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耿忠良 《文教资料》2009,(32):72-74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乐于汲取广泛的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张振燕 《课外阅读》2011,(10):331-331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样式就有多丰富。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敢于变革旧的教学模式,把“说讲语文”变为“生活语文”。所谓“生活语文”,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在参与和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即“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在实践中关键是探索“生活与语文相结合”的途径,寻找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能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3.
叶先堂 《文教资料》2013,(19):42-43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时代呼唤生动活泼的生活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感悟教材的生活情味,挖掘教材的生活底蕴,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抒写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借助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学用语文;把教材教活,把课堂盘活,构建“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课标应重视语文的实践性。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的意义,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进行探索,并提出有生活,才有正确,才有能力,才有精彩,日常生活“语文化”,班级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5.
生态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用语文装扮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边的空间。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  相似文献   

6.
生活离不开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只有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合理挖掘、整合、开发生活资源,才能促进教学生活化、多元化、广阔化。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大课堂,架起沟通生活的桥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使人有滋有味。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并尽量地多层面多角度反映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运用各种方式去还原、去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为此,语文教学应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各种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能随时随地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不断地学和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在教学中,应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演绎生活现象、参加生活实践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针对语文的现状,特别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建立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就需要让教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寻找课堂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加强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广泛汲取生活营养,使他们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学习生活、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2.
“大语文教育观”主张“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最终的目标是在不断丰富、变化的广阔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下,通过以课堂教学为轴心的多翼展开,增加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人文品格。就小学作文而言,我们要改变作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毕大林 《文教资料》2008,(28):309-311
学校语文的社会性是由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语言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又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因此,学校语文教学与社会语文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学科的社会性特点,要求学校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为学生创造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条件,并在教学中更多地参与社会语文生活,而且,学校语文教学效果必须得到社会语文生活的检验,所以,学校语文教学如何与社会语文生活相结合,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学校语文教学与社会语文生活的关系的论述,寻找一条学校语文教学为社会语文生活服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龚新峰 《快乐阅读》2011,(20):119-120
语文教学需要融进生活,识字、阅读、写作等,和生活都紧密相连。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语文,让教学回归生活,并挖掘生活的源泉,让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在生活访谈、观察、表演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5.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6.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基本要求,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来开展。语文教育要力争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历史性转变。语文教育只有溶入生活,才会具有生命活力。语丈是最凸现人文性,充满感情的,在语文教育中多为学生提供和生活拥抱,与心灵对话的机会,可以点燃生命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联系社会生活。语文教学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格局,要有机引入社会生活之活水。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指导学生以眼观时、用心读事(物)、以智品文、依情入境。只有这样,才能滋润语文教学之田圃,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8.
正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教条化问题,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观点和措施,旨在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过属于自己的语文生活,带领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培养能力、提高素养。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认为,语文回归生活,就是在教学中要尽力做到语文课程生活化,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经验语文化,语文问题生活化,将语文课程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语文的活动课,体现“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