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教学论的发展趋向:生活认识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现代教学论应实现从近代科学认识论到现代生活认识论的理论基础的转换,具体表现为:在研究视界上,从“认知领域”扩展到“生活和生命全域”,以一种更全面的视角来关注和促进个体生命的动态生成和发展;在价值取向上,从“价值中立”走向“价值负载”,实现从塑造“知识人”到培养“现实生活人”的转变;在思维方式上,从实体主义思维走向关系性思维,促进教学活动从“物的世界”的思维方式转向“人的世界”的思维方式,真正成为一种“人对人的活动”,从而使现代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动态生成过程,成为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不断显现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过程。  相似文献   

2.
认识论和政治论冲突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支配、政治论服从是符合高等教育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认识论哲学的坚守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逻辑,是高等教育场域存在的根本。另一方面,政治论哲学遵循的是场域的客观关系结构,是高等教育场域存在的形式,必须接纳政治论的服从地位,树立为国家政治、经济服务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3.
劳斯的"科学的文化研究"是科学论研究的一种新的转向,他在吸收了库恩、海德格尔和福柯等人的有关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把科学作为实践进行研究。他提出了"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六个主题,强调科学实践的异质性、科学实践的叙事性、科学实践的"物质性"与"局域性"和科学实践的文化开放性,坚持对"实在论"和"价值中立"的颠覆、对科学知识的认识论批判和政治批判。劳斯的"科学的文化研究"尽管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相对主义问题,未能走出其存在于认识论、科学的政治哲学之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肖中荣 《教学月刊》2023,(10):17-20
科学实践指从做事、探究中学习,获得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它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应然之行。教师要分清其与科学探究的关联,弄清其关键要素为三个场域、三个活动。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可基于学科素养的教育目标,以学科思维的培养为抓手,以学科知识教学和认识方式为根基,以化学科学实践为路径,构建“KC—PC—TC—LC协同发展模式”,使四者有机结合、协同发展,从科学实践维度和科学认识维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生活认识论及其对现代教学论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教学认识论是建立在“科学认识论”的基础之上的。“科学认识论”主要表现为主客二分、泛科学主义、实体性思维,由此导致教学活动中教学与生活、教学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疏离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我国哲学界主张建构一种主客体统一的“生活认识论”。“生活认识论”的确立,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有之义,推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使现代教学理论走上了向生活世界回归之路。“生活认识论”的提出,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当前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些难题,有助于树立现代的教学观,而且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师生关系,推动现代教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资本理论为基础,分析构建民族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行动框架,选取鄂尔多斯民族中小学为典型案例,采用SWOT分析框架探究民族中小学为达应然发展样态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明晰现状与目标间的差距。民族中小学应把握科学教育时代机遇,共建“个人—集体—组织”三层次的资源共享网络;拓展校外科学学习环境,推动“场域—联盟—环境”三联通的科学实践学习;构建科学学习生态系统,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科学教育共同体;厚植科学学习价值信念,助推“理念—制度—行动”三统一的科学生涯教育等举措,培养适宜本土的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现代认识论的最科学形态,这种科学认识论创立过程从范畴的角度来考察,它经历了三个基本范畴,实现了二个重要转化而成立的。“三个基本范畴”是指自我意识、异化劳动、科学实践。“二个重要转化”是指从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论转化到异化劳动论,再从异化劳动论转化到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是人类生活的外在表现,这些活动因其结果而让个人感到有意义;“技术”的五个层面的含义、三种存在状态只是认识论中的“技术”,“技术”知识只有进入教育场域成为可传授的知识,才能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场域中的“技术”知识。教育立场中“技术”知识的内在构成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符号标准、逻辑形式和意义性。因此,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和“技术”知识再生产为中介的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
科学实践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但很多教育工作者对科学实践仍存在认知偏差且不够重视。科学实践哲学为科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既有的科学教育理念的弊端以及核心素养育人理念的实践本质都体现出科学实践的重要性。核心素养背景下融合认知(概念和认识论)、社会(语言和共同体)和物质(材料和时空)三个维度的科学实践内涵,充分表明了科学实践与传统意义上的“实践”以及科学探究的不同。基于科学实践的国际科学教育在课程、课堂、教学以及评价四个方面落实科学素养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通过科学实践在学校教育层面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理念的本土化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后现代女性主义这三个流派的女性主义认识论,分别从三个向度对科学中的价值偏见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知识重构的三种策略。依据科学发展的史实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这些女性主义认识论的批判对象是经典科学范式,但科学随后又经历了两次知识革命,出现了复杂性科学。复杂性科学是科学的内在价值转向,旨在形成一种新的科学范式,它能够证实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合理性,所以,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应关注复杂性科学。  相似文献   

11.
旁观和主观取向的传统认识论因难以突破简单化桎梏而陷入二元对立的“钟摆困境”,杜威提出的探究认识论为复杂性的重建开辟出“中间路径”。探究认识论集反思认识论与互动认识论于一体,以“实践转向”跨越先验本质的藩篱,既向相对不定性敞开,亦向相对确定性回归。它以“有根据的断言”作为阶段性成果,通过抽象与具象、分析与综合两种逻辑,借助困惑、预见、假设、推理、实验的五个思维步骤,呈现出“溯源—探索—省察”的三重“U型”学习环节构成的“直接经验感知—间接经验扩充—经验科学组织”的三阶“波型”学习过程。基于探究认识论的波型教导,可从营构探究兴趣的内在激发策略、提供探究资源的课程组织方案、采取探究体验的过程引导行动、创设探究表现的评价反馈举措等路径入手,让探究实践与探究认识交叠互生和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12.
反思知识教学的认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近代社会时代精神表征之一的科学认识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今天对知识教学的思考。受其影响的知识教学实践颠倒了逻辑起点,抽离了学校知识的文化意蕴,遮蔽了学校知识的合法性问题和道德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误读是科学认识论还在影响知识教学的一个深层动因。而生活认识论则是我们思考知识教学的一条有价值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认同教育场域的构建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实需求为研究文化认同教育场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协同育人视域下,将学生的日常生活构建为文化认同教育场域是新时代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经之路,也回应了“整体教育”与“整体的人”的呼唤;其理论可能性在于日常生活的文化规定性以及日常生活由“自在”到“自为”的批判路径。将日常生活构建为文化认同教育场域的实践路径有二:一是通过中华民族文化身份实现日常交往的情感积淀和意义建构,二是通过中华民族精神实现日常知识由自然态度向理论态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美国K-12科学教育关键词"科学实践"的转变既说明了国际科学教育理念中育人价值的深化,也提示在一线教学中应增强对学生具身性、社会性与实践性能动学习的关注。针对该关键词变革的理论意涵,探讨出当下生物学教学推进策略应为"以明晰目的顺导多样路径的探究方式"与"以渐进层级疏导多重内涵的科学过程"于一体的优化多路径、深层性的探究学习,"以扩展场域引导多维知识的实践建构"与"以真实情境利导多元个性的具身体验"于一体的融化多场域、具身性的情境实践。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革命引发了科学认识论对科学绝对客观性的质疑。假设性科学实在不能从根本上支持实用主义、符合论与融贯论的三种真理观。经验主义三种方法论蕴含的相对主义倾向使逻辑主义科学哲学对科学的合理性重构陷入困境,从而表明自然界无法对人类获取的科学知识之真伪做出单边裁决。由于范式转换缺乏相应的标准与方法,最终只能诉诸科学共同体的集体意志做出民主抉择。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对科学的实践过程再现表明,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实际上也是科学实践主体与其他相关主体之间磋商求同的民主过程。  相似文献   

16.
“人的意识觉醒”是《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诠释的关键概念。通过剖析“人的意识觉醒”的内涵,进而揭示其在教育场域中的价值。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人的意识觉醒”是人批判性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开始。教育的对话方式,作为唤醒“人的意识觉醒”的途径,是以生活世界为中介开展的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生成主题”的教育课程内容意味着教育对话作为自由实践的真正开始。通过真实存在的、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成主题”来唤醒人的意识,使人在更充分人性化的过程中得到解放,实现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双方的生命发展,这也是“人的意识觉醒”的教育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7.
唐俊芳 《考试周刊》2009,(21):164-165
教学认识论和交往论下的师生关系学说都是对传统二元对立师生观的突破,特殊认识论下的主导主体说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殊交往论下的主体—主体说,提倡弘扬课堂中“人”的生命价值;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发生着对象性关系,也发生着意义性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学科具备文化属性。据此,科学实践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文化实践,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过程亦是参与科学文化实践的过程。科学文化理论框架的建立既揭示了科学文化实践的要素,也从理论层面阐明了科学文化实践的育人价值。以“人性的释放与创造”为目标、以“突出科学的情境性和共同体参与”为内容和以“‘三位一体’促进文化觉醒和自信”为过程,确立了科学文化实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机制,搭建了科学教学和科学文化实践间的桥梁。从科学史、科学情境、科学道德和科学审美四个角度出发,可以进一步探寻通过科学文化实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科学与技术理性的冲击,执着于追求价值无涉的自然主义科学模式而失去了其本真的价值追求——对生活意义的探寻。虽然教育改革以摧枯拉朽之势轰轰烈烈进行了数十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教育之科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并没有实现教育对生活世界的良好回应,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为教育的回归开辟了理想的路径。教育回归生活不仅在于教育场域中客体的“物”回归,更重要的在于主体的“人”的复归。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师发展是以认识论为取向的。这种取向,主要以客观能力为目标、工具理性为内容、外部培训为路径,容易忽视教师作为独立、完整、丰富的主体生命存在的事实与意义。生存论取向,则与之不同,它真正将教师看作一个独立而真实的生命个体,将发展当作教师生命存在与人生过程,关注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与境况,置发展于生存智慧、人文关怀、自我更新之中。从认识论到生存论,教师发展的目标、内容、路径(包括场域),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