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想,大学语文的问题应该从中学教育谈起。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到过:中学生是带了自身教育的背景走进社会的。在现阶段“经济主导一切”的社会趋势下,各种连接着全球经济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强烈地吸引人们的眼球。我把这一类专业知识教育称为父亲式的教育,这是每个青少年都迫切需要的教育;而人文教育(包括审美教育),是关涉“人之为人”的理念的灌输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中信息技术及产业化是先导和决定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及知识的载体“人”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人才资源的竞争上。社会需要大量的有知识有技能的知识工人、知识农民。这是职业技术教育所面临的最大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时代,对“工业经济时代”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体制、结构、内容、手段等各个方面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如不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就很难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物”本经济、“资”本经济、“知”本经济到“人”本经济,是教育由封闭走向社会生产操作统一、知识创新、和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开放的四种经济形态。因此,我国实施教育开放要特别重视开拓国际市场、确立面向世界的培养目标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 ,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培养要求知识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教育是用知识生产知识的产业 ,不仅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是经济意义上的“对人的投资”。因此应当重新认识知识社会的教育。教育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教育投资 ,受教育者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其相关方面的能力。美国学者马克卢普认为 ,科学生产的知识是提高未来生产率的一种投资。同时 ,科学知识作为社会生活的消费品之一 ,人们对它进行投…  相似文献   

5.
知识生成的交往中介原理与知识创新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生产本身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从这一意义上,我们接纳这样的观点:“教育要提高学生素质,主要的和实实在在的事情就是抓好科学知识教育”,知识教育是“全部教育的共同基础”(而不仅仅是智育的基础),是“现代教育的中心环节”(我们不能离开知识经验凭空发展什么能力、品德)。关于知识生成的机制问题,有人断言:“认知起源于动作,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而“社会化起源于交往”,“起源于主体对主体的相互作用”。学习者是在面临复杂困难任务时,“寻求同伴、教师、其他成人的帮助”,社会因素只是影响自主学习、影响认知学习的环境因素之一。而交往也似乎只是儿童社会化(而非知识学  相似文献   

6.
埋怨如今的学校只教“存量知识”而不教人“如何创造知识”.这虽是大实话.但并没有多大意义。如果说学校教育扼杀人的创造力.这只是社会压抑个人创造力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周彬 《教育科学》2002,18(5):9-14
舒尔茨揭示了教育具有经济价值,但对于教育经济价值的基础何在,以及教育如何发挥其经济价值没有相应的答复。从这两个疑问出发,揭示出教育的经济价值必须基于一定的知识储量,当积累在自然人身上的人力资源有条件受到物质资源的支撑时,教育的经济价值将促进个体的收益大幅度的增长;同样,当社会的知识储存到一定的程度,且能受到社会物质条件的支撑时,教育的经济价值将促进社会呈几何级的发展。对我国来说,人力资源的储量与社会知识的储量相比来说仍然很低,却只是才开始有条件受到物质资源的支撑,而这正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潜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正朝着知识经济时代迈进,随着经济发展从工业化社会向知识化社会转型,社会生产对社会主体的人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知识和智能作为人力资本正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大动力和主宰力量。开发人力资源、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教育是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母机”,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从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出发,吸取了当代知识观合理成分,对知识和知识教育进行了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诠释。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物理教师怎样贯彻新课程理念,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的新局面,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知识教育中人的(主要是受教育者的)基本存在状态出发,划分并分析了“被动型”知识教育与“主动型”知识教育,探讨了知识教育由“被动”向“主动”转型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1.
知识是知识经济中智力资源的核心,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没有人才就谈不上智力资源。而教育的目的是普及知识,培养人才。因此,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知识经济的实质是以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极大地改善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服务方式,人们的教育观念、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发生着巨大变化,知识成为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教育成为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  相似文献   

12.
任军 《成才之路》2009,(13):33-33
“知识就是力量”,“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这是几百年来人们一直信奉和遵循的教育理想与实践指南。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这种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逐渐暴露了它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它导致我们的基础教育包括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逐渐演变为一种以“应试升学”“智育至上”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因此我们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终极”是通达人的内心,期求人的卓越,还是为满足当下的社会生活,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然而现阶段有些教育改革的主张对教育目的的模糊描述,混淆了完整教育与科学技术知识教育、教育的根本向往和教育达标等诸多问题。教育的扭曲、人性的平庸呼唤理性人文教育的回归,知识、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和完美结合是现代教育的诉求,“人”的完善与圆满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教育研究的本土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研究的知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教育研究中的“中国研究”,即强调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及中国教育自主性的教育研究,“中国人及其文化传统”成为中国教育经验与教育知识的可能性的基本前提,也是其存在的根基所在。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的存在形态,主要包括文本性存在、生命性存在和过程性存在。提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的命题,其宗旨和意义,一是追寻以“中国人”为基点的教育研究;二是为人类教育学界作出中国人的贡献。当代中国教育知识界对人类教育学界的贡献,体现在基础理论、基本实践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双向构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伍艺 《教育艺术》2004,(12):13-13
教育思想、知识观与教育制度。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一种是功利性教育思想,一种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前者强调对受教者的技能培训,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所用。后者强调发展人的心智,以人的发展为重点。传统的教学过程建立在传统的知识观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间接知识。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会产生相应的哲学思想与教育思想及知识观。  相似文献   

16.
卢宝祥 《教育科学》2005,21(4):11-14
知识在传统上一直是标示人之理性的力量。学校教育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为主要的途径。获取知识是教育竞争最为直接的源头。人们获取知识消费知识与专业分工、劳动、资本、社会秩序、心灵秩序有着繁复勾连的关系。从知识获取与知识消费的视角“挖掘”教育竞争更能真正揭示教育竞争与经济竞争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7.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军 《天津教育》2007,(10):12-12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而精神文明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文化品位,文化品位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提高文化品位的过程中,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起着尤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教育正在逐渐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德育说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陈白沙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教育,人的道德素质教育,白沙先生首先从大教育的层面上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为己之学”,即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志向和理想,其内容是“立诚”、“明善”,确立道德素质教育在知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发扬内在的德性之知,同时,白沙先生也强调书本文化知识教育对道德教育的辅助作用,在求知方法上,用反省内求的方法显现道德知识,用知疑、循序渐进的方法获取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家思想在现代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情况下,社会竞争变得愈加激烈,这两种因素共同催生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时代的潮流滚滚前进,为了使下一代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李志翔 《生物学教学》2007,32(12):63-64
20世纪末有专家预测,苯丙胺类毒品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毒品。随着人类跨入新世纪,新型毒品迅速流行,并以一种“伪善”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很多人,尤其是广大的青少年,都认为这是“娱乐消遣品”,不同于海洛因等毒品,认为“俱乐部毒品”是无害的。相反,由新型毒品引发的大量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多种疾病扩散流行,不仅影响人们健康幸福,更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为此,必须对全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新型毒品知识教育,使其远离毒品,健康成长。1新型毒品的由来1919年,日本一位化学家首次合成了后来被称之为冰毒的甲基苯丙胺。在二战期间,甲基苯丙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