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影像品读     
正《星空繁织》星轨是最具构成形式的拍摄门类之一。此类作品会让人视觉震撼,对大自然充满敬畏。此作曝光精准,画面色彩均衡、明暗层次丰富。作者充分应用了广角镜头的优势,把前景纳入画面,增强了画面的纵深、透视,对地面景物和夜空星轨比例的处理,使人感到舒畅,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无论是一底成景,还是多底合成,作品背后都可见作者以光影之  相似文献   

2.
影像品读     
正《日升》作品构图精美、光影独到,形式感较强。作者充分利用了点、线、面秩序和疏密对比,让图片产生了结构和力量。作品中,逆光勾勒了轮廓、阳光渲染了环境色彩、剪影烘托了唯美的现场气氛,中长焦压缩空间使画面简洁。此作的明暗处理较好,主体突出,营造此作的了建筑工人的工匠精神和奉献情怀。  相似文献   

3.
正《红白芙蓉图》,是举世公认的南宋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之作,此图为其中之《红芙蓉图》。两幅都在画面的左上部题款:"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可知是南宋初期画家李迪的作品,创作时间应为庆元三年(1197年)。李迪擅长描绘花鸟及动物。此作画面色彩较厚,晕染采用没骨画的技巧,过渡自然,表现出芙蓉花瓣形态及色彩细微的变化特征。细腻  相似文献   

4.
一、温故知新法 温故知新法是指借助课内已学旧知识来推断词义的方法,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如2004年高考重庆卷中“公逸感端之节,亦周守”,如果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诗前小序“感斯人言”就可推知“感”应译为“被……所感动”;如果联想到《促织》中“少年固强之”就可推知“固”字就是“坚决”意。再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间以婀娜之声”,此处“间”如联想到《口技》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相似文献   

5.
1.“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见于《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屈原《渔父》用此句时,“我”作“吾”)教材注释为“出自屈原《渔父》”。疑非是。屈原《渔父》引此句,其意含蓄,有保持清白纯正之意。而《孟子》则借以赞美沧浪之水清冽见底。吴伯萧引用此句亦借以赞美泉水清冽,不仅可以用来浇菜、浇果树,还可以“用来洗头,洗衣服。”且用比衬手法,说“这比沧浪水还好”,看来,作者是从《孟子》中引来的。  相似文献   

6.
杜牧《阿房宫赋》中“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句,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注曰:“歌台由于歌唱呼出的气而暖起来,如春光之融融;舞殿由于舞袖引起的风而冷起来,如风雨之凄凄.”中学教材亦因袭此说.这样注容易使下面“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理解产生错觉,认为“气候”一词该理解为“天气节令”之意.其实上述解释失之于未能领会作者的深意,在此,笔者谈点看法以就教高明.一、原解释不符合《阿房宫赋》的题旨.杜牧创作《阿房宫赋》是为了揭露秦朝统治者的奢侈荒淫,借古戒今,对沉溺声色、大修宫殿的唐敬宗提出警告.如上的理解显然与作者的命意无关.  相似文献   

7.
摄影天地     
《晨雾弥漫新安江》的拍摄地点在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订丁下涎镇。 摄影,是利用点、线、面、光、影、色等种种形式美的因素触动作者的美感、情感和意感,进而“化景物为情思”,引发构思立意。散射光作用于景物,能造成色彩的迷蒙感,线条的隐约感,形体的柔和感。  相似文献   

8.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班固在《汉书》中说,“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咏之声发”。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其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虽然归有光散文题材窄狭,常从身边琐事,尤其是父子夫妇之情着笔,但因环境的熏染,耳闻目睹,感受深笃,因而文字委婉凄恻,深刻动人。《项脊轩志》行文中的衬托四法颇能体现其娴熟的为文技巧,独特的艺术匠心。一、以喜衬悲清姚鼐评《项脊轩志》说:“此太仆最胜之文,然亦苦太多。”作者在文中亦说:“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文中的“多可悲”处,正是用“喜”来衬托的。作者抒发的是对世事沦桑、人生变故的凄苦悲凉的情绪,流露伤感情调,但却以“多可喜”来衬之。作者  相似文献   

10.
颂诗蠡测     
一、《周颂》之《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四篇释义四篇旧为成王时诗,是矣。其作于克殷诛管、蔡之后,抑作于未诛管、蔡之前,说诗者颇有分歧。今以为当作于大乱未平之时,不当作于已平之后。知者,《闵予小子》云:“遭家不造,嬛嬛在疚”,狁或就武王之丧而言。若《访落》之“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判涣”,当即跋扈,谓殷遗民与管、蔡之乱也;“多难”,亦不能说仅指居丧;此其一。《小毖》又云:“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葬蜂,自求辛螫”,更不能说:此指先王之丧。《汲冢周书·作雒解》云:“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实为一部创作者感时伤世的“发愤之作”。“替天行道”是作者为水浒英雄们的行动设定的纲领,作者揭露了贪官污吏贪污腐败诸事,并力图通过好汉们以暴治暴“痛快的杀伐”消解胸中块垒。  相似文献   

12.
藏族史学史上对于藏文史学典籍的命名,诸多学者一致认为如《红史》《青史》一类的史籍,是按“色彩”即“四根本显色”为之进行命名的,且将《红史》定义为藏族史学史上第一部用色彩命名的典籍。经过搜集文献,查阅资料,发现《红史》之前藏族已有一部用色彩命名的典籍,但因失传,故尚未被世人所知。对于典籍色彩命名的缘由,学界亦有诸多不同的表述。通过对以上问题和学界出现的不同观点进行罗列,并对《红史》为第一部以色彩命名的典籍进行理论分析,以及四部色彩命名史学典籍作者和著书时间的对比研究,提出《白绸明鉴》为藏族史学史上第一部以色彩命名的史学典籍,并认为典籍色彩命名的形式实质上是按“五行”相克原理进行命名的,不仅仅是取色冠名,意蕴较深,还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一向是作“睡床”解的,2008年初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另辟蹊径地提出,此”床”乃是“胡床”,即“马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新说成为热门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最近西南大学文学院的胥洪泉教授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文章,针对马说的不足之处展开批评。胥文说,把《静夜思》中的“床”解释为”睡床”,并不是说作者就一定睡在床上,难道说到“床”,就一定是睡在床上吗?  相似文献   

14.
国画     
正《仿陈少梅画本》段文堂陈少梅是近现代绘画史上少有的北宗画家,其风貌以李郭(李成、郭熙)画派为本源,融汇宋元各家之长。此作能够较好地把握山体形象,松树虬曲有力,设色古雅。作者如能在此基础上将画面进一步扩大,则效果更佳。《试探》鲍伟东猫是绘画中的常见题材,闲步林庭,有隐士风范。绘画创作强调生活与传统并重,是非常重要的。此作构图严谨,将物象集中于画面中下方,将上方留白,既明丽响亮,又雍容大度。具体技巧也中规中矩,有饱满的生命蓬勃之感。不足之处在于猫的神情动作略显呆板,  相似文献   

15.
儒家解释《诗经》注重其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作用,没有遵循《诗经》是文学艺术这一根本原则,没有接触《诗经》作为诗歌的“诗性之美”。以《陈风·泽陂》为例,综合十种《诗经》注本关于此诗的解释,将汉儒、以至后来儒者加诸此诗上的种种迷雾吹散廓清,以发现其耀煜着先民情性之光、智慧之光、理想之光的诗性之美。  相似文献   

16.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10):54-55
明清传奇之一《桃花扇》是一部不朽的历史剧名著。其主旨,即剧中《开场》中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全剧有两大线索:一是明线,即“离合之情”,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线索;一是暗线,即“兴亡之感”,作者在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他本人在南明灭亡、江山易主时的感怀之情。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我以为应以《红搂梦》的“立意本旨”为主,再结合有关考证、史料,进行归纳、概括,而不应该是其它。《红楼梦》一开始就有“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又说:“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可见《红楼梦》的“立意本旨”就是作者所隐去之“真事”,即所历“梦幻”之后的感受。总的看来是:借“通灵”,说“梦幻”,说“梦幻”,隐“真事”;隐“真事”,立“本旨”。所以,只要寻出作者所隐去之“真事”,《红楼梦》的“本旨”,即主题思想便豁然开朗了。  相似文献   

18.
“秋水伊人”典出《诗经·蒹葭》,本谓对景思人,含“可望而不可即”之惆怅义。而张丹丹的散文《秋水伊人》,却以精致独异的构思,将“秋水”与“伊人”融为一体,创造出可触可感、气韵生动的艺术形象,可谓别开生面,且意新语工、文情并茂。本文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四美”,即:色彩美、神采美、情采美、辞采美。一、色彩美文章是语言的艺术,绘画是色彩的艺术,但是,在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的美文中,“色彩”则往往是不可或缺的,不然,又怎能写出“画意”来呢?《秋水伊人》的作者深谙此道,文章第二段便以“秋水美,美在她的色彩”领起,着意描绘了水…  相似文献   

19.
最初,《老子》一书并无专门书名,只用作者姓氏“老子”称之。西汉时,开始有人拟“六经”而称之为《老子经》。东汉末年,道教兴起,许多道教团体纷纷以老子为宗,尊其为教主,其书《老子》亦为道教信徒附以宗教化、神秘化的色彩。魏晋之际,随着道、佛之争的激化,以梁谌、王浮为代表的楼观道为了抗衡佛教,以汉代流传的老子、尹喜“西升化胡说”为依据,大量造作经书,《老子》又名《道德经》应在此时。  相似文献   

2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传世之作,诗句抒发了作者逢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是教学这首诗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可根据诗句内容,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形象画面,进而设身处地,进入情境,感受画面,感悟情感。一、揭示课题,初知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题目交代了时间和诗句中心。“忆”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九月九日”不仅交代了时间,而且交代了作者情感产生的基本原因,只要稍加剖析,就能引导学生从中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