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拳头和脸     
用“拳头和脸”的关系来阐述“发展是硬道理”——很有特点。运用小品《主角和配角》来阐述“拳头和脸的关系”,从“主角和配角”引出“有脸与无脸”——这是作者独特的创新成果。此文还可升格,倒数第二自然段不应泛泛而谈,应写一件实在的事例,并像第二自然段那样作类似“主角与配角”的个性化分析。  相似文献   

2.
曹京辉 《现代语文》2006,(4):109-109
做演员的最想演的是主角,因为主角戏多,能充分展示演技,又能引起更多观众的关注。同样,赏析学作品,尤其是给学生讲授学作品,由于时间或已拟定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素质等诸多限制,教师往往只关注主角(主人公)或重要配角,至于章中一引进跑龙套的小角色,则往往被淡化,甚至被忽略。就像《我的叔叔于勒》一一样,我们会记住冷酷无情、惟利是图的菲利普夫妇,会记住贫穷潦倒的于勒以及富有同情心的“我”,却不一定去琢磨章中的“姐夫”。其实如果我们在作品分析的时候,能够在这些小角色身上花些功夫,就会发现,这看似“闲笔”的描写实为“神来之笔”,下面就分析初中语教材中出现的几个小角色。  相似文献   

3.
现在,很多地方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都时兴“包装”,老师事先到班上进行演练,并请上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权威、领导当“参谋”,全班几十名学生,各就各位,领取各自的任务,排练一遍后,“参谋”们便就演练的不足之处各抒己见。如此反复几遍,老师学生讲得、听得、练得均几近能背诵的程度。好不容易正式上课了,为了配合老师上好这节“演出课”,学生们全力以赴,有的出演“主角”,有的演“配角”,有的则充当“群众演员”;老师则是“导演”,统筹安排全局,使尽浑身解数,把排练好的东西一古脑儿地搬上“舞台”,示范公开课变成了…  相似文献   

4.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自始至终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只是充当“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激发者”、“顾问”等多种“配角”,  相似文献   

5.
<正>写人的作文,是小学生常练的作文类型。这类作文,可有许多人物,其中主角是重要的人物,而配角也有其重要性。主角不方便“出面”的或难以表达的,由配角“出马”,以突显主角的地位和作用。正所谓“鲜花”还需“绿叶”配,“大人物”离不开“小人物,“主角”不能没有“配角”。学生大多知道,写作文要让“故事中的人开口说话”,却不太明白怎样取舍主角与配角的对话,如何巧妙运用“直接说话句和间接说话句”等方式来描写人物语言。这是常见的问题。这问题,需要解决,也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6.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在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邹正以往的化学理论教学,在课堂上往往把教师当“主角”,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为“配角”,而大多数同学充当“群众演员”,把课堂当成上演“教案剧”的舞台。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其在化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主角     
肖煜煜 《新读写》2009,(12):27-27
文章开头直接切入主题,处理得比较出色。从不甘心做配角到做主角,然后又回到配角的经历,作者感悟到了生活中“有主角还必须有配角”的道理,从而坚信‘哉也是生活的主角”,为作品的首尾呼应起了很好的作用。如果第一段竞争寝室长的描写再简洁一些,文章就更紧凑了。  相似文献   

8.
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工作往往在校内处于配角的位置。该文从“职能与定位、思路与工作、地位与业绩、发展与学习”4个方面阐明了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在深刻分析了本处工作的“配角”性质的基础上,及时地调整和抓住了工作重心,在配角岗位上做出了学校认可的卓有成效的主角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班子里,校长是“主角”,副校长是“配角”。如何当好副校长这个“配角”,是一件复杂而微妙的事。几年的工作经历使笔者深深感受到,副校长的成熟与否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那么,如何才能胜任副校长这一“配角”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红楼梦》中“配角”人物贾琏、甄宝玉、薛蝌、封肃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阐释了《红楼梦》作者的高超之处,是将每一个“配角”人物都置于现实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与人交往之中来凸显自己的地位和生存样态,从而表达他们独有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舞台上的演员,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主角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他说得多,唱得多,表演得多,配角则是绿叶,是陪衬。在课堂这个舞台上,谁该是主角,谁又该是配角呢?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  相似文献   

12.
怎样当好副校长吴运友,韦志明在学校行政政管理系列上,副校长是“兵头将尾”。一般说来,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统揽全局,对全面工作负责,唱的是”主角”。副校长抓专项,对某一方面工作负责,唱的是“配角”。副校长与极长的关系,是分管与主管的关系,配角与主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风景》假借小八子的“灵魂”来充当叙事视角和叙事者,是作者巧妙的构思。这一叙事视角的选择,在形式上或表面上增强了故事叙述的“客观性”,在本质上增加了小说的表现张力,即表现了那个时代生活状况的残酷、冷漠与凄凉。  相似文献   

14.
蔡奋琪 《甘肃教育》2009,(17):61-61
在鲁迅小说的人物画廊里,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的主要人物,使读者终身难忘,然而,读者却容易忽略那些简笔勾勒、在作品中居于次要地位的“配角”。其实,鲁迅对待配角的态度和塑造配角的手法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宝贵经验。当然,配角在作品中是处于次要地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对配角不重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人海涅说:“在一切大作家的作品里根本无所谓配角,每一个人物在他的地位上都是主角。”  相似文献   

15.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框架大致是: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好一篇教案,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教案完成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可支配的思维空间非常狭窄,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大多是按教师设计的教案作答。而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部分长期充当数学课观众的学生,很可能会丧失对数学课的兴趣,因而成为数学差生。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呢?除要求数学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外,还应注重对数学差生的心理辅导,使其用正常的心态和行为对待数学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沈复的《闲情记趣》记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三件趣事,文章之所以能把常人微不足道、熟视无睹之物写得神奇玄妙,饶有情趣,是因为作者善于运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观察自然、驰骋想像。首先,文章从四个方面突出“‘细察’入微”。一、物之小。开篇说“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运用成语典故叙说“明察”之细;“对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一句则更见所察物之细微———“藐小微物”已看不清楚,其上之花纹、斑点、印痕等则更难以辨认,但作者却“察”到了,可见观察之细致。二、时之长。观蚊时,“昂首观之,项为…  相似文献   

17.
从2000年开始,我国在部分地区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002年下学期岳塘区也参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在改革中小学的自然课改为科学课,并颁布了新的《科学课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标准与以前的《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相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如何从一名自然教师转变为一名科学教师呢?下面是我的几点心得a.由“主角”转变为“配角”。教学中,教师占“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在教学中,往往是“主导占大部分时间,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跟着教师学。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听…  相似文献   

18.
怎样才能当好副校长呢?我想应当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副校长和校长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统揽全局,唱的是“主角”。副校长主抓专项,对某一方面工作负责,唱的是“配角”。其主要任务就是协助校长搞好学校工作。副校长与校长的关系,是分管与主管的关系,配角与主角的关系,一句话,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第一座丰碑的《雷雨》,在不同时期,人们对《雷雨》给予了不同的理解和再创作。通过曹禺的阐述,可看出被作者称为剧中的第九个角色——“雷雨”才是真正的主角。自然现象的雷雨和雷雨的象征意义构成其完整的统一体。由此,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对人性的洞察。  相似文献   

20.
眼下,有这样一种作文现象的写作模式似乎颇得学生“青睐”,而且渐呈泛滥之势:摘录或回忆一则或真实或虚拟的故事,再以一两段或抒情或议论的文字点题、升华,作者本人则充当了一名看客,成为游离于文章主人公或次要人物之外的一个“第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