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第五期推荐胡滨的《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及教学课例《拣麦穗》,读者反应强烈。为支持有意识有组织的创建语文教学流派的实践探索,我们继续关注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活动,本期刊发刘梦彬的《一堂言意统一的作文教学实录及思考》及刘婷婷的《在“言意统一”教学观指导下,开展多角度课堂教学实践》,就是与广大一线教师一道共同努力的成果,欢迎广大读者与我们一道共同探索语文教学流派,推动新粤派语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滨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举起“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理念之旗,大力倡导“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积极组织和指导一批教师进行“言意统一”语文教学实践。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到教学第一线上研讨课。4月15日,他在沙井中学高一年级上《拣麦穗》,就是用“言意统一”的理念上好语文课的又一次示范。这堂课的教学与传统的教法大不一样,最明显、最突出的有两点。  相似文献   

3.
2000年修订试用版《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及“语文素养”;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改“语文素质”、“语文能力”为“语文素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随后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相应地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三大基本理念之首。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问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对新世纪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对话教学已成为当前正在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当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殊使命,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就是说,采取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7.
如何教学文言文,这是摆在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面前的难题。怕学生听不明白,于是老师一字一句地讲,一句一句地翻译,面面俱到。学生怕听不懂,于是一字一词跟着老师的讲解抄翻译,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辛苦乏味,得不偿失。在“言意统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文言文教学的探索,很有收获。  相似文献   

8.
马启娟  袁志 《教师》2010,(21):75-75
关于语文课程的评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我们如何评判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想,最直观也是最客观的莫过于学生的作文。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伴随着目前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而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就是在选修课程中增列了“新闻与传记”系列,成为与“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语言文字应用”以及“文化论著研读”并列的独立教学子系统。虽然国内外相关学者和语文教师对这一概念还无法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但它所包涵的那些新颖理念和方法,就足以引入注目,成为学者和教师的一个热点话题和探究领域。本文试图对我国新课程改革运动中正在推广中的“新闻与传记”系列所蕴涵的读写能力与国外发达国家所提倡的媒介素养之间的关系作一个初步厘清,从中找出差距,为新课程的提升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并不专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偶然的机会,投身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工作,参与起草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得以与广大语文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同仁研讨语文教学。近日有幸读了万明华同志撰写的《有效的语言教学》一书,内心感到十分的欣喜,并提笔写下以下文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都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中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关注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运用三个“语文学习本”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董颖 《现代语文》2009,(1):147-149
“训练”一词仅仅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出现了一次,是这样说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1]那么,是否就可以推断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淡化或取消语文训练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尽管有严密的知识体系,但由于使用的对象——中学生的素养存在着客观上的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要以教材为轴心,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延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爿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不仅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也应是语文教师在对教材做延展处理时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大多“热衷”于对“对话教学”的教学运用与理论探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就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可见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是很重视的。而所谓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或“对话型”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继续坚持语文实践观,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通过语文实践,使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既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生命意识,又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自身生命意识的语言形式。在学生对生命意识的发现、体认、表达过程中,文本语言形式与文本蕴含的生命意识的"共生"程度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织五个模块实施教学”。而针对排在第一位的“阅读与鉴赏”。实施建议又专门就阅读的作用、过程以及相关的要求和应当注意的问题作了较为明细的说明、强调。其中,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无疑是语文教学中最值得关注并需要认真实施到位的一环。实施建议又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郝维承 《学周刊C版》2010,(7):132-132
写作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必修目标“表达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对“表达”中的写作部分做了充分地解说:“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些要求吸纳了近几年语文教改的新成果,渗透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倡导了一种新的写作理念,为写作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确立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闫君 《现代语文》2009,(6):28-2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大班化教学的现状、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了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恰当的教学方式,找到一个可以支撑起“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学理念的支点,这是语文教学有效、高效的前提,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花火力气去关注、重视和探索的。关注教学中的普适性与针对性,是实现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