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即"心即理"说、"致良知"说和"知行合一"说,并未自觉于认知模式的创见,而是探求实现人生价值途径的结果。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由辞章、朱学、仙释相克相融而成。  相似文献   

2.
戴震是清代皖派汉学思想创始人,他主张考据就和义理相结合还原汉代儒学,并批判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违背人性自然的本性。另外,他天文历法及数学等都位于清代乾隆时期学术界的前沿,也让他成为四项全能的大理论家。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对于理学的贡献主要是体现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提出,而这种思想的提出对后来封建思想的巩固作出了极大的维护。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存天理,灭人欲"成为当时教育的根本宗旨,用来在思想上奴役百姓。以戴震为代表的教育家对此强烈反对,提出了诸多教育革新方法和思想。  相似文献   

5.
戴震是清代皖派汉学思想创始人,他主张考据就和义理相结合还原汉代儒学,并批判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违背人性自然的本性。另外,他天文历法及数学等都位于清代乾隆时期学术界的前沿,也让他成为四项全能的大理论家。  相似文献   

6.
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心学思想的形成是在继承和研究陈白沙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介绍了湛若水的生平,对他和陈白沙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加以探究,希望能为岭南学派心学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路利云 《兰台世界》2014,(11):68-69
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心学思想的形成是在继承和研究陈白沙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介绍了湛若水的生平,对他和陈白沙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加以探究,希望能为岭南学派心学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王守仁倡导身心之学,并立有圣人的志向,他认为,学者就应该学圣贤经略之志,破心中之贼,从而实现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这就是王守仁德育中去人欲、存天理的社会条件与基础,同时也是其迈向圣学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近日阅读<咬文嚼字>,看到陈福康先生一篇有意思的小文章<苏青的"发明"?>.他指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抗战时代生活史>一书中,有这样两处文句:"曾经有一位发明‘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著名女作家和陈公博有染……"(第209页)、"苏青当时为陈公博所激赏的名句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第279页)作者惊异万分该书把孔圣人的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变成了苏青的"发明"和"名句"!  相似文献   

10.
王士性是明代著名旅行家,他的游踪遍及神州。他受阳明心学和经世实学影响,既纵情山水,又追求心灵自由,主张从"人游"到"神游",再到"天游"。他所体悟出的独特的旅游之道,是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11.
有着几千年封建文明的中国,自古以来对于"性"就感觉敏感和羞涩,认为"性" 是不登人雅之堂,令人望而止步的话题.宋代有程朱理学的禁欲之说,"去人欲,存大理",对"性"问题的保守和控制可谓达到了极端的程度.新闻媒体对同性恋、艾滋病忠者、性工作者、变性人、未婚同居、单亲妈妈等一些对"性问题"的报道蜕变,影响人们的思想逐步的放开,促进社会观念的宽容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所说的"自我规定的意志",就是甲、乙双方以人为本、相互平等的契约意志和法律意志,而不是牺牲自己以奉献于强势国家、强势政府以及某个强势个人的"存国家之天理,灭个体之人欲"的道德关系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其主张"性恶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于"欲"的理论,他认为欲望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欲不可去"。在此基础上,荀子提出了对于"欲"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其道德教育观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著名理学家和教学家陆九渊在德育思想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他的德育思想源自儒家"天人合一"的观点,具有"本心"和"心学"的思想特点,他"自作主宰"的德育实践,对铸造高尚人才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婧婧 《兰台世界》2013,(30):21-22
立志是儒学传统的重要思想,王阳明对其尤为重视,并将其与自己的心学思想相统一。他认为立志对于为学、修身的功用在于人生的定向、把向和气定。学者通过立志为圣贤起到定心、定向、收气的功效,进而实现人生的志向。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对"思想人格"的界定及实践论,均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切写照。王阳明吸收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对"理想人格"的思想主张,而且将孟子"性善论"作为其"心学"的逻辑基础,确立了"理想人格"之道。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陶行知提出近代教育思想,总结其教育思想的内核在于"活",他的"活"教育观表现在具有"活力"教育指导思想、"鲜活"教育培养目标、"活泼"的教育课程资源、"活用"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师选用。  相似文献   

18.
王宝杰 《大观周刊》2012,(27):314-315
王阳明生活在明朝中期。他出身于书香世家,性情豪爽;龙场悟道,成就了他一生的转折。与此同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对王阳明作出评价时,首先要分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去分析他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给现代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9.
程颢的"识仁"思想是其理学的重要宗旨,从宋明理学衍伸出的陆王心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而程颢的"识仁"思想开创了心学一派的源流。程颢的教育理论思想对于北宋书院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教化功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教育是指"学校以外的一切文化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1]313。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出现伊始,就是一种面向民众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民众智识,改良社会[2]182。戊戌变法以来",开民智"、"作新民"观念的出现,标志着近代社会教育思想的萌芽。《新民丛报》的"新民"思想是清末社会教育思想的代表,并对民国以后的社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新民丛报》的社会教育思想《新民丛报》创刊宗旨称,"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