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性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对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前者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轻车熟路,容易把握;而后者却是我们教师容易忽视,或在具体教学中“不知如何是好”的一环。如果我们把握好了这环,我们的语文课会上得比过去生机盎然而韵味无穷,能够做到像于漪老师所说的那样具有“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魅力。那么,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性,做到“润物细无声”呢?  相似文献   

3.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相似文献   

4.
乡愁     
余光中 《辅导员》2011,(13):44-45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单元说明指出:“演讲还讲究内容的鼓动性和表达方式的综合性,演讲者总是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听众的情绪,并运用语言的力量和多种表达方式激发听众的共鸣——使其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演讲词的情感力量,学习其中生动的语言和多样的修辞手法,看看它们是如何将鼓动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7.
据《北京晚报》报道,在今年北京中秋晚会上,著名诗人余光中满怀深情地谈到乡愁,他说,乡愁自古就有。《诗经》里有,《离骚》里也有,屈原是对整个家国的乡愁。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哪些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生: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还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生: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师: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古诗词。老师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几首(投影显示) :有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必须渗透美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乡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要通过导课创设氛围美,诵读表现音韵美、意境美,察形感悟结构美,练习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语课充满语气息?如何使语课堂成为培育学生语素养的重要场所?本细读,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语教师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1.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相似文献   

12.
师:我们今天学习台湾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好的男同学把这首诗读一读。(学生推荐,一男生起立朗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刘熙载《艺概》里说:“文有以不言者。”可见,文章除了直接用文字表情达意外,还可用“不言”传情表意。不言,是曲言,意在言外。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是名家名篇,“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处,俯拾皆是。这“其意”、“风流”又岂是能够一语道破、一点就明了的。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不言”处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感受、经验体会、知识见解,体会出文中不言处的“其意”“风流”。  相似文献   

14.
15.
由于受功利实用主义价值观和工具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语教学中过度定量化、技术化、精确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为制造“标准件”而设置统一的目标模式;教学进程中以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意贯通、浑然一体的本,极力探讨所谓的微言大义;教学评价时妄图充当本解读的权威,以非此即彼的二元阐释和直奔主题式的明确宣示取代学生获得原汁原味的阅读权利。片面地追求精确化的教学无疑是将语教学进一步引向死胡同,它妨碍了学生语言直觉感受能力的发展,也造成了学生审美感觉的钝化。在阅读教学中倡导适度的模糊,是引导学生回归学欣赏、获得个性阅读的固有真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堪称“诗歌大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诗歌一直作为学主流不停地奔涌向前,从未丧失生机。但现在诗歌的读和作越来越少,犹如水土流失。诗歌这株枝繁叶茂的大树,正面临着失去土壤、失去水分的生存危机。步入校园,不难发现学生和老师都忽略了诗歌。原因何在?只因试卷上那句“除诗歌外体不限”吗?难道这一句就桎梏了教学内容吗?不!新教材中  相似文献   

17.
师 :同学们 ,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放松心情 ,静下心来听老师朗诵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点击课件 ,教师配乐朗诵《次北固山下》)师 :听了老师的朗诵之后 ,大家觉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 :思乡之情。师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生 :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生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生 :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师 :看来大家平常很重视积累 ,希望以后要一直保持下去。好 ,今天 ,就让我…  相似文献   

18.
19.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都是新诗。新诗文字浅显,明白如话,形象鲜明,意境深远。教学中,如果把作品分析得支离破碎,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怎样贯彻“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教学中怎样去实施创新能力培养?以《乡愁》的教学为例,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周媛 《生活教育》2012,(12):48-49
现代诗歌更容易和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人文资源,以读的方式贯穿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来体会诗歌意蕴,并使评价主体多元互动起来,现代诗歌教学一定能让学生喜闻乐见,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