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之所以给“遇”字加引号,是因为在现代版的这类故事中,真李逵虽然常常吃李鬼的暗算,却连对方的影子都难以见到。说实话,在出版界,如今李鬼是大行其道。一本书只要卖得好,被盗版是正常的,不被盗版反而会让人感到有些不理解。  相似文献   

2.
3.
本刊讯(记者鲍红)1月3~6日的民营图书订货会上,铁道大厦会场612房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国基朝华图书音像发行公司发现一件怪事,隔壁一家××公司发行的《中国语文》,除了封面与版权页不同外,内容与国基朝华公司重点策划、由朝华出版社出版的“金色花”《阅读版语文》系列丛书完全一样。“金色花”《阅读版语文》系列丛书历时3年,是在教育部语文课标专家组多位专家的带领下,与全国各地近300位一线特级、高级教师反复论证,共同编写而成。丛书2005年底推出,在武汉、西安的两届图书交易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分销商的欢迎。同…  相似文献   

4.
王立波 《出版参考》2009,(14):19-19
最近,光明日报出版社原社长李树喜因认为《察贤辩才》一书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将人民出版社和社长黄书元告上法庭。但是,纵观媒体对当事人的各种采访,我们或许已经发现这类著作权纠纷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比如主编与作品著作权的关系,主编是不是著作权人,合作作品的再次使用、稿子未被采用或被大修改是否享有著作权等,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李逵和李鬼的事.近日出版界也出现了一幕怪事,这就是李树喜告人民出版社案. 今年5月,李树喜先生以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察贤辨才>一书,侵犯他2007年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李树喜品评历代用人方略>一书著作权,把人民出版社及社长诉诸法庭.乍看来,出版时间相近、内容相像,<察贤辨才>侵权无疑,但经过调查和庭审之后,则发现<察贤辨才>的基本史料内容来源于另一本书,即1993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国史镜鉴>.  相似文献   

6.
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是记者、通讯员亲临现场、用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写成的新闻。它以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事实打动读者,以“活动”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感染、启迪受众,因而成为当前新闻报道中极具活力、深为读者所喜爱的一种新闻形式。 现场新闻区别于一般新闻的根本特征就在于报道者身临其境,或是所报道事件的当事人,或是现场目击者。那么,对于报道者来讲,现场新闻的捕捉、采写究竟是一种纯粹的偶遇巧合,抑或是某种刻意追求?本文试图结合自身采写实践对此问题进行探索、以便进一步把握现场新闻特性,采写出更多更好的现场新闻材料。 就其表征而言,现场新闻可“遇”而不可“求” 现场新闻是新闻的一种形式,它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即首先它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现场,离开了现场,也就不存在现场新闻了。“现场”二字既是现场新闻区分于一般新闻的特殊标志,也是在采访形式上不同于其它新闻的显著标记。 所谓现场,是由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地点、特别的事件决定的。因此,现场具有不可预料性,不可重复性。对于记者、通讯员来说,现场新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假如一位记者说他某一天要完成一个新闻采访,那是可能的,但没人会说他某一天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水浒传·李逵坐堂》中有一场审案的开心戏。话说黑旋风来到“县民无口不冤声”的寿张街头,打听到县官老爷徇私枉法,糊涂办案,不禁心头火起,打迸县衙,夺了官帽官服,坐堂审起案来。前面几个倒也干净利索,公正果决,大快人心,可见李逵嫉恶如仇、粗犷忠直的本性,但刘太公女儿被抢一案,却有些令人难解。李逵何许人也?也许寿张的百姓都知道,却未必见过他的尊容,如今见他头戴乌纱,坐在“明镜高悬”匾下,以为就可“合法”断案,上前告状犹可理解。而刘太公乃当地有头有脸人物,应该知晓县官老爷是谁,当不至于向“梁山草寇”…  相似文献   

8.
创建于1970年的稷山骨髓炎医院,坐落在山西省稷山县翟店镇南梁村,现设有35个科室,6个病区,700张病床,共有151名医务人员,是目前国内外建院最早、规模最大、疗效最高的一所中医骨髓炎专科医院 该院共接治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和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骨髓炎患者达12万余例,有效率达98.6%,治愈率达93%,直保持无一例截肢(指、趾)的记录为满足患者需求,该院投入重金,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11,(19):7
《新京报》报道:图书与影视同步出版,已经是出版业很正常的事情了。但最近,跟踪热门电影《建党伟业》与《金陵十三钗》出版图书,却异乎寻常的多。近日,第八本《建党伟业》同名图书出版。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电影虽未上映,却也已经出现三个版本的严歌苓所著的同名图书。对于众多的电影同名书,经常买书的读者史远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实在搞不清到底哪一本是真正的"电影书",无从下手买书。  相似文献   

10.
方圆 《新闻知识》2001,(7):44-45
标题如同新闻的眼睛,也是进入读者眼中的第一形象。标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闻的传播效果。梁衡在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时曾说:一篇新闻写得再好,标题平淡无光,也不会引人注意,更不会令人一见钟情。可以说,对新闻标题的千锤百炼与精心制作,正是梁衡成功的新闻写作实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一双引人注意的好眼有三个条件:明亮、传神、传情,这恰合我们对新闻标题的要求:鲜明、准确、生动。梁衡在1983年全国好新闻评比中的获奖作品《三十一位同窗友二十五年祁连月──访北京地质学院的一批老大学生》就体现了这一要求。这篇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11.
《报林求索》2012,(4):180-181
<正>职场的"冷暴力"有着强大的危害指数。它会使人产生各种心理不适,从而导致生理上的不适症状,最终反应在工作中的职业倦怠、甚至离职。Lily是行政助理,一直以来她跟上司的工作关系都很融洽。但是在一次工作会议上他们为工作方案当场争执起来。会议结束后,Lily虽然跟上司道了歉但都无济于事,从那次会议起,上司对Lily不闻不问,交代工作也让他人代转,甚至工作会议有时也不叫她参加……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精品生产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精品也好,获奖作品也好,是“可遇不可求”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精品是新闻工作者精心积累、精心创作的结果,“可求不可遇”。  相似文献   

13.
李逵评职称     
石平 《传媒》2001,(9):58-59
话说黑旋风李逵跟随宋江南征北战,得胜还朝之后,官封润州都统制之职。李逵在任,办事公道,仗义疏财,倒也深得民心。只是几年过去,其他弟兄不少都升官几级,而李逵却仍在都统制的位置呆着,原地踏步。一日,李逵和衙门师爷闲聊,谈及职务升迁等事,不由得满腹牢骚。师爷道:“依大人的政绩,升迁本不是难事,只不过是因为大人没  相似文献   

14.
提起“李鬼”,人们自然会想到《水浒》里那个李逵的假冒者。出版界的“李鬼”比小说里的“李鬼”手段高明,嚣张至极。其诡其诈其多其毒令人切齿。 “李鬼”何其多 非法出版物在全国泛滥成灾,犹如蝗虫铺天盖地而来,搅得天昏地暗。非法出版物包括书籍、报刊、抄本、录像带、录音带、图片等,各类皆有,无处不有。 近些年来,非法出版活动在我国掀起过四次浊浪:第一次是1985年前后,社会上滥编滥印书刊成风,非法出版物到处都有。当时的国家出版局联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公安部迅速出动,在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共收缴非法图书1613万余册、非法期刊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一讲中,我曾提及一篇得奖的评论,题为《见“红灯”未可一概绕道走》。这篇评论的原稿并非写这个主题,而是评介苏南地区发展乡镇企业中的一种做法,所谓“踩着红线,不下文件”,提倡在执行政策上变通处理。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党报采编人员,我们也属“公众人物”。出于联络感情等目的,有的人或单位很“乐意”请采编人员吃饭。笔者以为,面对这类邀请,我们切不可招之即去,应该学会说“不”。俗话道:“吃了人家的嘴软”。不少时候,采编人员是觉得与其相交甚厚、意气相投,加之盛情难却才去应酬的。饭局之上,彼此以朋友相称,开怀畅饮,推心置腹,无话不谈。可这些“朋友”中有的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目的或是让采编人员开方便之门,使其作品见报,或是该单位有什么违法违纪之事,希望采编人员笔下留情。面对这样的吃请,拒绝才是上策。拒绝吃请,…  相似文献   

17.
“抓新闻”和“做新闻”是两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有人可能会认为抓新闻和做新闻只有说法不同的区别而无根本性的分界,的确,如果我简单地笼统地分析这两个概念的话,确实可以这样认为:仅就完成新闻采编工作而言,两者是一致的,而且事实上我们也往往混用这两个词,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两种提法所包容的记者思维观念,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词其实反映了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新闻弱化”即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减弱,成了报纸采编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按照传统新闻学的观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所进行的迅速及时、简洁明了的报道。毫无疑问,消息应该在各种新闻文体中占据首要位置。然而在“新闻弱化”的情况下,消息的主体地位显著地动摇了。这具体地表现在报纸上消息特别是时效性强、可读性强“短、新、活”消息数量的减少和地位的减弱。人们看到,现在版面上叫得响的消息少,而且在版面处理上,优秀  相似文献   

19.
王勇 《新闻爱好者》2001,(12):34-35
时下教育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教育要尽快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作为新闻人,我首先想到了“应试新闻”。应试教育要的是分数,成绩定一生,一生考不完。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塑造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推而广之,应试新闻是计件工作量化的表现,它看重的是新闻的条数,每月的工作总量,并以此为根据确定各人的奖金额度。表面看来,这是按劳分配,貌似符合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实则经不起推敲,因为即使在企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有一个严格的质量标准。而新闻的“次品”标准则很含糊。素质新闻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浏览了一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70多种大小报纸,发现在所谓“珍奇新闻”中,不同程度地传播了某些不健康的东西。比如,有些报纸介绍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时,夹杂着不文明、不健康、不必提倡的“抢婚”、“试婚”的旧习,有的报刊,介绍世界上留胡须最长者的一些没有意义的无聊之事;有的轻易发表一些不准确、不可靠,诸如女儿国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