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拓创新是“与时俱进”方法论的灵魂。“与时俱进”的方法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着实践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创造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与时俱进”的方法论要求历史主体立足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规律,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正确发挥实践主体的历史创造作用,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要求,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原理。理论从实践中来又指导实践,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事物的发展。实践的过程就是认识实际的过程,建立在实际基础上的理论才是活的有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理论不具有现实效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可以说,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问题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热点,主要有三种观点:1、对世界、事物、现实,必须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去理解,当作实践去理解,要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或进一步从“为我关系”去理解。因而坚持实践原则就是坚持主体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不能成立,它是对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则排斥,会导致唯心论。3、马克思通过实践观对近代哲学理论的两种片面性进行批判,“把表面上互不相容的两种对立的原则科学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既从客观性又从主体性及二者的统一中去理解,因而实践观“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其…  相似文献   

4.
“是”表征人与世界的关系,表征事物的存在根据、结构关系、矛盾状况、本质特征、必然规律、发展趋势和功能价值。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组成部分基本内容的成份与因素。“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一、“是”与哲学的关系“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问题紧密联系。毛津东指出:“‘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1]联系中又有本质联系,可见,“是”表征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事物是泛指的,可延伸至一切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那么,“是”就表征整个世界的本质与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相似文献   

5.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列宁选集》第4卷第209页)这一基本原理,已经成为我们处理一切事物的准则。意思就是指,人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指导,认识和变革具体事物和实践活动时,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注意灵活性.本文拟就此略抒己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理解“三个代表”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地要求,不断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体现党的先进性;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创造文化精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体现党的先进性;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党的先进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必须使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正确对待和运用手中权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怎样看待概念本身的性质,关系到对逻辑学基本理论的认识问题。我们看到一般流行的逻辑教科书都把概念定义称为“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这个定义已为许多人所接受,但我认为这个定义是不正确的。 首先,“本质属性”这个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定,“本质”和“属性”是两个不同质的范畴,不能随便用其中的一个去限定另一个。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原因。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使事物得以存在并推动事物前进的根据和原因,因此,本质也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毛泽东同志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实践的美学观点”做了一些方方面面的评析,针对其观点,指出:现实性的劳动往往造成对立的两个结果——一个是美,一个是丑;“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会导致仅仅以“人的尺度”去改造和重建外部自然界,这势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丑;美的规律体现于“物种”的尺度与人的“内在尺度”及其统一之中,劳动——特别是现实性的劳动并不能创造一切美或美的事物;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及其规律的“先在性”,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其核心和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体验型”课型贯穿于太极拳教学中及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体验型”教学,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用亲身的经历去理解和领会教学法观点的环节,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知性统一”的教育目的。练习者从初学到学有成就,任何时候不可发生区别。人体的活动规律要求身体锻炼必须坚持经常,持之以恒,终身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因而是一种以实践性为本质特点的唯物主义,亦即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现了对以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为特点的旧唯物主义的扬弃,具有鲜明的辩证性、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特点。所以,实践唯物主义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共产主义世界观。那种曲解实践唯物主义的原意,把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创新是实践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理论创新作为人所特有的思想认识活动,它从不满足于现实.它肯定现状,目的是为了突破现状、超越现状,推动社会进步.所以,创新的理论本质上是批判性的.宽容氛围的形成也由此显得特别重要.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宽容特征,也要求我们自觉形成不唯书、不唯上,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理论学习、探讨的民主风气.这里,关键是把握好"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关系,即"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于指导理论创新,就是要把握好"发展"与"坚持"的关系--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动体现,也是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认真思考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有助于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以指导我们实践和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经验体现在:深刻认清世情,把握时代主题,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顺应历史潮流。始终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本质;强调相互包容,扎根中国土壤.进一步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执政党必须是学习型政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真理与价值,求真与求利不可分地统一于人们的实践之中,人们的实践需要真理性的认识,价值取向和利益则规定着人们如何对待从实践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真理观和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实践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统一的原则,就是坚持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委政教司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试用本),在总体部局上大体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次序来安排其内容的。这一教材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度严整的不可分割的科学体系,把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融为一体,这对于学中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我认为这种次序安排的不足之处是未能很好地体现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原理》的次序安排应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同时按照人们理解、掌握、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实践次序来进行。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看,从人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过程看,《原理》把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认识的实践基础和辩证运动放在体系的起始处是不够合适的。如果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体系的起点应是人类与自然界的本质关系——劳动,由此展开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诸范畴的矛盾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所以称自己的哲学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是要标明其哲学不同于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它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即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唯物主义。所谓主体性原则,从哲学上讲,就是在考察人与世界的关系时着重考察作为主体的人的地位和作用。据此,历史主体性就是强调人的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是坚持“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原则。从主体性角度去考察、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的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其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发展,它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真理定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严密,真理应定义为“真理属于认识论范畴,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客体的本质或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与事物的客观性含义不同,前者指真理性认识与客体的本质或规律相符合,后者指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2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见《列宁选集》第2卷,第 584页)。恩格斯指出:“我们早就证实,在每一个领域内,都有在这种偶然性中去实现自己的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可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客观规律对于人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走出种种思想误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误区一:宿命论——认为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