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是前提;基本的审美感受力,初步的审美鉴赏力是构成初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要素,亦是提高其审美能力的基础;而必备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语文修养则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的审美范畴包括形象美真情美意境美构思美语言美音乐美绘画美和含蓄美。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既包含德育、智育的因素,更包含美育的因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5.
中学语文教育中有许多美育因素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有山水风光之美,人之美,结构美等十余类;实施审美教育可从注重导读、创设情境等六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审美教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烈 《湖南教育》2002,(11):45-45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实施审美教育时,往往凭着自己肤浅的理解,一厢情愿地告诉学生美的对象、美的内容;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审美误区。简单地说,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重传授,轻素质很多老师在实施审美教育时,只是尽量生动形象地将审美对象的基本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不够的。这种审美教育,实际只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将各个知识点条分缕析,切割成一个个能力训练点,以提高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脱离了语文的人文性、审美性特点,只能使语文成为奴化学生的工具,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浙编中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发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注重审美情操、品格情操的熏陶与培养。过程的实践责任在于教师:即采用何种方法去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笔者认为:教育中必须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结,注重“音乐美、图画美、情境美、品格美”的熏陶与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审美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付裕 《中学生电脑》2010,(10):43-44
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自觉而积极的审美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教育的危机是立人的终极目标丧失,因为语教育存在诸多审美缺陷,语审美性具有本体意义,着眼于立人,必须以审美性导引工具性, 以审美价值导引工具价值。语教育的审美径指向有三:一是建立语感,进入语的审美天地;二是求真求美,引导学生欣赏,创造美;三是陶冶情性,在语审美中完善人性。主张兼收并蓄,以审美实现语教育的复归与扬弃。  相似文献   

11.
12.
13.
职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职校的语文教师,使课堂教学产生吸引人、感召人的艺术魅力,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真正具有"美"的情趣呢?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积极引导学生的审美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艺术趣味,从而使之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实现人格的完美和灵魂的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和课外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交融形式就是审美。审美不仅可以使人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还可以使人的感情得以升华,情操得以陶冶,身心结构更趋向完美和谐。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多种联想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联想契机、方式和作用,把它们作为"原型启发",借以培养学生广泛多样的审美联想力。审美联想力的训练要遵循联想规律,围绕主题的要求,按规定内容进行定向和多向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