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学”代表王阳明的道德教育理论自成一体,有着极为鲜明的特点,对于中国启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明明德”与“致良知”、“知行合一”、强调主体性和化德性为德行这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景如杰 《兰台世界》2011,(10):50-51
王阳明德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而不同时期的思想相互融会贯通,构建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系统化的德育思想体系。王阳明致力于德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为其德育思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德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而不同时期的思想相互融会贯通,构建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系统化的德育思想体系.王阳明致力于德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为其德育思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何仕忠 《大观周刊》2011,(10):119-119
童话故事因其具有独特幻想色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唯美的画面都深深的吸引孩子们。童话以真善美德方式描述世界,具有很好的德育价值,孩子在倾听童话故事的同时,这正在形成自己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及文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心即是理、知行合一及致良知等思想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王阳明心学思想实质是对道法自然、情景交融、世界本质及人生意义的一种体验。  相似文献   

6.
从王阳明佛教观出发,以儒者自身对佛教的认识与评价为契入点来呈现比较真实的儒佛关系。认为王阳明已逐渐摆脱狭隘的宗派立场,开始在是非问题上寻求儒佛异同的答案。儒佛不只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佛教许多思想内容能够为儒学所借鉴学习,尽管彼此存有差异。儒学兴衰在根本上非源于佛教的传入,而在于儒者不能自得圣人心性之学,因此,重振儒学不必以排斥佛教为手段,而在转变儒者专务文句辞章的虚浮学风,以学贵在为己为标的。最终彰显了王阳明兼容并包的学术胸怀和客观公正的为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8.
纪录片是纪实作品,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纪录片中,古代人物大多由演员扮演,纪录片《王阳明》最大看点就是由扮演者来讲述和演绎历史人物故事。这部纪录片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地回顾明朝大儒王阳明传奇人生的视听作品,创作者通过现实与历史交错的视角,诠释了阳明心学的思想价值、深远影响和时代意义。从现实场景切入展开叙事、以情景再现还原人物形象、用诗歌朗诵串连作品结构是《王阳明》这部纪录片与众不同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王阳明立志思想、立志的内容以及外化形式的具体分析,全面地对这位文学巨匠的"立志"思想进行分析与解读,试图为社会转型期下思想道德缺位、人生信仰不在的社会现象找到必要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刘婧婧 《兰台世界》2013,(30):21-22
立志是儒学传统的重要思想,王阳明对其尤为重视,并将其与自己的心学思想相统一。他认为立志对于为学、修身的功用在于人生的定向、把向和气定。学者通过立志为圣贤起到定心、定向、收气的功效,进而实现人生的志向。  相似文献   

11.
徐艳君 《大观周刊》2013,(4):111-111
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传统教育在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现代的中国道德教育和现代的西方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王宝杰 《大观周刊》2012,(27):314-315
王阳明生活在明朝中期。他出身于书香世家,性情豪爽;龙场悟道,成就了他一生的转折。与此同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对王阳明作出评价时,首先要分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去分析他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给现代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3.
14.
王阳明在江西平定宁王之乱及以后的经济建设时给嘉靖帝所上的奏疏中涉及农业、工商、税收等经济内容,这些奏疏是王阳明经济思想的体现,更是王阳明思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即"心即理"说、"致良知"说和"知行合一"说,并未自觉于认知模式的创见,而是探求实现人生价值途径的结果。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由辞章、朱学、仙释相克相融而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考察了王阳明在其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提出的教育理论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冀图用他伟大的思想光芒启迪我们当前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作为近代中国位极人臣的封疆大吏,在道德教育与修为方面有诸多丰富的理论见解与实践经验。这些道德教育理论源于近代中国儒家社会的传统道德文化基础、社会转型阵痛引发的道德危机以及曾氏本身的家庭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在诸多的思想家中,王阳明是突出的代表性人物,他所提出的知行观不仅是一种修养观,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观,这种观点是对于先秦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的知行观的一种超越,并对后代的德育教育产生了突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作为近代中国位极人臣的封疆大吏,在道德教育与修为方面有诸多丰富的理论见解与实践经验。这些道德教育理论源于近代中国儒家社会的传统道德文化基础、社会转型阵痛引发的道德危机以及曾氏本身的家庭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对"思想人格"的界定及实践论,均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切写照。王阳明吸收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对"理想人格"的思想主张,而且将孟子"性善论"作为其"心学"的逻辑基础,确立了"理想人格"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