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调查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及其与市民化的关系,了解目前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现状,以及社会融入过程中的心理特点。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在常州随机抽取239名流动人口进行调查。采用"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问卷,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结论:(1)流动人口对不同身份类型的认同存在着差异;(2)不同年龄、来城市时间、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类别、户口所在地对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程度存在显著影响;(3)流动人口市民化状况与身份认同程度存在显著相关;(4)市民化关系网络、市民化体验对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车雪琴 《文教资料》2010,(15):158-160
新制度经济学在制度分析方面有很强的逻辑解释力.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该理论本身还存在一些局限。本文从制度创新理论的阐释.学者们对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一些探索,教育制度的特殊性、制约因素与创新的机制等方面对制度创新理论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趋势及其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辉 《河池学院学报》2012,32(4):124-128
新生代农民工能否顺利实现市民化、如何实现市民化,是当今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剖析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回流"、"融城"双重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市民化应是新生代农民工未来发展趋势。在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凸显"领头羊"角色,在理念上、制度上、服务上进行创新,由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责任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在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本质内容,实现由"农民工"到"市民"的转变即农民工市民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社会资本是农民工在城市谋求生存的重要资源,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宏观层面的制度型社会资本、中观层面的组织型社会资本和微观层面的私人型社会资本存量的增加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市民化:政府责任与公共服务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比较缓慢,与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与亿万农民工的市民化诉求相比也有着相当的差距。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制度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还有自身的因素,其中制度因素最关键。农民工市民化意义重大,但是完全依靠农民工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政府应当通过公共服务理念、组织、制度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民工享有公共服务的水平,从而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人口大规模地流动,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相应地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社会化理论,通过结构和过程两个视角,对影响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家庭内部环境、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同龄群体和大众传媒等外部环境及社会制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溯源考察,深入分析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指出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提出要深化经济,科技、企业、金融、人事等各项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创业制度,企业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投融资制度和人才制度。  相似文献   

8.
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是一个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系统。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源来,也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而创新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保证下进行,制度安排和经济增长为创新提供了制度支持和经济支持。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制度非均衡,从而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动力和压力。制度变迁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它也成为创新和新的经济增长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口普查、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和统计年鉴等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福州市流动人口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但分布由集聚转为扩散、来源地趋于开放;流动人口性别年龄结构趋于均衡,迁移"经济性"突出;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整体以中等为主,但空间差异显化;流动人口就业非农化明显,呈"退二进三"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的空间差异、城镇基础差异及规划方向调整、社会保障体制二元化、女性地位提高和迁移模式多元化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市200名初中流动人口子女为被试,采用量表对其学校生活的适应程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适应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在成就动机、父母期望和家庭帮助三个因素上得分高于女生;在年级差异上,三个年级的学生在各项指标上均不存在明显差异,也即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适应程度没有因年级的升高而趋向更好的适应性。依据研究结果,人格特质与社会背景资源两个因素与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适应性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扩大,许多流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自发地形成了聚居现象。流动人口聚居区不论是从物质形态还是聚居区内的社会秩序来看,都与其所在城市具有较大的差异,对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构成一定的冲击。治理流动人口聚居区关键要转变治理模式,促进流动人口与城市和谐共处。协调全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改变目前流动人口向少数大城市过度聚集的状况,是解决流动聚居区各种问题的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12.
13.
农村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日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的演变是影响该问题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从不同利益主体的角度对制度演变进行多维度剖析,找出其存在的制度障碍并进行清除,才能保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真正得以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4.
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证券市场,在跨入新世纪的同时,也在经历着历史性的转折。伴随着新经济时期的到来。国民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以及证券市场的功能演变,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的选择,为解决原有制度缺陷而采取的制度变革,是中国股票市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之所以关注学校制度问题,是基于如下背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但这些理念与校长、教师的行为之间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行为转型落后于理念转型,制度转型又滞后于行为与理念的转型并不是个别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发挥制度的效应,实现教育理念的制度化是重要途径之一。所谓“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规则,它的任务在于“确定”:定时、定人、定主题、定责任、定程序步骤、定方式、定评价标准等,这些都是学校制度的功能。做好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发挥制度特有的五大效应:第一,制度的文化效应。制度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崛起标志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力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有先进高效的制度安排与之相适应。要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知识经济,必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构建以人力资本产权为基础的按知分配制度;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优化知识资源配置的市场制度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知识经济成长发育的现代教育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创立知识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制度创新视野中的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大学制度的创新。为了培育中国研究型大学核心能力、充分释放其学术功能、激发其创新活力,在组织架构上中国研究型大学系统应与中国科学院系统建立知识联盟,在内部治理上中国研究型大学应按照学术组织的内在品质重塑大学制度,在制度环境上要供给更加平等竞争的大学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指现代性不断增长的过程或者结果。考试招生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体现了教育治理理念的转变,促进了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推动了政府主导、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多元参与的教育治理格局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以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化实现了教育领域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这对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持续推进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化,应在坚持统一高考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进改革,处理好科学、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教育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联系高邮市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现状,给出了流动人员服务与管理对策建议.包括建立“以房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建立“以业控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建立纵横交错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建立“一把手”负责制:以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逐步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民族贫困地区现有农业制度安排分析入手,探讨了民族贫困地区农业制度创新内在机制,指出了民族贫困地区由于缺乏强有力、富有弹性的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制度创新存在两难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制度创新的核心、主要任务及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