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不少教师已经逐渐地抛弃了老的教学方法,但依旧存在着教师指导的偏差现象,第一种现象是教师将一个讨论问题教给学生之后没有尽到导的责任,只要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即可,教师没有点拨、引导,只是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第二种现象是教师完全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来开展教学,一旦学生有自己的新思路和见解,偏离教师预先设计的轨道时,教师就会面临不知所措的境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情境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让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实现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理智与情感的统一呢?  相似文献   

3.
造境,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经验的语教师在教学伊始,通常会根据章的内容特点精心设计一个能为学生感受、理解本做好铺垫的导语,这一导语就是一种重要的“情境”。导语,是联结“温故”和“知新”的纽带,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导语在课堂中的作用有如提琴家定弦、歌唱家定调一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合适的、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情境作文教学,是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为了达到作文教学目的,从作文指导课堂实际出发,创设与作文内容和谐共生的具体场景和轻松快乐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情感体验,从而生成习作的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在情境作文教学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7.
情境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让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实现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理智与情感的统一呢?这就需要教师借鉴现代心理学的暗示、移情、角色学等研究成果,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始终在低谷徘徊,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面对如此现状,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当如何掌舵引航,以"导"促"写"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严秋丽 《甘肃教育》2014,(22):102-102
正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才能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导得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问得好,教学才能出奇效,读得好,学生学得会更有效。1.教师导得好,教学有显效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好与坏与新课的导入是否精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切不可重教轻导,只注意新课内容的教学而忽视导入环节。导入新课的环节可根据课程内容不可过长,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即可。比如,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导入新课便可以事先准备一本《山海经》,如果准备图书有难度,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些《山海经》中的插图,借用这些非常神奇的插图,加上山海经中的文字描述,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山海经》是怎样一本书。当学生用惊奇的眼睛看着这些插图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中"导"的艺术包括:引设式利"导";迂回式诱"导";启迪式暗"导"点拨式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钟鸣 《中学生电脑》2014,(12):75-75
古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要靠教师“传”,“业”要教师“授”,“惑”要靠教师“解”。  相似文献   

12.
在生本理念下,教学活动必须立足学生实际展开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在教学的准备和实施阶段,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能力并对其发展的势头做出预判,在此基础上因势而动,力求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融、乘势而导、顺势而引,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从而助力课堂走向精彩。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学主体"转变成"教学引导"是新时期教师角色转变及定位的重要举措。只有正确定位才能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推进教学改革建设。本文分析了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扮演的角色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从而得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转"导"的必要性,并就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准确定位提出了些许建议,希望能为教师的自我教学质量完善提供借鉴,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学主体”转变成“教学引导”是新时期教师角色转变及定位的重要举措.只有正确定位才能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推进教学改革建设.本文分析了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扮演的角色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从而得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转“导”的必要性,并就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准确定位提出了些许建议,希望能为教师的自我教学质量完善提供借鉴,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读”贯穿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受到语言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从“读”入手呢?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来说,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改变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上。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问、拓展思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同时在对问题的讨论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整合与运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怎样读书,学会怎样写作,学会怎样做人。欲达到这三个“学会”,教师不能“灌”,而要“导”,要在“导”字上下工夫、做文章。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要用教学过程和内容本身来“启开儿童心灵的门户”,激发和利用儿童的“不随意注意”,焕发儿童对求知本身的欢乐,从而产生由衷的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动的学习和思想,随后逐步养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性格。这里的“启开”就是教师的“导”字。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备其力,自至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联受。”  相似文献   

18.
重"练"行"导"是成功语文教学范例的重要特征,语文教学应该倡导"导练"范式。从"导"和"练"的内涵看,"导"和"练"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是语文"教"和"学"的主要方式。语文教学中,"练"为主线,"导"为"练"服务,"导""练"有机结合,凸显了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主体性,又使他们互为主客体。"导练"要有效,需避免题海战术、追新逐异、不讲科学、撒手放羊、"导"而无方等误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我们的教学工作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没有情境的教育教学是不存在的。语文教学也是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实行情境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呢?下面我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工作谈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时好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原本疲倦的学生重新焕发出精神,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过以下几种情境设计的方式,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