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新闻界     
新闻出版报》介绍“钱江晚报现象” 《新闻出版报》于1994年10月28日在第一、第二版以近两个整版的篇幅刊发长篇通讯《钱塘涌起大江潮——“钱江晚报现象”大写意》,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钱江晚报的几个“非常规性动作”。同时,该报还发表评论员文章,称赞钱江晚报在新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是近几年新闻改革的新成果,新的生长点”。 近两万字的长篇通讯详细记叙了钱江晚报近几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活动。该报编者按语中写道:“刚刚创刊8年的钱江晚报,近几年来,以其敢触社会难点热点,敢于扶正祛邪,敢于深入生活深层,不断拓展报纸服务功能,在党和群众,政府和群众,企业和群众间架起一座座桥梁。钱江晚报以其全部活力,一个接一个地推出有创意有质量的报道,在群众中产生巨大反响。一如滚滚钱塘江水,潮起潮涌,令人目不暇接。” 这篇通讯以“《国庆一日》摄影大赛”、“组织‘著名歌唱家名曲演唱会’”、“沸沸扬扬‘十点利’”、“组织‘打假协作网’”、“开设‘盛夏直通线’”、“倡立‘居委会主任联谊会’”、“开设‘挂牌值班’栏目”、“请市长市民‘当一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12日,钱江晚报的“人文”版以三个整版的篇幅做了一组《“三农”问题的人文叙事——16人的乡愁报告》; 3月8日,一条以〈对“三农”问题的艺术叙事——钱江晚报与杭州艺术家联手打造大型先锋实验舞蹈<与外乡人一起跳舞>》为标题的新闻,再度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新闻研究所、杭州大学新闻研究所和浙江《新闻实践》杂志编辑部联合召开的“钱江晚报现象”研讨会,历时两天,于8月31日在杭州圆满结束。来自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内外新闻理论研究机构、新闻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对“钱江晚报现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悉,对一家报纸的办报实践所引发的现象进行专题研讨,在全国报界尚属首次。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平波和宣传部副部长杨大进到会讲了话。梁平波说钱江晚报之所以办得好,一是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真正起到了沟通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三是把办报与社会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报纸面向社会,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4.
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试析钱江晚报的“挂牌值班”活动吴永祚本文责任编辑邓俊《钱江晚报》推出的“挂牌值班”活动及其系列报道,已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至今仍在延续。所谓“挂牌值班”,就是由报社根据读者反映和投诉的最集中的问题,出面邀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要...  相似文献   

5.
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钱江晚报“挂牌值班”活动的启示吴永祚钱江晚报推出的“挂牌值班”活动及其系列报道,已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至今仍在延续。所谓“佳牌值班”,就是由报社根据读者反映和投诉的最集中的问题,出面邀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6.
钱江晚报从2000年7月起,组建“新闻110”采访组,全方位全天候24小时出动采访,“有讯必接,有难必帮”,突发事、紧要事、有趣事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一篇篇鲜活新闻走上版面。 乍一看,“新闻110”只是一种采集新闻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实际上,它带来的新闻观念的变革更值得重视。 一、新闻比拼速度 报纸竞争日益激烈,在版面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让有价值的新闻以最快的速度登上版面。钱江晚报组建“新闻110”采访组的立足点也在于此。 抢新闻是报纸与生俱来的属性。前几年,在晚报或都市报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新闻版面还允许有几篇几天前的…  相似文献   

7.
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省级晚报———钱江晚报,从上到下重视图片,致力做亮图片这一报纸的“眼睛”。从2000年10月以来,针对加强摄影采访和图片使用,编委会进行了一系列为新闻摄影同行关注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头版图片用大用足;摄影专版增加到每周5个版,并安排在前8版新闻版的重要版面上;制定并实施了《图片运用标准纲要》,对32个版中各版做出了必须重视图片运用的具体规定;同时,编委会还专门配备了新闻摄影采访车;开设了新闻摄影“110”热线电话等。采取这些措施,使钱江晚报的新闻图片更具新…  相似文献   

8.
“社会问题新闻”这个概念,新闻学词典里查不到,传统的新闻分类中没有这一项。我这个观点的提出,一是受到文学中“社会问题小说”提法的启示,二是对这一时期新闻实践的总结。我觉得,从当前新闻界对这一类新闻的报道来看,把它们归属到“批评性报道”、“解释性报道”、“社会新闻”中,其内涵的丰富与外延的广阔,后者是包容不下的.只能对这一部类新闻进行概括,单列一个新概念。一、社会问题与社会问题新闻社会问题作为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它的含义是“指那些对社会构成危害或成为社会负担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种病态表现”。我们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钱江晚报进行了首届“新闻宝贝”评选活动。近一个月的活动中,钱江晚报采用鲜活、娱乐、双向互动的方式,对新时期报纸品牌的推广创新、对平面媒体与读者的新型互动方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何谓社会新闻?有一种说法认为社会新闻就是反映奇闻怪事和报道社会阴暗面,就是猎奇。这是对“社会新闻”概念的不确切解释,或者说是一种误解。社会新闻一般是指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道德的新闻。在西方新闻学里,由于这一新闻的报道手法比较轻松,大多反映世态人情,容易引起公众兴趣,被称为“软”新闻,以区别于重大题材和主题严  相似文献   

11.
柏建斌 《新闻实践》2005,(10):55-56
长期以来,媒体对公安新闻的报道多来自于公安机关的新闻发布和案情通报。特别是一些深度报道,由于信息源单一,报道题材的同质,媒体缺乏缺乏主动性,不能及时反映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也难以做深做透。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钱江晚报“新闻110”专版推出了《周末调查》栏  相似文献   

12.
“深入”出新招——让记者时时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夯实“安身立命”的根基 钱江晚报近几年来针对新闻队伍中出现的“飘浮”之风,为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先后推出这样两招: 一是“记者上岗”——上好当记者的“第一课”,在深入群众中求“贴心”。“报道要上去,记者要下去”。钱江晚报的记者把“下去”和“贴心”结合起来,把深入群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他们从晚报的报道更具贴近性的要求出发,从1991年3月开始采取了“记者上岗,深入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满足了公众对未知信息的知情权,但与此同时也扩大了公众的恐慌。自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不当报道造成的“媒介恐慌”成为世界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共同探讨的话题。社会恐慌是媒介制造的,而媒介之所以能够制造恐慌,是由于媒介安全功能失灵和失控。①传统媒介如何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既做到信息公开,又发挥媒介的安全作用?本文以钱江晚报杭州“7·5”公交车燃烧事件报道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何黎 《新闻实践》2011,(9):31-33
做好中国视角的国际新闻,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体现中国“软实力”之崛起,是钱江晚报国际新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一位美籍华人在1993年2月14日羊城晚报上发表长篇文章《追日之旅》写到;“在杭州有广大读者的钱江晚报,按我在香港、美国十几年的新闻工作经验来看,这是一份优秀的报纸,拿到今天的海外,也不会比任何一份中文报纸逊色……” 这位记者的评价也许过高,但我们探索出一条路子,把钱江晚报办出自己的特色,那倒是确确实实的。  相似文献   

16.
张亮 《新闻实践》2014,(4):29-30
“请放慢脚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这句流行语,反映了经济高速发展期、社会剧烈转型期的中国人,对精神文化的呼唤.钱江晚报创刊以来,一直把传播人文精神视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长期的实践中,打造了一系列品牌产品——“人文大讲堂”获浙江省新闻名专栏,“约会院士”声名远播,《全民阅读周刊》、“文脉——浙江文化名人访谈”粉丝众多,钱报人文中心推出的《先进性教育的民间期待》曾获得中国新闻一等奖,人文中心还曾获得全国新闻界优秀集体称号……那么,我们的品牌,是怎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17.
现在大家都说,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的确,国内几乎所有的报纸,无论是摄影记者的人数和器材配备,还是新闻图片的运用,“读图”理念都大为增强。作为浙江省惟一的一张省级晚报——钱江晚报,更是从上到下重视图片,致力做亮这一报纸的“眼睛”。从去年10月以来,针对加  相似文献   

18.
冯晔 《新闻实践》2001,(4):31-33
钱江晚报是一张地方性晚报,自身缺乏制作国际新闻产品的条件,同时,我们又处在一个报业竞争相当激烈的环境中,作为时政报道的一块主要内容,国际新闻要办出与众不同的特色,让更多的读者爱看,必须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探索。去年年初,钱江晚报编委会按照“21世纪城市生活类主流报纸”的办报定位、“读者的精神家园”的办报理念,决定加强时政报道,将原先每天2个版的国际新闻扩大到4个版,并提出了国际新闻要“把握国际关系中的主流脉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总体要求。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在编委会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关注热点、加强权威、提高品味、重视人物、强化时效”的风格,在新  相似文献   

19.
向读者述职     
述职报告往往是写给领导们看的,但钱江晚报却把它写给了读者。 该报在10月8日的钱江周刊上推出了《编辑部的故事》——向读者述职,与读者坦诚交心,道出新闻采编幕后的种种酸甜苦辣。意在版面之外,求得与读者更真诚、更广泛的交流。这组稿子见报后,报社不断接到读者来信来电,亲临报社慰问的读者络绎不绝。 钱江晚报的“向读者述职”,其实可以看作“群众办报”、“开门办报”优良传统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的生动体现。随着市场经济向社会各层面的迅速渗透,报纸的商品属性日益突出。要在强手如林的报刊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十分关注读者需求,在坚持正  相似文献   

20.
陈东 《新闻实践》2002,(6):51-52
一、社会新闻在地方晚报的作用和地位。邵飘萍曾对社会新闻这样定义,他说:社会新闻是“政治以外”的新闻,“其价值与政治、外交等新闻并重,有时越而上之”,社会新闻能反映“一国社会程度之高下”。《中国晚报新闻学》一书对其的定义是:报道社会生活、社会事件、社会问题以及自然界中涉及人类社会的某些特异现象;强调寓精神文明、移风易俗于喜闻乐见、共同兴趣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