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考场盛行一种作文,有人称之为"套话作文",有人称之为"套写作文",也有人称之为"伪文化作文"。不管哪种说法,都道出了这种作文的基本特点,那就是套用现成材料,虚情假意为文,表述浮浅单一,结构模式固定。2007年浙江省一位考生的高考作文《昨夜  相似文献   

2.
事件1:200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规定:一般情况下,套话作文最高得分不超过40分;如果符合题意、语言比较流通,思路清晰,可打38~40分;(?)的,打到  相似文献   

3.
以“穿靴带帽三段论”为特征的“套话作文”在高考作文现场越来越常见。近几年浙江省的高考阅卷已作了尽可能强烈和坚决的呼吁和纠正,但显然应该更深入、更持续。  相似文献   

4.
李锡琴 《新高考》2011,(9):12-12
每年高考之后,市场上总会有各种版本的满分作文的图书。这些图书,多以展示为主,也就是将当年各省市考场上的满分作文,或者高分作文公开出来,让来年考生观摩。但是,实际上,很多考生读后,能知其然,未必能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明白,针对一篇考场作文,它究竟要具备些什么优秀条件,才可以得到高分。这里,就是针对这个疑惑,专门讲解一篇高考高分作文应该具备的基础品质。一、立意平直而不玩深沉道理上讲,作文主题越深刻越好,但在阅卷中,时不时地看到有的考生为了体现深刻,有故弄玄虚之嫌,结果因立意过于艰深,让人难于理解,从而让阅卷老师在有限的一分钟里,无法看明文章的主旨,这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省高考纷纷重拳打击“套话作文”,而在学生的写作中,这类作文却屡见不鲜。本文就“套话作文”存在的弊端以及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的疑虑,从内容、结构和情感三个方面来谈谈对“套话作文”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眼前有“考官” 历届的高考作文考场上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考生看到考题就头皮发麻、两眼发黑、脑袋一片空白,其为文当然不知所云;有的考生则匆匆忙忙读完题干,便连呼“简单”、“简单”,结果“下笔八百言,离题千万里”。真个是“淡化审题年年喊,届届都有跑题人”。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生缺乏“考官”意识。考生一定要明白,自己参加的是高考,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人才是真正的考官。因为他们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来命题的。对作文考什么和怎么考十分明确。但考官命题的内容是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已经训练过的,故而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7.
“套话作文”是200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大组专家提出的一个新名词。随着大组专家对这类作文特点、危害的认识逐渐明晰,把关越来越严,打分也越来越低。而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渠道不畅,  相似文献   

8.
“套话作文”是近年来高考阅卷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2007年高考作文阅卷中,浙江省的阅卷专家、学者主张把那些写文化类的作文归结为“套话作文”。参加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孙如明老师在自己写的一篇体会文章中写道:“这种‘套话作文’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及其文章中的名言名句;  相似文献   

9.
中考作文怎样才能写得好、得高分呢?考生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度”。  相似文献   

10.
“千古文章意为先。”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一篇文章,首先要力求主旨明确,在此基础上力求立意深刻、出奇、高远。新颖的立意,是摇曳在寒风里的第一抹柳绿,是眺望在早春枝头的第一束桃花,是料峭春寒空中北飞的第一只大雁,会让阅卷老师心头一亮。  相似文献   

11.
受功利主义的驱使,如今的高考作文越来越讲究套路。不少教师平时指导训练学生作文时不重视作文真情实感的表达,思想境界的提升,而往往在作文的形式上做文章,教给学生一些"讨巧"的招数。  相似文献   

12.
在考场上,学生的写作时间是有限的。作为教师,平时训练学生“限时作文”的能力,无疑有助于考生在考场交出一份“完整”的答卷。  相似文献   

13.
考场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考生在考场“有话可说”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作文素材的问题。一般考生面对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无话可说”。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总是心里没底,仓促之间,写出来的东西就难免内容空洞,思想苍白,甚至不知所云。在文章内容和思路方面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4.
每年高考之后,炒得最热的就是各省的“满分作文”,媒体炒,家长炒,师生炒,直炒得沸反盈天。新一届高三学生更是极尽仿效套作之能事,惟恐来年高考“满分作文”旁落他人之手。殊不知,每年各省有几十万考生,但满分作文就那么几篇。为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19日《东方早报》报道:上海今年高考真正出现了一篇满分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描写作者对农民工子女的观察、关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获得所有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赢得70分满分。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北大中文系副主任、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直言,高中生作文的弊端在今年北京高考作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考生作文中宿构、默写、套用的情况严重;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的现象更为普遍。这种“高考体”文风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纵观30年高考,寓言与高考作文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从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到2003年以《韩非子》中一则寓言引出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再到2008年全国Ⅱ卷根据“海龟和老鹰”的寓言材料的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18.
王庆军 《现代语文》2006,(7):126-126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摒弃了过去那种只限写某一种文件的限制,拓展了考生的写作思路,确实能让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较大的写作空间和写作自由,能够让考生在考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潜能。  相似文献   

19.
“假话、套话、空话”已成学生作文的一种通病,一种痼疾。这种文风害文,文章中有“假话、套话、空话”就如同眼睛里有了沙子等异物。试问:有谁会喜欢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的文章?这种文风也害人,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十分不利,会导致学生形成双重人格(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深思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常会听到参加过中招、高考的阅卷老师说,很多考生的作文干巴空洞、平铺直叙,缺少生动性,没有意蕴。对于这些,我也有较为深刻的体会。这些问题很显然不是只在中招、高考中才出现,在整个中学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以上的种种现象。我们经常会戏称这类文章为"小学三年级优等生作文"——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