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并提高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初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能力。 一、秦的暴政,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威胁着人们的生存。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一场革命风暴的兴起,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教学目的,教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而且列出需要掌握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明确具体,提的很好。从整个教案看,注意紧扣上述各点,这样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教学目的中“提高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要求不够具体。提高学生的上述能力非常重要,这是整个历史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是,这种能力是要具体的一点一点培养  相似文献   

3.
《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一课,是中国古代史第一册中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秦朝速亡和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备课中,我考虑到秦末农民战争的史实学生在小学和中学语文课中都已接触过,就把教学任务的侧重点从知识的传授转到能力的培养方面,设计...  相似文献   

4.
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武装斗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促使西汉政权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生产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大败秦军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性质和结果——刘邦建汉.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显示了农民革命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四年六月,野心家江青在天津借谈儒法斗争的历史大放厥词,胡说什么“农民不识字”,“法家即其代言人”,“法家对群众是爱护的,使群众受到鼓励”,抛出了农民与法家和衷共济,共创历史的反动谬论。与此同时,“四人帮”的舆论工具紧锣密鼓,积极配合,连篇累牍地抛出歪曲秦末农民战争史的长篇大文,贩卖江青的黑货.其中“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炮制的《赵高篡权与秦朝的灭亡》更是肆无忌惮地伪造秦末社会的主要矛盾,歪曲陈胜吴广起义的性质,狂热吹捧法家,大造篡党窃国的反革命舆论。今天,彻底揭露“四人帮”篡改秦末农民战争史的鬼蜮伎俩,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将有助于我们识别“四人帮”的险恶用心和卑鄙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 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己劳动基础之上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础;从事小农经济的自耕农、半自耕农是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由陈涉首事的农民起义,一开始就把斗争的锋芒指向以秦二世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并迅速建立了以陈涉为王的新政权。陈涉政权的建立,对于秦末农民战争的蓬勃发展和秦王朝的被推翻,对以后的一些农民起义,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探讨这一政权建立的历史条件、性质及其失败的原因等问题,对于整个秦末农民战争史的深入研究,对于目前关于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研究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的讨论,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在高中二年级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组织了一次关于"秦末农民战争"的课堂讨论,我愿把这次讨论的点滴体会和有关讨论课的一些看法提出来,和大家交换意见.一我们认为要想使课堂讨论进行得好,就必须在讨论之前做一些较细致的准备工作.选择教材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这次所以选择"秦末农民战争"这一课题,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别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都去过景山公园,是否知道景山公园有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生:一棵歪脖子树,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就在这棵树上上吊自杀。原来的那棵树早死了,现在原地的树是后来栽的。师:崇祯皇帝为什么要寻短自杀? 生: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到了北京。师:李自成的农民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能攻入北京?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一段历史:明末农民战争。(板书) 从上节课我们知道,明朝中后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生:资本主义萌芽。  相似文献   

11.
本在概括描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之后,很快进入为项羽的失策“问诊把脉”的探讨之中。先总写了一句项羽失势的原因,即在于他的悲剧性格,然后把对悲剧性格的分析贯穿于对项羽三次重大失策的分析之中。作的分析是按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安排的。如:在鸿门宴中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在进入成阳后的残暴不仁;在兵败垓下时的意志沉沦。最后指出项羽悲剧性的结局是历史的必然,是其性格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初中历史教材在体例、结构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打开课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每一课正文前都有一个方框,框内有一段精心设计的引言(即课前提示),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使用这一课前提示?下面就以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十三课《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为例,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3.
讲新课开始以前,我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年以来,我们从历史课的学习里,已经知道在中国古代史上曾经爆发过大大小小数百次的农民战争。不少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曾推翻了当时的统治者,它们改了朝、换了代,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根据我们所学到的,从秦朝以来,  相似文献   

14.
1980年5月上旬,我们和在河南开封参加历史教学法科学讨论会的同行一道,经开封市教育局教研室安排,听了开封市一中傅洪老师的一节历史课.傅洪同志是1979年9月才成为中学历史教师的.他的课得到了听课同志的肯定.这节观摩课的题目是《明末农民战争》.听课以后,很受启发,深感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现仅就我们感觉到的谈一些想法.一、关于如何处理教材内容多,授课时间少的矛盾问题.内容多,时间少,这是目前历史课老师共同感觉到的一个难题.《明末农民战争》这节课的教者在探讨这个问题上已经迈出了一步.这节教材见初  相似文献   

15.
郑廉从小接受传统儒学,喜好诗词文字,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文化素养。他亲身经历明清鼎革并在罗汝才农民起义军中生活过一段时间,所撰《豫变纪略》内容丰富,是记述明天启六年至清顺治二年农民起义军在河南活动情况的专著。《豫变纪略》的写作,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如记载的农民起义军起义的缘由、李自成起义的有关史实、以围攻开封为代表的起义军在河南的情况等,都是经过他的多方考证,因而订正了很多史料之不足,是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尤其是在河南阶段的重要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刚结束的新城“劲爆”及商台“叱咤”颁奖礼打破了以往“四大天王”等“老”一辈天王天后垄断的局面,乐坛掀起的“革命”,令新一代歌手谢霆锋、陈奕迅、许志安、杨千(女华)等迅速掘起,大放异彩,并有取而代之之势。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了乐坛及娱乐圈的健康发展,并为娱乐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使之更显朝气,更加蓬勃。乐坛如此,电影圈也不例外,继去年陈慧琳处女下海当导演后,今年谢霆锋也一尝执导演筒滋味,令电影界也来一个新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古诗教学,常见的是教师逐字逐句串讲诗句,教法单一,流程固定,缺少学生积极的参与,也显得没有生趣。笔者力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朗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趣味性。一、优化流程,自主学习为了改变古诗教学“点——线——面”的传统课堂结构,教学《江南春》这首古诗,笔者认为可以从学法入手,设计“谈春”、“说春”、“议春”、“颂春”四个环节,层层深入,互为一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整体感受,调动学生参与古诗学习的积极性。谈春入诗。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说出对春天的感受,吟诵描写春景的诗句,唤起学生对春天的遐想,为后…  相似文献   

18.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专题为“他们令我们感动“。《桥》全文500余字,用27个自然段来呈现,情节跌宕起伏,字字珠玑。文中描述的洪水肆虐、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重点,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够发展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现以《刘胡兰》(第三册)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刘胡兰》这篇课文记叙了革命烈土刘胡兰被捕后与敌人进行坚贞不屈的斗争,最后英勇就义的英雄事迹,歌颂了烈士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课文最后一段以毛主席挽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结束全文。这八个字是对刘胡兰一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有力的总结,所以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和关键所在。教学时,在学生理解了这八个字的意思后,应引导学生分析这八个字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