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首要条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观察,因为科学是一门实验探究性活动,在探究过程中首先要对周遭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以此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育是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中心的环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像科学家一样去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许多教学活动过程都要求学生观察,在观察中了解事实的真象,发现观察的结果.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活泼、自主性强,但凡观察活动都是很高兴的、教学气氛显得"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科学实践。在质疑中探究,动手大胆实践和实验。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在辩论中求知,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在积极的实践活动中领悟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科学学习习惯。我就如何教好小学科学谈谈点滴体会。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是以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为对象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从而达到认识的目的.观察力对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几点认识。一、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创新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形式结构及位置关系等特点进行直觉上的认识,从而发现规律和性质的方法;归纳是对某一事物的若干个体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然后推测这类事物总体也具有这种性质的思维方法。科学上的许多发现,大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科学假设…  相似文献   

6.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应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即探究性学习,它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是指学生模仿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法,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实验去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根据已有知识提出假设,再通过实验、观察去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知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学科。结合自然教学在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探索自然奥秘,进行想象、创造等活动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自然知识,发展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同时也是发展其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科学自然观及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一、在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进行远大理想教育。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活动中三个基本的环节。在自然教学中,只有指导学生以著名科学家为榜样,像科学家那样去通过观察、实验、思考  相似文献   

8.
徐阳 《江西教育》2023,(11):84-85
小学科学课堂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观察身边事物,并通过实验验证科学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对此,教师要提升科学活动与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比重,强化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的小学科学教学。  相似文献   

9.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开展的学习活动。本文围绕科学教育的时空经纬阐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策略。1 力展科学家探究过程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规范过程科学教育的“时序”即体现科学发现、发展的历程。科学史蕴含着活生生的过程性和科学的态度与精神。生物科学发展史中有着许多诸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生长素的发现等典型的科学探究范例。结合相关教育内容 ,强调知识发生的过程 ,及时剖析科学探究的规范过程 ,挖掘其中的探究要素 ,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具有实效性指导作用。因为解决现实问题的非…  相似文献   

10.
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教学是教师按照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创设学生有 所发现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设计并操作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活动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创造能力的目的。 一、电子专业课探究法教学的适宜性 1.探究教学的本质 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  相似文献   

11.
自从小学的《自然》学科转变为《科学》以后,许多自然教师陷入了迷惘:应该怎样教《科学》呢?《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的教学宗旨是改变宗旨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社会认识领域里全面发展,共同进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和《自然》比教,小学《科学》应该按照怎样的原则进行教学呢?我认为,在进行《科学》的教学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2.
"发现法"作为一种严格意义的教学法是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的。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引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  相似文献   

13.
崔妍 《学周刊C版》2011,(7):132-132
小学科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因此可以说,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科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在科学课学习中应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自主探究,去萌发创新意识,“还学生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搭好的框架下指导进行,我们的指导将对学生的探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为科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营造各种适合学生探究的环境,为学生打造一个多方向、多层次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类似科学家“探究、发现”的历程,在获得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科学探究体验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科学素养。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4.
科学探究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形成概念,获得真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选取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情景素材,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体会科学发现的过程,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就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发展智能、培养科学文化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技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科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不仅要引导学生从“读”中学,更要从“做”中学。科技教育要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实践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要广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渗透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分析、学会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教育,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培养小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只有亲历实验过程,学生才能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新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激趣引导,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培养小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只有亲历实验过程,学生才能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新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激趣引导,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经常要做出假设后再进行深入的探索。实际教学中,困扰科学教师的是学生不能做出合理的、揭示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的假设。无奈之下,教师只好替学生作出“假设”。那么,怎样的假设是一个合理的假设呢?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假设呢? “只要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一个新的事实被观察到了,它使得过去用来说明和它同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