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自诞生以来,散文文坛就为之“颇不宁静”。八十多年来,解读者、分析者、质疑者、争辩者热闹非凡,尤其是对《荷》的“不宁静”情愫的探讨,莫衷一是。许多人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荷》的真谛,有社会学的,有心理学的,有伦理学的,甚至涉及刮意识和潜意识等问题。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人们大多部认为《荷》一文,抒发了“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各种版本的语文教学参考书几乎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使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也深信不疑,都这么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1期上刊载了方逸帆老师的文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教材——兼谈(荷塘月色)文本变化的轨迹》(以下引文除特别标明外,均出自该文)。该文认为随着新的教材版本的出现,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似乎越来越回归于它的本来面目,选编者似乎越来越尊重原文,几乎是不事修改、删节就把原文搬到教材中了”。  相似文献   

3.
翻开中国文化史,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清香,让人默默地感动。《诗经·郑风》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之佳句,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成为咏荷的千古绝唱。从诗歌源头《诗经》,再到现代散文,莲以清丽的容颜、高洁的情操,深植于中国文1人的血脉中。《清塘荷韵》选自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二,  相似文献   

4.
《陈情表》是一篇经典篇目,沪教版、苏教版、人教版、语文版等教材均将其选人,我把这四种版本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对比,发现执教者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沪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陈情表》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通过阅读对祖孙之情的描写,具体体会“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和《春望》的标题中都有一“望”字,诸多诗词版本(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课本)在选杜甫的诗时也有意无意把这两首诗并列。这不禁让我产生了无穷的联想.如果从“望”字切入.我们会开拓出这两首诗词教学怎样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6.
李明星 《教师》2013,(31):49-49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人编我国高中、中职语文的多种版本的教材中,可以说这篇文章是高中、中职语文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之一。因此,教学该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散文的阅读方法,尤其是学会突破散文教学难点的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理解《荷塘月色》的主旨,不能不关注第三节中的几个关键句。钱理群和孙绍振都抓住该节的关键句作出独特解读。然而,细品原文。觉得二位大家的解读又与文路相左。他们都将“群居”、“热闹”与“独处”、“冷静”对立起来,孙教授认为“平常的自己”是“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是“现在却只是只爱‘独处的妙处”’;①各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均言全文处处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8.
初中教材中的《陋室铭》《爱莲说》是两篇短小精悍的散文,写法上同中有异,可采取“一次两篇”组合教学。现将组合教学的过程及方法设计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初级中学,从2002年秋季开始使用北师大版《数学》,虽然其间有两届学生使用过华东师大版《数学》,但从今年秋季开始又恢复使用北师大版《数学》.通过对两种版本教材的对比,就“二次根式”的内容来看,笔者认为华东师大版《数学》优于北师大版《数学》.笔者现就“二次根式”谈谈教学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0.
叶伟  尹刚 《学语文》2010,(6):20-20
一、关于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简析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各版本中,鲁迅作品占有相当数量.而且鲁迅也是初中语文教材入选篇目最多的一位作家。其中,入教版收9篇,苏教版收6篇,语文版收5篇。主要有《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自传》、《社戏》、《同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平均占到阅读篇目的7%左右.以散文、小说居多。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曾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朱自清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特别是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一篇篇都脍炙人口,其中《荷塘月色》更是历久传诵,佳话不断,一直是中学语文各种版本教材中的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12.
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古人云:“读文无批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已也。”如脂砚斋批注《红梦楼》,金圣叹批注《水浒传》,毛宗岗批注《三国演义》等,其中很多批注切中肯綮,见解独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评点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文本研习的一种方式。《想北平》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首篇散文,是老舍旅居青岛时抒写对家乡北平的真挚思念之情的一篇小品文。编者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借助对话栏运用评点的方式深刻领悟“家园之思”这一独特的人文内涵。记得我第一次上《想北平》时,还是按…  相似文献   

13.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选人柯灵先生的《乡土情结》一文,笔者在备课时发现该文有多处“硬伤”,参考了这个版本的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后,笔者认为该文是否应该人选高中语文教材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散文家,他有多篇散文作为定篇编人现行中小学教材,有《春》《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按惯例,文学作品编入教材,编者通常会作精心的加工润色。教学之暇,我拿原著①跟教材⑦作了一次细致的比照,发现《春》的改动最多——六七百字的短文竟有18处改动(文字13处,标点5处),这让笔者深感意外。因此,笔者在参阅各种版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思考,现作如下辨析。  相似文献   

15.
许多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似乎都采用了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 没有疑义,课文《珍珠鸟》的主题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本之所以收录此文,原因之一大抵也就是要教给孩子们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6.
黄玲玲 《教育》2014,(12):75-75
《清塘荷韵》选自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二,作者季羡林是著名国学大师,还是文学家、佛学家、史学家.因季羡林对我国古典散文的熟稔、对散文艺术性的重视以及对“真情”的强调,使其散文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选自其同名散文集《清塘荷韵》.文章表面上是写景状物的散文,以荷的生长过程为线索,描写荷花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的生长过程;实际上,作者融入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并在文章字句间渗透出淡淡的禅意.  相似文献   

17.
初次使用高中数学第二册(下B)版本教授《立体几何》,感触颇多,现在以教材中的一道习题的教学为例谈之.  相似文献   

18.
杭法刚 《学周刊C版》2011,(11):205-206
《石榴》是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被苏教版、语文版等多家选作初中教材。作者“纵情抒写,无拘无束、似不讲究锤炼,正如万斛泉源.奔涌而出.似滔滔不绝,亦能止于所当止.那潇洒之态表现了作者的富赡才情。”(黄修己先生语)但对于刚涉及散文的初中生来说.想很好地理解这篇散文.难度是很大的。很多学生读后却并不知先生所云.因此.这“石榴”也就变成了生涩的石榴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桂花雨》第二课时 一、研读文本,说教材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与第三单元其他3篇课文都是“抒情”为主题的散文,主旨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浸润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各自的侧重不同。《桂花雨》注重叙事,在叙述中回忆童年的快乐,再现淡淡的乡愁。本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相似文献   

20.
詹丹 《教育文汇》2010,(10):15-16
最近有人写博客,建议从中学语文教材中删去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理由是"情感不健康、文风孱弱病态",其父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是违反交通规则"云云。无独有偶,前不久又有人建议删去中学语文教材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水浒传》中的著名章回,认为文本虽伸张正义,却“过多渲染了血腥和暴力”。这些别出心裁的“新解”,引发了业内外的一番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