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和修辞的关系,指出词类活用既是一种语法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修辞现象,只有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两个方面去认识,去把握词类活用的作用,才可以说是全面地、实质性地认识和把握了词类活用的功能和意义。同时也阐述了语类活用的修辞效果及辞格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它是古代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其它成分。词类活用不仅是一种语法现象,还是一种修辞手段。运用词类活用,具有多方面的修辞效果,可以使语言生动传神,以及使音节和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美等。  相似文献   

3.
词各有类,然而在汉语中经常看见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词类活用.胡裕树认为:"甲类词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修辞上的需要,偶尔用作乙类词,这是活用.""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运用中,存在着把“词类活用”概念外延扩大的问题,认真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把“词类活用”这一语法现象表达得更准确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早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去了。学习文言文,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大大提升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文言文表达方式十分精简,能够提升我们在现代汉语方面的创作能力。本篇论文深入研究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希望借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也希望能够引起教师和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进行词类活用研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词类活用是一种共时平面的语法综合现象,涉及语义、句法、语用等诸多方面;词类活用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它的理论前提是“词有定类”;考察古代汉语中的活用现象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高考考不考文言词类活用呢?答案是非常肯定的。不但考,而且有文言文的题目,就有文言词类活用知识的考查。也就是说,文言词类活用的考查率,近5年来都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8.
崔冰 《文教资料》2012,(27):108-109
《孟子》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之作,其中含有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运用词类活用,具有丰富的修辞效果,可以使语言简洁精练、妙趣横生,又可以形成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美。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一文有“沛公军霸上”一句。与此配套使用的教案及其他有关资料都把此句中的“军”作词类活用解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理由如下:首先看词类活用的定义: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应用,甲类词临时具有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其中有两个关键的字“临时”。也就是说在该词的固定意项里找不到此意,而是在某一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临时具有了此意。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此句中的“东”有三个意项:①东方②主人役姓。哪一项代入句中都解释不通。只有解释为动词“…  相似文献   

10.
分析古今诗词中词类活用的不同情况及其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每年的高考考题中,各省都有一道翻译文言句子的题,而且分值大都在10分左右。要把这一考分收入囊中,准确判定、翻译实词中的活用之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2.
赵春红 《现代语文》2006,(12):48-48
有这样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和"幼"原本是形容词,但在此分别被用作动词和名词,第一个"老"是动词"尊敬、敬爱"之意,后两个"老"是名词"老人";同样,第一个"幼"是动词"爱护",后两个"幼"是名词"幼儿、小孩".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全国及各省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均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项,均将“词类活用”列入必考项。全国卷和地方卷主要是将某些实词作为采分点在翻译题中考查。词类活用是古诗文阅读中的一道坎,学生必须跨过这道坎。教师在教学和复习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得体、得法的引导,让学生学而有法,学而有趣,学而有获,学而能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目前学术界比较有争议的词类活用问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古汉语中的活用是语法方面的问题。而现代汉语中的“活用”属于修辞学的范畴。因此,我们对词类活用问题的发展趋势作了以下判定:一、由语法作用逐渐演变为语用作用;二、数量渐渐减少;三、活用的词类类别逐渐增多;四、使用的语体由广到狭。  相似文献   

15.
16.
覃锡乐 《成才之路》2010,(24):34-34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习惯,是学习语文、学好语文不可忽视的基本知识点,应该认真学扎实。词类活用是有些复杂的,而且它的判断方法也不是容易掌握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多诵读古文并理解文意,熟悉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进行具体实例间的比较,进而提炼同一类型例句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7.
在占代汉语里,有些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充当其他词类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这就是词类活用。一般来说,辨别实词活用的主要方法是成分分析法,即从其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上分析该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起到什么作用。介绍词类活用的文章已很多,因此本文仅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小窍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兼类词和词类活用现象的关系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相似.兼类词是一种"语言规则",是语言层面上对词类的归纳和认可,是汉语词义系统性和词汇规则性的体现.而词类活用是一种"语言习惯",体现出汉语词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规律,对于提高文言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一定语境下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从而使意义也发生一定变化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我国古汉语中一种独特而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在具体的语境中许多人都搞不清活用规律或者把活用现象搞错。下面就几种易混活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