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项目介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中心,在北京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863计划课题的支持下,创新工艺思维,开发出大流量静电纺丝规模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制备动力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及生产设备,形成了新型的材料体系和工艺方法,制备出具有优良电性能和高安全性的纳米纤维动力锂电池隔膜材料。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数据库,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领域中国专利的总体发展趋势、主要申请人及部分省份专利申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起步较晚,在国家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竞相投入发展,隔膜专利规模不断增大;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隔膜方面的中国专利分布较为分散,尚未出现具有显著领先优势的企业;日本、韩国已在中国市场进行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相关专利的申请和布局。  相似文献   

3.
<正>锂离子电池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成功的新型高能电池。锂离子电池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没有记忆效应,具备良好的温度特性,同时由于没有重金属污染、没有毒性物质,是新一代环保型绿色电池。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众所周知的重要的储能技术,在电子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着显著的发展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王萌  吴洁 《中国科技信息》2023,(13):46-48+52
<正>针对传统化石燃料匮乏及环境污染的现实问题,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在降低环境负面效应的同时,通过可持续可再生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建设来满足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成了未来国际社会公认的主要挑战。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储能技术成为了重要的支撑技术之一,是平抑新能源波动、降低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网造成冲击的重要手段。电化学储能技术利用化学反应直接转化得到电能,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是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专利技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指出我国在该材料上的专利覆盖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LiMn2O4、LiCoO2和LiFePO4三种主要正极材料的技术研发现状和专利概况,对比国外领先企业的专利技术发展方向,为我国企业选择合理的研发领域、制定研发策略以及相应的专利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涉及正极、负极、电解质(电解液)、隔膜、电池单体、电池组等产业链领域。其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种类较多,主要包括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镍锰钴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磷酸铁锂具有循环寿命长、材料成本低等优势,是未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表面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子掺杂、包覆修饰、复合合成等方面。因此,本专利分析的研究边界确定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7.
薄胜民 《青海科技》2001,8(3):16-17
随着信息(IT)业的迅猛发展,便携式电器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以及摄(照)相机大量出现,这对作为电源的可充电(蓄)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刺激了它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成功研究开发了钾离子电池。与传统的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小型和轻量化)、电压高、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和不含铅、铜等有害物质等特点,因而问世后迅速占领市场,倍受各国重视,用途急剧扩大,性能不断提高。近两、三年来,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相机几乎全部使用了锂离子电池…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电子产品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电池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人们最常使用的电池是锂电池。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相对高,而且自放电小,循环的寿命比一般的电池好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当前我国的能源与环境形势下,人们对电池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国内外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而且同时也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和锂离子电池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寿命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上已见报道的圆柱形单体锂离子电池最大容量为100安培小时,而天津大学研制的电池"巨无霸"单体容量达400安培小时,目前已经通过中试,成功投入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0.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是保障锂离子电池组高效、安全运转的关键,伴随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以及其他电力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锂离子电池组的散热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文章针对影响锂离子电池组性能的关键方面——散热冷却技术进行系统化分析,介绍了传统冷却技术结构研究与改进以及最新冷却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经济、环境等方面具有多重的积极影响.而专利信息依其自身的优点可以充分的体现一项技术的发展情况和趋势.本文借助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对全球燃料电池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奥运科技对燃料电池技术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Excel和PIAS等工具,研究中国锌空气电池专利研发人才。中国锌空气电池专利技术重要创新团队主要有刘伟春团队、徐献芝团队以及陈学琴等,研发的技术方向涉及氧气管理控制技术、电极及其检测技术、注液及充电技术、电源柜、电池壳、电池单体连接技术、整体电池技术、电池的应用技术以及电池的回收利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漫话锂离子电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能源和环保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关心的主要课题。二次电池对三个问题的解决都起着关键作用。顾名思义,二次电池相对于一次电池,是可再充电重复使用的电池体系。锂离子电池,俗称“锂电”,作为最新型也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二次电池,近十年得到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宽,从信息产业(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到能源交通(电网调峰、电动车辆),从太空(卫星、飞船)到水下(潜艇、水下机器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开展了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专利分析研究。研究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采用文献调研、技术生命周期、企业竞争六要素等分析方法,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全球专利的总体发展趋势、细分技术、专利布局以及重要申请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技术有步入成熟期的迹象,且存在下游产业整合上游产业的趋势;细分技术中电池组管理系统与隔膜原材料技术略显热门;在申请人方面,日本厂商占据技术优势,韩国厂商发展迅猛,中国厂商数量多,但专利分散,核心专利少,且尚未形成规模;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和韩国已开始在中国进行专利布局,而中国仍然主要针对本国市场。  相似文献   

15.
16.
《科技风》2020,(25)
随着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运载火箭供电的电源。然而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条件下,其放电性能会发生明显下降,因此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一般采用加热和保温的措施以保证其在低温环境条件下供电输出的可靠性。目前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加热时长的预计主要基于原有实验数据做出的大致估算,具有很大的偏差,在运载火箭发射前不能实现加热过程的精准预测。本文针对某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构建了加热模型,通过对具有加热设计的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进行了加热实验,利用加热模型对加热温升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获得了该型号锂离子电池组加热过程参数精准预测的方法。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实现运载火箭发射前对锂离子电池组加热时长、保温加热电流等的精准预测,提高运载火箭发射前的准备效率。将该方法应用于运载火箭地面发射系统,可以实现未来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智能加热和加热剩余时间等的实时预测,提高运载火箭发射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PEMFC技术逐渐成为各国新能源汽车动力技术的研究热点.选取德温特专利数据库PEMFC技术相关专利数据,统计分析各国技术专利申请量变化.以PEMFC技术专利为载体,了解各国PEMFC技术发展特点,解析现有发展格局成因,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专利数据反映了各国技术研发实力的高低与市场容量的大小,可根据各国在该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差异及变化,识别PEMFC技术强中心与弱中心,描述发展速度变化,解释相互间关系.统计发现,日本PEMFC技术中心现象突出.根据PEMFC技术发展曲线,构建预测模型,可知中国未来有望成为该领域世界强中心.  相似文献   

18.
黄蕾  张鹿 《情报杂志》2015,(4):49-53
为了研究我国燃料电池技术专利申请情况以及专利有效性问题,借助于生存分析理论模型以及生命表方法,计算出各类专利权人各年的专利有效率S(x)以及中位数和半衰期,对我国燃料电池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性规律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国外专利权人在华燃料电池技术专利申请质量高于国内,燃料电池技术专利权人中国外的有效期限长于国内,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专利有效期限最长,高校和个人最短。因此,加强国内高校和个人燃料电池技术知识产权管理和后期成果转化显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以锂离子电池及超级电池进行模拟比较研究,模拟结果显示,相同规格的超级电池预期成本将会比锂电池低35%,故超级电池对于锂电池而言将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已经渗透到电动车市场,并将进入电网储能市场。根据应用情况,经常需要在能量、功率、循环寿命、成本、安全性等各种性能参数之间进行调整,这使材料学面临严峻挑战。目前的锂离子电池以嵌入式反应电极和有机液体电解质为基础单元。为了提高能量密度或优化其它性能参数,正被大力开发的是基于固体电解质和锂金属阳极的嵌入反应和转化反应为主的新型电极材料。本文通过对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近期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