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豆蔻”一词不可乱用程进升"豆蔻"一词出自杜牧的一首《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分,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杜牧离开扬州前写给一位和他相好的歌妓的赠别诗,其中的前两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是写那位女子身姿轻盈...  相似文献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洄从之,道阻且长,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中的《秦风·蒹葭》一诗写得委婉回旋,怀人之情在情景交融的词句之间被反复吟唱。   这是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但无意间问起《蒹葭》中“伊人”所指何人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美丽的女子。”原因是琼瑶的《在水一方》主题曲中便有“绿草青青,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琼瑶的这首风靡一时的歌确实依自《蒹葭》,歌词中的“佳人”当然指的是美丽的女子,但由于模拟的成分太多,导致一般人都将《蒹葭》中的“伊人”…  相似文献   

3.
南唐后主李煜在过着三年的囚徒似的生活中,用血泪泣成了一首首人间绝唱。他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也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帝”、“词中帝子”。他的作品不多,但艺术成就却相当高,这与其词作的思想情感密不可分。情感是词的灵魂,后主前期词作多写豪奢的帝王生活,与之相较,后期词的情感更为真挚感人。其词作中的真情,为后世词抒情功能的发展起了助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第八课,选李煜词《虞美人》一首。课本为其中“朱颜”一词作注云:“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笔者以为,此解实在牵强,有悖词脉词旨。其理由如下:一、查《古代汉语词典》(陈复华主编,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朱颜”一词的解释是:“青春红润的面容。泛指女子的容貌”。“红颜”一词的解释是:“①年轻人红润的颜色。②指青年时代。③喻女子艳丽的容貌。④指美女。”苏轼《纵笔三首》诗之一:“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闲时又来镜里,…  相似文献   

5.
“木兰”一词,《辞源》中有四条释义。(一)香草名。《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二)木名,又名杜兰,林兰。(三)人名。(四)围场名,约当今河北围场县地。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选人了北朝民歌《木兰诗》。这首诗,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等表现手法,描绘了一位女子木兰女扮男装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桂枝香&;#183;金陵怀古》一词,乃千古名篇。据《古今词话》记载:“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这首词,已选人高中语文教材的背诵篇章中。但教材对“去棹”一词的注释似有两处不妥:一是对“去棹”一词的理解有偏差;一是对“棹”这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片首词是谁作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之前,有一首《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在嘉靖本《三国演义》上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是一首绝妙好词,既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又抒发了英雄人物的宏伟抱负,但对于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所讲的“风流人物”究竟是何所指,论者各异。“文化大革命”以后,一般人都认为“风流人物”是指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9.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徐志摩的这首小诗只言片语,却将一位美丽、柔情的女子在离别时盈盈泪珠、依依难舍的情态刻画得旖旎动人,令人遐想。细细咀嚼,  相似文献   

10.
“鹊巢鸠占”一词中的“鸠”鸟本是一种道德的化身,它象征着女子安分持家、贞顺柔静、勤勉不懈的道德品质;“鹊巢”本是收获美好爱情的安乐窝,“鹊巢鸠居”寓有夫唱妇随、各得其所、家和事兴之义。  相似文献   

11.
在卷帙浩繁的《全唐诗》里,有两首歌咏新嫁娘的小诗,写得饶有情趣,堪称诗苑中两朵清香四溢的奇葩。一首是王建的《新嫁娘》,另一首是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我们先来看王建的《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古代风俗,女子出嫁后的第三天要到厨房去做饭。这首五绝抓住这一生活片断,写了一位新嫁娘的“谋略”和“举措”。按说,做一顿饭对一位新娘子来说,本不是多大的难事,问题是,这是进入夫家做的第一顿饭,做得合不合婆婆的口,直接关系到新娘子在夫家的形象以及日后的处境。而各人的口味又不尽相同,婆婆到底喜…  相似文献   

12.
清康熙帝曾作耕织图诗46首。这组诗中,《经》诗的首句是“织纴精勤有季兰”。“季兰”原义为小兰草,后用以指代从事蚕桑纺织的年轻女子。这种词义的形成是因为先秦时代的女子有佩戴兰草的风俗,而中国古代的蚕桑纺织又多由女子劳作。  相似文献   

13.
《虚心接受批评》是小学中段思想品德课的一篇课,主要讲的是我国名翻译家、新闻工作萧乾先生为了一词之误而郑重地向一位普通青年读致歉的事。章语言浅显,不难理解。如果照一般的“激情导入-学明理-榜样导行-总结提高”的模式教,  相似文献   

14.
杨书平 《现代语文》2006,(12):13-13
《咬文嚼字》2005年第8期第14页有篇文章名为《“抢婚”抢错了对象》,指出《齐鲁晚报》上的文章《妻子提出离婚,丈夫执意不从法庭上上演“抢婚”闹剧》中“抢婚”一词用得不准确。事情是这样的:《齐鲁晚报》某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妻子提出离婚,丈夫执意不从法庭上上演“抢婚”闹剧》的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一四川女子和一山东夏津男子结婚后,关系一直不和,女方就借回娘家探亲之机一去不回。后来女方回到夏津,向当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男方召集了10多名亲戚朋友赶至法庭表示拒绝离婚,并强行将女方带回家中。《咬文嚼字》上的文章《“抢婚”抢错了对象》认为《晚报》上的这篇文章中“抢婚”一词用得不准确,并追根溯源地指出抢婚应该是在没有成婚的情况下,通过“抢劫”的方式逼迫女子成婚。  相似文献   

15.
读着《最后一课》这个名的短篇,我们不能不为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同时眼前浮现出一位高大的教师和一个小顽童两个形象。中曾四次重复“可怜”这个词。究竟谁可怜呢?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25课《诗五首》中,选了唐朝诗人王维的律诗《使至塞上》,原诗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笔者以为课文中对“属国”与“征蓬”这两个词的注释不恰当。这首律诗的首联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课本对“属国”的解释是:“附属国,这里指吐番军队。”这一解释不恰当。唐时的吐番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与唐王朝并存,两国时战时和,不是宗立国与附属国的关系。诗中的“属国”应是“典属国”的简称…  相似文献   

17.
李煜前期词作以反映自己的帝王宫廷生活为主,少有思想性,但技艺臻熟。降宋后主要抒发亡国之痛,迫于“降臣”身份,怀国之情不能直抒,只好借助于“离愁”“闺怨”来渲泄这万般无奈却又无法排遣的情绪。这应是我们把握《相见欢》这首词主旨的关键。上阕“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描绘的是一个典型的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个深秋的夜晚,冷月的清辉照出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甚至连声音也都消失得干干净净。在这“死一般寂寞,寂寞一般死”的漆黑萧索的深夜里,一位亡国投降之君,孤苦伶…  相似文献   

18.
李新华 《语文天地》2011,(12):24-25
人们一直对《诗经·静女》的“静女”一词的解释争论不休,概括起来有以下多种见解,现在简单抄录一些。如“安静娴雅的姑娘”,“贞静之女子”,“贤淑的女子”,“娴雅的女子”,“文雅的女子”,“美女”等。笔者认为,这些解释都不很理想,未能符合诗意。虽然历来有“诗无达诂”之语,但对“静女”这一关键词理解越接近原意,就越能把握诗歌意旨。因此还是有必要对静女的含义再作些探究,下面笔者从诗意出发,运用训诂学、社会学、历史学的知识求证“静女”一词的原意。  相似文献   

19.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是辛弃疾写的一首纪行即景小词,题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的语言浅易,作者似乎信手拈来,实为佳句。但词的句子安排都颇为别致。为其别致,倒容易使人发生误解。有人解说词的上片后两句,说它表现了“诗人和农民的深厚感情”这两句词“使我们  相似文献   

20.
数词入诗,“一”字入诗,这是唐代诗歌的语言艺术特色之一,而“诗圣”杜甫尤其喜欢使用“一”字。笔者调查了他的一千五百多首诗,用“一”字的就有三百九十八首,“一”字出现了四百六十一次。老杜是个“苦用心”的诗人,他特别重视锻词炼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一方面吸收汉魏六朝以来文学语言的精华,一方面使用唐人口语中的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