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桑兵 《中国文化》2009,(1):138-149
近年来兴起的概念史研究,方法多向外洋求助,以新自谢。实则近代学人已有借鉴欧洲新法研治中国思想史的范例,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即个中翘楚。其研究对象与做法,与今日所谓概念史相近甚至相同,而其对欧洲相关学术方法的理解运用,以及对历代各类文籍材料和学人见识等木事的把握,则较今人更为深入贴切。从中吸取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歷史學中的精神史研究 歷史是過去所發生的事件的遺留和記録,在很長時間内,人們對歷史的觀念就是如此,着眼於事實的記録,即<劍橋近代史>主编阿克頓勛爵所謂"經驗所揭示的記録或事實"①,而且集中於政治史的範疇.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小说的演进(续二)陈平原逸事与志怪“逸事”的产生,照刘知几的说法,乃是因“国史之任,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这种初衷本为“补正史之阙”的“逸事”,既可能“求诸异说,为益实多”,也可能“真伪不别,是非相乱”。作为史...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小说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小说的演进陈平原陈平原教授的《中国古小说的演进》,追踪了中国古小说──从汉魏六朝到宋元明清的杂文杂传、志人志怪的文言小说──的历史命运,在“史”的框架中突出了“体”的演进。从本期起,分四次连载。·编者·起源与分类如果作语同梳理,“小说”一词最早...  相似文献   

5.
沧桑古驿路     
走出漾濞城喧闹的市区,一直往南,到了城边,然后折向西走,我带你到一条静谧的老街走一走. 一走进老街你就会觉得仿佛逆着时光隧道走入了另一个时代,有隔世之感.这里没有人声喧嚣,没有车声轰鸣,没有店铺林立,没有五彩广告牌.岁月在这里凝固了.古老的青石板路无声地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青石板上深深的马蹄印铭刻下一段了无踪影的往昔.这就是漾濞的老城区,新县城向东北方扩展出去.这是一个被遗弃的角落,正因为被遗弃,它得以完整地保留了旧貌.  相似文献   

6.
《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本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思想学说通史。这个特点体现为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埃及古神庙     
1 古埃及第四王朝拉姆希斯二世雕像.2 卢克索神庙的圆柱大厅3 太阳碑,是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哈切布为太阳神阿蒙所立,高39.5米,重325吨,一块整石雕成.  相似文献   

8.
问古太和城     
晓峰 《大理文化》2021,(8):84-87
时值三月,春和景明,与当地文友到太和城遗址问古. 太和城遗址在距下关七公里的太和村,根据史书记载,太和城在作为南诏都城之前,已是一个有相当规模和防御能力的城郭.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南诏第四代王皮逻阁在唐王朝支持下统一洱海六诏,因"破河蛮有功"而被唐册封为云南王后,对太和城加以扩建,并于次年(739年)将国都从发展了90年的南诏发祥地巍山迁到大理太和城.此后40年间,经历了天宝十年(751年)、十二年(753年)、十三年(754年)三次著名的"天宝之战",大唐王朝数十万军队战败,主将鲜于仲通"仅以身幸免",李宓将军"沉江而死".阵亡将士被南诏感念旧恩"祭而葬之"于天宝街"万人冢"和凤仪北汤天村"千人冢",并立德化碑于太和城国门.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足不求颜色似""聊写胸中逸气"??这些古代文人画家们提出的高论,不仅早已为人所熟知,且确实对有宋以来的中国水墨画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可以说自文人画出现,那种重气韵生动、轻应物象形的现象愈演愈烈,其后的水墨画史几乎为文人画史所取代。固然后世的美术史家和美学家们对这种文人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文人画后期给水墨画带来的程式化倾向和生命力匮乏现象,对于水墨画发展所起的阻碍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虽然水墨画传入日本时正值中国文人画的鼎  相似文献   

10.
蕭山來裕恂撰於清末的<中國文學史>手稿,歷經百年風雨,即將岳麓書社正式出版.可以預期,這部文學史著的問世,對中國文學史學史的研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陶姓溯源     
陶维墀 《寻根》2006,(2):124-129
授姓考源 陶渊明命子诗:“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相似文献   

12.
柴氏探源     
祝治平  柴存才 《寻根》2006,(2):114-116
柴氏源流柴氏源于三支,其一始于祝融之孙会人。史载,黄帝之孙颛顼帝有两个曾孙,名重黎和吴回。帝喾时重黎在轩辕之墟(今河南省新郑市)任火正,称谓祝融。祝融食邑于新郑一带,《左传》云:“郑,祝融之墟也。”共工氏作乱,帝喾命重黎诛之而不尽,被诛,以其弟吴回为火正。吴回死,子陆终继为火正。  相似文献   

13.
康姓探源     
徐春燕 《寻根》2005,(6):120-121
康姓是中国百家姓中的大姓之一,在全国姓氏排名中,居第75位。  相似文献   

14.
天津民俗文化寻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琳 《寻根》2006,(4):62-67
天津地处渤海湾,距北京只有100多公里,是京师的东方门户,故有“津门”之称。从考古发掘来看,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此地聚居生息。天津蓟县城东五里发掘的围坊遗址,堆积从距今6000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令3000年前,长达30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5.
方燕明 《寻根》2010,(3):13-21
<正>汉代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开篇即谓:"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史记·夏本纪》并列出夏王朝十四世十七王的世系为:禹—启—太康—中康  相似文献   

16.
寻访延陵吴     
吴福辉 《寻根》2002,(6):90-92
2001年1月在台湾南部客家集聚地看到“延陵堂”的匾额时,我真是惊喜交加,居然呆在那里了。说来惭愧,虽然翻阅过《史记》,读过一些篇章,但我无法确切地说是否在《吴太伯世家第一》里(这可是“世家”的首篇),注意到延陵这个地名。待我知道延陵同我自身有关,实在已经太迟了。  相似文献   

17.
张丰乾 《寻根》2002,(5):91-94
“道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正因为如此,“道德”问题有时显得繁难和复杂,专家学者们呕心沥血、成果丰硕,而普通的民众却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在古人那里,“道”与“德”最开始实际上是被分别对待的。对“道”与“德”的讨论,不是从《老子》那里才开始,也不会在我们这里结束。但是,古人那种诗歌式的、格言式的表述方式虽然不像装订精美的“专著”那样看起来厚重,却更加贴近生活、贴近I司题本身。  相似文献   

18.
陈碧 《寻根》2009,(4):96-100
由本岛和63个岸外小岛组成的新加坡,总面积697.1平方公里,扼太平洋与印度洋之咽喉,是一个天然的良港,具有重要的交通和地理位置。1819年英国人弗莱士开埠新加坡,此后大批华人从中国南下,把家乡尊奉的神明和风俗习惯也一起带到岛上,大大小小的庙宇从此落户,见证和记录了这块土地上华人族群的奋斗历程。庙宇神社,是神圣的宗教场所,也是民间的活动中心,在某种程度上亦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的重要象征。因此,华人庙宇无疑是新加坡人文沉淀的印记之一。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a recent body of research that draws a connection between sensation seeking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ation seeking and variables that contribute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re explor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Four hypotheses were proposed. Results fro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upported two of the proposed hypotheses. Though there was no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ation seeking and ICC, the results supported previous findings that sensation seeking h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ICC in the presence of mediating variabl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