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衣然 《新读写》2011,(7):54-55
背景: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2010上海高考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相似文献   

3.
陆锋磊 《语文知识》2014,(11):81-83
高中生的作文应该展现一个生机勃发、五彩斑斓的生命世界,然而我们读到的常常是“正”(刻板)“大”(宏大)“光”(空洞)“明”(直白)的事件叙述。特级教师张丽钧畅言“高考体这个陉胎的父亲是社会风气,母亲是高考制度。若想要高考体彻底退出舞台,非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不可。”此言可谓一针见血。然而冷静反思,我们的作文指导,正是“这个两方面”的冷血代言。因此改善写作指导比改变高考制度更急迫更切实。  相似文献   

4.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能力层级为F级(探究)。要做到“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2014年语文高考已经结束,但高考阅读题题干中多次出现的“分析”的要求很值得我们仔细分析、思考。考试说明上明确指出,分析综合是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分析综合”在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要求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综合”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要求是,(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读懂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这个考点不是孤立的.它与“概括作品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等紧密关联,相辅相成,这种紧密关系在2011年高考福建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表现得尤其典型。  相似文献   

7.
“不可计数”出自小学课本中巴金先生的作品(鸟的天堂)。多少年来,对“不可计数”的“数”,在读音上颇有争议。 认为读“Shu”者,拿“不计其数”来比,认为这两个词语都言“多”,两个“数”读音当相同。  相似文献   

8.
范小虎 《现代语文》2006,(12):124-124
2006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学作品阅读继承了近年“守正出新”的特点。学作品命题的改革建立在两个背景之中:(1)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2)高考从全国统一命题,逐渐过渡到地方自主命题,试卷出现多元化倾向。纵向比较全国卷自身的变化,横向比较全国卷和各省、市卷的异同,可以看出学作品命题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相似文献   

10.
高考真题解析 一、(2009年高考湖北卷,第20题)时“聿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  相似文献   

11.
1996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评价倪文锦从去年开始,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已实行“并轨”,即不管是使用非试点教材(人教社老本)的考生,还是使用试点教材(H版和S版)的考生,都统一使用同一份高考语文试卷。今年上海语文高考同去年一样,同样实行三套教材一张试卷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使用“弱不禁风”时下,批阅学生作文,聆听首长报告,测览报刊载文,常把成语“弱不禁风”写作“弱不经风”或念作“弱不禁(加)风”,他们还自以为是而不以为非。其实,成语“弱不禁风”之“禁”(Jin),既不可写作“经”字,也不可念作(加)。其中“禁”义为受、担当。此成语用以形容娇弱得连风都经受不起的那种病态。成语源于诗圣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句:“弱云狼藉不禁风。”放翁诗人在脸炙人口的《剑南诗稿》中用此成语:“白菌售香初过雨,红蟑蜒弱不禁风。”(菌艺:hdnddn荷花<书>)但愿误用“弱不禁风”的人…  相似文献   

13.
(1)注重复习的全面性,由于高考试题涉及知识面有一定的广度,因此,要注重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可随意地划定“不考”内容,轻易地放松或降低某些内容、方法的需求,要贯彻“普遍撒网,重点摸鱼”的复习方略.  相似文献   

14.
张丙信 《中学理科》2009,(8):9-10,15
2006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鉴赏古代诗歌这一考点的具体要求是:“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那么,应该如何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呢?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六)●厉如良STXD试题选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氏春秋》中“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所...  相似文献   

16.
研究高考,必须研究“两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即“考纲”)“一题”(全国高考试题),尤其是要研究“考纲”。因为它既是大纲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又是高考复习命题的依据。抓住它,就抓住了根本和关键。高考《语文考...  相似文献   

17.
(一)识记作家作品和文学体裁 [致误统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确定的一个考点是“能识记文学常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这一考点在2002年之前,被列为必考内容,2002-2004年均被列为“不作考查”内容,  相似文献   

18.
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第41题.可以说是自2007年开始新课标高考以来,文综历史非选择题命题的一次重要改革,各方好评如潮。首先,此题“短小精干”.材料较少,问题只有一个;其次,“一问多考”.考查了学生多种学科能力(阅读理解、概括分析、调动和运用知识、史论结合、审题表达等能力):第三,答案开放,即此题实际上有几种答案。...  相似文献   

19.
郑丹娜 《海南教育》2008,(11):17-17
今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招生工作陆续开展。可就在这时,一个参加了今年高考阔卷的教师,在某网站发出一个名为“爆笑高考作丈——来自评卷一线(08广东卷)”的帖子,帖子中详细罗列了经由其手批阅的部分高考作之中出观的错误,并加以麻辣点评,大有“乐不死人誓不休”的架势。(据《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20.
异地高考:教育发展天平的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月18日,20余名非京籍家长代表到访北京市教委信访办,希望能约见北京市教委姜沛民主任,就异地高考政策问题进行交流。与此同时,一批京籍人士也陆续出现在现场,并明确提出了反对放开异地高考的诉求。而这,已经是双方的第二次交锋(见10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面对非京籍家长举的牌子,“苦盼就读地高考——有九年在京学籍的四川学生”,我们很难拒绝他们的诉求,但如果忽略京籍家长的利益与立场,不让相关方的意见得到充分释放,改革又注定成为一场“零和”游戏。关于“异地高考”的提议和讨论早在2008年已经开始,然而,今年国家教育部门一系列动作让“异地高考”变得倍受瞩目,成为最热门词汇之一。今年两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透露,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9月6日,袁贵仁部长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会上指出,“异地高考”需要在家长、学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符合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