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宋时期的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其园林设计艺术在中国园林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代园林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时东京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处于中期向后期的转折时期,其布局、结构等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刻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张晓辉 《兰台世界》2015,(1):123-124
园林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集中体现,至民国时,由于连连战乱、军阀割据,传统中国园林多有损坏。但民主革命的热潮客观上推动了公共园林的兴建,突出了园林用于公共集会、民众休闲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区孟宏 《大观周刊》2013,(11):108-108
中国传统的园林在设计上都结合山水和情意,体现出了中国园林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传统的原理设计在现代人的审美中与古人的审美角度有所不同。因此,本文研究现代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存在着差异以及对传统园林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熊洋羊 《大观周刊》2012,(30):123-123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在于意境的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观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哲学意味,是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的魅力所在。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以人格化的姿态出现,具有特殊的文化韵味。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我们应该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充分发挥植物在现代园林以及营造中的作用,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魏晋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审美发生变化的转折期。这些变化都与魏晋哲学、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相联系,其哲学思想对后世中国园林美学的审美标准影响至深,初步形成了园林审美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魏晋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审美发生变化的转折期。这些变化都与魏晋哲学、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相联系,其哲学思想对后世中国园林美学的审美标准影响至深,初步形成了园林审美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正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一个建成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这座园林也被焚毁。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原来的废墟上,建成了一座新的园林并更名为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园林,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研究清漪园和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历  相似文献   

9.
汉代园林艺术是中国较为原始的园林艺术,经过其对园林意境的拓展,使得中国古代园林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类。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便成为中国文化精神根源,其造园技术体现的正是汉人包罗万象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园林文献。明代以前园林实景的缺失使这些文献成为后人研究园林的首要途径。园林文献数量多、分布散,需专人进行整理。对园林文献的系统整理,始于20世纪初,近一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收获很大。盘点这些成果,分析整理和出版工作的得失,有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1.
张迪妮  郭海霞 《兰台世界》2014,(11):152-153
汉代园林艺术是中国较为原始的园林艺术,经过其对园林意境的拓展,使得中国古代园林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类。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便成为中国文化精神根源,其造园技术体现的正是汉人包罗万象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2.
夏景华 《大观周刊》2011,(52):237-237
中国的古典园林作为世界的文化遗产,有着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其他世界园林有明显的不同,它是建立在中国特有的的文化基础上的。无论是中国的四书五经,还是中国独特的东方审美哲学,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美学思想,特别是中国的山水画的美学思想,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园林。  相似文献   

13.
清初,在中国南方,如扬州等地的一些私家园林中出现了带有西式园林艺术特色的建筑和装饰,乾隆年伺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西洋楼建筑群,更是对西洋园林全面、完整的模仿。虽然西洋园林对中国的影响到清代早期才达到高峰,而西洋文化的影响在明代末年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颜冬 《兰台世界》2016,(1):139-14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而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元末明初具有特殊的时代风水,成为园林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因为元代废除科举,这就导致很多文人寄情山水园林。这就形成元末特殊的政治环境,导致苏州园林在繁荣中被破坏,在曲折中求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趣。对于元末明初苏州园林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也为促进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学的深入研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而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江南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集建筑、风光、文化于一身,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具,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浓厚的历史积淀.江南古典园林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图文、声像、实物、电子等不同形式的档案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园林不同时期的风貌和发展历史,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因此,如何加强江南古典园林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使其得到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是园林旅游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选题策划——图书成败的关键 "通过演奏音乐,究竟想要传达什么信息比(传达)技巧的好坏更重要."当代日本最受人瞩目的作曲家久石让的这句话虽说是针对艺术创作行为有感而发的,但若拿来描述编辑的选题策划似乎同样贴切.如果说书稿的加工制作过程解决的是技术层面"怎样出书"的问题,那么,选题策划过程就是对"出什么书"的追问和思考. 2005年笔者通过对当时国内园林历史理论著作,尤其是学术专著出版状况的调研发现:虽然中国园林一直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盛誉,被学界公认为风景式园林的渊源;不仅对东方产生过强烈影响,在西方也引起极大关注,但是对中国园林的历史理论作系统研究和介绍的书籍却远远谈不上丰富.已出版的经典理论著作仅有:计成著、陈植注释的《园冶注释》,刘敦桢的《苏州古典园林》,童离的《江南园林志》和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虽然国民经济和生产力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对传统文化从学术的高度和理论剖析的深度所作的研究,则无论从质还是量的角度衡量都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园林都缺乏认识的深度,就更别提向世界其他国家介绍和传播我们的园林文化了.  相似文献   

17.
卜荔娜 《兰台世界》2012,(22):53-54
中国古代园林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由单一的作为建筑形式的存在演变为集绘画、雕刻、山水、建筑以及诗文等各种艺术形式综合体的存在。中国古代园林这一融汇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无论是在我国建筑史还是艺术史上,中国古代园林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古代园林仍能寻觅到其踪迹,有的已经变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23,(3):37-39
<正>本书作者对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发展历史与艺术成就进行了综述,通过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细致赏析了现存已不多的园林实例。书中还收集了作者对园林的论述,引领读者感受古人的理想和情怀,品味江南的园林,重返园林的江南。明清江南园林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艺术理论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在园林的规划阶段,它更讲究布局立意的诗情画意,更注意从中国古代其他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在众多造园艺术家的努力下,江南私家园林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极为辉煌的顶点,许多名园成为明清皇家园林设计建造时学习的样板,深得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皇帝的青睐和喜爱。  相似文献   

19.
孙琳琳 《大观周刊》2011,(16):117-117
本文阐述了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分析了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从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着手。作为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传统园林的地域性来看,不同地区的园林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这些园林都是从自然条件出发融入人文文脉之中,启发当代的景观设计的关键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再现地域特色。对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关键,也是体现其特色的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