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六日到十二日,我们访问了联邦德国的联邦教育科学部、北威州教育科学部,波鸿大学和阿亨工科大学。在波鸿还召开了中国留学生座谈会。下面对了解的情况作个简单汇报。一、概况根据联邦德国教育科学部一九八○年的统计资料,联邦德国共有高等学校233所。学术性高等学校共90所,其中包括大学40所、工学院或工科大学六所,与之地位相当的高等学校10所  相似文献   

2.
英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领导体制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归教育和科学部(DE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领导。实际上DES起的领导作用是很有限的,主要靠五个研究委员会来规划和协调。这五个委员会是农业与食品研究委员会(AFRC-Agricultural andFood Research Coun-cil)、医学研究委员会(MRC-MedicalResearch Council)、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Natural  相似文献   

3.
1986年9月1日和2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塞尔维亚科学技术文化合作局局长、教育部长助理和贝尔格莱德大学秘书长向我们介绍了南斯拉夫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的发展概况,下面对此做个简要介绍。一、发展概况南斯拉夫是个多民族国家,有6个成员共和国和2个独立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共有3所高等学校,知识分子多是在奥地利等国学成回来的,战后幸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4.
(一)领导体制 1977年瑞典政府决定:将以往不属于高教系统的职业学院和一些高级中学中的部分教育机构,划归高教系统,与传统的大学一起,组成了目前瑞典的高等教育体系。瑞典教育与文化事务部负责领导除农业科学大学以外的全部高等院校。所谓领导,只限于制定政策、立法和经费分配三件事,不管日常行政事务,部內分管高等教育工作的仅二十人。全国大学和学院总署(UHA)则是教育与文化事务部下属的一个管理高等教育的机构。总署负责制定全国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三日至二十六日,我们在美国访问了联邦教育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乔治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其它与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有关的机构,如美国的高等学校校际研究生院组织CGS、AAU的AGS,美国的高等学校资格及学位授权审定组织如COPA、WASC,美国的入学考试机构ETS。现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国外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的情况和经验,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资助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安排下,我们考察组五人(教育部研究生司吴本厦、梁桂芝、郑守承,外事局社中一、苏智欣)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五日至十二月十三日先后在联邦德国(一周)、美国和日本(各两周)进行访问。访问的单位包括:(一)三个国家的高教领导部门:联邦德国的科教部、北威州文教部,美国联邦教育部,日本文部省:(二)三国的十三所大学:联邦德国的阿亨工科大学、波鸿鲁尔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乔治城大学和加州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的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研究生教育开始于 19世纪的欧洲 ,一般认为发端于德国的柏林大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在二次大战后进入它的“黄金时代”。 193 5年 4月 ,当时的中国政府曾仿效英美体制颁布了“学位授予法” ,对学位授予的级别、学位获得者的资格和学位评定的办法等做了规定 ,这是我国近代学位制度的开端。由于旧中国教育落后 ,这项制度最终没有得到认真施行 ,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仅有 2 3 2人获得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 ,政府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 ,195 0年就开始招收研究生。 195 0年至 1965年的 16年间 ,我国共招收研究生 2 .3万人。由于当时…  相似文献   

8.
法国、德国的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0月,湖北省有关高校的研究生主管部门负责人访问考察了法国教育部培训中心、马克西姆大学、巴黎第一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波恩大学。通过考察,对法国、德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认识,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民主德国是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在1980年3月的决议中强调:长期而有计划的科学发展主要取决于开拓性科学接班人的培养。毕业生及最有才华和开拓精神的研究生的水平是高等学校的“质量检验证”。高教部长在1984年的报告中称科学接班人的培养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是头等的政治大事”。 民主德国的大学和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科学家,为社会各部门提供高水乎的人才,以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  相似文献   

10.
一、香港科技大学概览香港科技大学(ThgHongK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nnology,HKUST)于1988年创立,1991年10月正式开学。校址位于美丽的清水湾半岛。背山面海,风景恰人。整个建校工程分二期进行,第二期工程已于1993年竣工,可容纳学生7000人。建校费用由香港政府和马会共同出资。前二期建筑和设备费就已达到50亿港元之巨,为科大的迅速崛起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香港科技大学办学宗旨在于充分发挥大学教学、研究、服务三种功能,尤以研究为重,在科学、技术、工程和商业管理各方面有所建树,协助…  相似文献   

11.
朝鲜劳动党和共和国政府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位制度的发展与改革,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豪迈地提出了“要大量地培养出二三十岁的博士和副博士”,“大学教员都要获得一定的学位”的指示。根据这些指示,朝鲜有关部门对研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研究生教育从小到大,学位制度从无到有,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后2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的发展历程,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大体相近,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949年全国解放,在接管原国民党政府统治区的高等学校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少数高等学校设有研究所,培养为数有限的研究生(总数约数百人),一解放,这批研究生毕业后即分配工作,一般不再招生。建国初期,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在北京调查了解当时研究生培养状况后,于1951年6…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并归纳了其基本特征。指出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类型设置多样,学位衔接连贯,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保证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本刊讯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2000年9月 14日学会秘书处扩大会议的精神,总结“九五”期间学会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经验,决定“十五”期间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组织申报和审批研究课题、学会直接组织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研究成果评奖等形式推动和促进学会的科研活动。 “十五”期间的研究课题分以下几项:①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法制问题研究;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环节及管理机制研究;⑤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③学位与…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现行的学位制度是在走过了俄国-苏联-俄罗斯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而俄罗斯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和培养活动及俄罗斯在谨慎地进入博洛尼亚进程中要保留副博士学位所持的鲜明态度,都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7.
澳门大学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介评●卢晓中一、澳门大学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沿革澳门大学从创办至今,其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历经以下三个主要时期:1私立东亚大学时期(1981~1988年)由于澳门本土长期没有大学,其高级专门人才都是依赖该地区以外的...  相似文献   

18.
。,-。用 总_ 回 目 作者 2z 页 _。l,’号 用 一 cD在口务院学位莹员会第十 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李岚溃 2~3 97~98 of积极发展十业学位研究生 止育 培养夏多高层次 应用型专门人才 周远靖5 100 of积伍开展MPA教育 努 力逮设高素质、专 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尹蔚民5 100 06坚持“发展 改革 提高” 的恩路 仁学位与研灾 生斩商体系不断适应社 会胃要 用远清 7~8 102~103 01 回回与冈回继拄开来纱侨篇 — —纪念《中华人民共 和日学位务例》实 施20周年 赵沁平196 of新中口学位制度二十华 …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其高等教育息息相关。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日本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使日本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但是这种改革并没有像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的教育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这也引发我们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一、学位制度的建立与沿革日本文部省正式建立学位制度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事。这个时期日本的“大学”为数不多,在学完大学之后培养更高一级人才的学术机构更少。当时称作“学士研究科”是后来研究生院的雏形。在结束了“封建锁国”,实行“门户开放”后的日本政府,急切想输入西方文明,改革日本的学制,特别是高等学校改革方面仿效欧美的典型,办起了专业学院、单科大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