
数学的领悟     
笔者常常收到中学师生的来信,要求谈“怎样学好数学”。虽然,实在无法向数以百计的读者一一作复,但总感到有必要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一些有数学特征的建议,这导致笔者出版了一本新书《数学的领悟》(15万字),专门面向初中师生谈一些“学会”学数学的体会。本文取材于该书的引言,说了学数学、做习题的3点小经验:理解实质、看透本质、优化素质。例子都是非常简单和众所周知的,而对例题的处理和处理的观点则纯属个人看法,愿借《数学教师》的广泛影响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9.
评段玉裁的转注观——六谈六书之转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清代文字学家戴震、段玉裁等认为转注字就是“互训”。换言之,同义字就是转注字。影响较大的是段玉裁。他的《说文解字注》对汉字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他为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不少补充,也纠正了一些失误。同时也把他的转注观点塞满了《说文解字注》。可惜,他的转注观点是非科学的,也不是许慎的原意。说他的转注观不科学,是由于:一,片面理解许慎的转注例字“考”和“老”的关系;二,混淆转注字和形声字的区别;三,曲解“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的含义;四,强分“造字”与“用字”。  相似文献   

20.
最常用的汉字是什么?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秦牧曾说:“实际上,我们经常用得上,富有生命力的汉字不过是四五千个罢了。”(见《语林采英》第25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于1988年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常用字2500字,次常用字1000字。那么,最常用的究竟是哪些字?有人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进行统计后发现,书中出现最多的不是宝玉、宝钗的“宝”,亦非宝玉、黛玉的“玉”而是“了”字,共出现20545次,其次超1万字的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