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节疑问词为了搞清疑问句的各种形式,准确理解疑问句的内容,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疑问词的各种词性、用法和在句中的意义。 (一)疑问代词谁孰何安“谁”“孰”“何”是古汉语中较常见的疑问代词。其中,“谁”和“孰”可以代人,“孰”和“何”可以代事物,其中只有“孰”既可以代人,也可以带事物。“安”虽不多见,在意义上比较前三个有不同,“安”只代处所、范围。例如:  相似文献   

2.
一、下列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坐谈,问之客日——指代“吾与徐公孰 美”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指代“徐公”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指代妻、妾、客 “皆以美于徐公”这件事 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指代齐 威王广纳贤言这件事 二、加点词语中,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i 。 【 】 A.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皆…  相似文献   

3.
“孰与”和“孰若”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两个语言单位,其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但它们到底是什么词,至今还不十分清楚。一、从《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起《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三个句子: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吾孰与徐公美?③吾与徐公孰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注解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谁美?孰、谁。这样的意思文言里可以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也可以说“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相似文献   

4.
“孰”是一个表抉择的疑问代词。这种抉择,可以是“众中择一”。如:“弟子孰为好学?”(论语·先进)“事孰为大?”(孟子·离娄上)也可以是“二者相比”。如:“师”与商也孰贤?”(论语·先进)“礼与食孰重?  相似文献   

5.
也谈“单位圆定义法”与“终边坐标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 一个“标准”,多种教材是本次课改的特色,所以也就有了针对某些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处理方式的“孰优孰劣”问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采用不同的定义方式便是其中之一.笔者在“中国知网”(1997~2009)上以“单位圆”或“三角函数定义”为主题词,搜索到20多篇与中学教材中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有关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第一节词义和用法的推断与辨析一、在语境中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常用方法方法一字音推断法。如果在文中根据词语的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时,就可以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推断出符合语境的意思,也就是根据同音通假求得本字。例:(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同“熟”,仔细。(《邹忌讽齐王纳谏》)(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不。(《愚公移山》)(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劝学》)对通假字的语义推断要注意三种情况:一是通假字音同或音近而义不同的,如“孰”与“熟”;二是音同或音近而且意义也…  相似文献   

7.
丁蕾 《语文学习》2010,(1):65-65
“殊不知”常常被误写作“孰不知”。例如:(1)医生发现很多老年人的血压和血糖控制不好的根本原因是自行增减药量。尤其是血糖高的老年人常常面对美食难以拒绝.吃多以后就加服一片降糖药或多注射几个单位的胰岛素.孰不知这片降糖药会打破体内的胰岛素平衡.易诱发低血糖性晕厥。(《健康时报》2008年4月22日)  相似文献   

8.
李文超 《四川教育》2009,(10):32-32
文本,“生本”,二者不可厚此薄彼、顾此失彼;二者不分孰重孰轻;二者缺一不可,缺了文本,课堂是无源之水.师生信马由缰,最终与“知识”渐行渐远,缺了“生本”,教师是“孤家寡人”:独霸课堂,辛苦而“和寡”,更谈不上课堂的生态与和谐。所以,二者不存在鱼和熊掌似的取舍,也无轻重权衡,文本也好,“生本”也罢,都是成功课堂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住中距离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往中距离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教学领域里,常常要遇到需要鉴别的问题,无论是日常教学或考查测验,也无论是字的形、音、义,词的含义、构成、性质与用法,句子的句意与句法,篇章的安排与技巧,其同其异,孰优孰劣,无不通过比较来判别,来认识,以开拓思维,加深印象,促进理解,增进记忆,达到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具体说,比较法有如下功用。一、用比较辨异同就词句的辨识而论,如“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游人如织”,都有人来人往,热闹拥挤的意思,这是同。但“熙熙攘攘”还反映心人如织”,都有人来人往,热闹拥挤的意思,这是同。…  相似文献   

12.
“恒成立条件下求参数取值范围”是一类常见而又重要的题型,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是“数形结合法”与“参数分离法”,两种方法孰优孰劣,不可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灵活选用.然而,本人在长期的高三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偏爱“参数分离法”,而且丝毫不怀疑自己的能力,最近本人在高三数学的复习过程中曾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2006年全国卷高考题:  相似文献   

13.
人们多爱打听或传播小道消息,孰不知小道消息传播速度是可怕的,其危害不可小视,特别是那些耸人听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孙子作为一位谋略艺术大师,其《孙子兵法》中有较为系统的管理思想,这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观点,蕴含着深刻的治军艺术,将治军之道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重视宏观管理策略、管理者素质、制度管理、各级培训、激励机制等,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一、自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2、借鉴本文使用的比喻论证法。二、自学重点:1、掌握文言虚词“之、于”的几种用法及文言实词“修、朝、孰、间”的几种意义。2、了解名词、形容词转化为动词的用法。3、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的特殊句式。4、学习本文运用设喻来讲明道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统一的数学课程标准下,全国多个省编写了众多版本的教科书.孰优孰劣,不宜笼统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只对人教A版与苏教版《数学4》中“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一内容所采用的不同定义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中文言文应试指要(五)胡加奇虚词篇本篇包括:代词指代内容和用法判断;副词、介词、连词、复音虚词意义和用法比较。-、代词指代内容和用法判断【测试例题】1.“坐是沉滞者累年”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A.“屡被谴黜”,“乡党以为贬议”B.“寿独不为之屈”,...  相似文献   

18.
“把”字的语法化是从实词用法过渡到虚词用法的过程。运用个案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把”字的习得过程进行观察和研充,结果发现:儿童“把”字句的习得是一个由“把”字的实词用法过渡到虚词用法的过程;虽然儿童从“把”字句的实词开始习得,但是虚词用法的发展远远快于实词用法的发展。母语习得与语法化之间顺序上呈正相关,在应用频率上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高元 《考试》2004,(3):43-44
2003年英语高考题第21题考查的是“when”的用法之一,原题为Don’t be afraid of asking for help _it is needed.A.unless B.since C.although D.when正确答案为D.“when”的用法在历届高考题中出现的较频繁,是高考热点之一。下面谈谈它的一些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20.
ill与sick     
ill与sick都是形容词,表示“病”。英美用法习惯不同。如: He is ill.他病了。(英国用法) He is sick.他病了。(美国用法) 1.表示“病”这一意思时,ill一般用作表语和后置定语,很少作前置定语。如: He is ill with lung cancer.他患了肺癌。He is a man ill with TB.他是一个患肺病的人。2.ill用作前置定语,表示“坏”、“恶劣”的意思。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