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第二章跋涉中的《前哨》 1930年4月,沈德鸿从日本回到上海。 34岁的德鸿,已是著名的作家——茅盾了。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德鸿在从武汉回上海的路途中,和党失去了联系,为了暂时避开敌人对他的搜捕,他客居日本。也就是在这两年中,他用“茅盾”的笔名发表了轰动一时的《蚀》三部曲,以及其他短篇小说。下船后,茅盾便住到了朋友杨贤江家。并立刻到景云里自己家中看望。两年不见,母亲显得老了,气管炎也比过去严重了,夜里常常咳得不能入睡。茅盾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心中一阵内疚。妻子德沘仍是原来的样子,只是比过去成熟多了。她在一个与地下党有联系的“弄堂”女子中学任教导主任,同时兼做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2.
第四章《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诞生1935年1月12日。天气阴沉。茅盾一觉醒来,立刻想起和鲁迅先生约定的事儿:到黎烈文先生家去。黎烈文是《申报·自由谈》的主编。鲁迅和茅盾是他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彼此建立了友谊,今天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上常常有这种现象,文学巨匠往往同时又是文学编辑大师。鲁迅、郭沫若是这样,茅盾也是如此。第一章《小说月报》的革新 1919年的秋天,23岁的沈德鸿(字难冰,笔名茅质,即本丈的主人套),迈着轻快的步子回到自己的房间。'百来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三年了,今天才有了自己的单人住处。这多亏了商务印书馆宿舍的管事福生衡忙。德鸿花了  相似文献   

4.
第五章《中国的一日》 1936年4月。窗外,阳光明媚。茅盾吃过早饭,走到门前散步。太阳把天空照得澄静瓦蓝。一片白云,悠闲、舒适地慢慢从楼群顶上飘过。茅盾抬头看着那一片白云,心里洋溢着微微的喜悦。去年年底,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学生们的爱国主义行动震撼了中国大地。国民党反动派再也扼制不住全国民众抗日救亡的怒潮了。在文艺界,抗日题材的作品风行起来,反映东北义勇军斗争的小说最受欢迎。而在报刊上,象“抗日”、“救亡”等国民党一向忌讳的字眼的使用也放宽了。茅盾感到,春风开始吹进上海文坛,应抓住时  相似文献   

5.
第六章一份艰难的刊物 1937年上海失陷后,大批文艺工作者从香港转往内地。茅盾也是如此,到香港后,转往广州,又挤上了北去的列车,来到长沙。长沙已有在街头宣传抗战的宣传队,十分热闹。茅盾在长沙除了参加长沙文艺界为他举行的一次茶话会,还应邀去作了一次公开演讲。演讲的第二天,便有人上门请教。德沚把客人引进来,茅盾才看清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穿着半新的黑色棉袍,浅黑色的脸颊上,一双富有南国特色的深陷的黑眼睛。他彬彬有礼地说: “昨天在‘银宫’听了沈先生的演讲,颇有同感,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抗战尽一分薄力。我也爱好文学,苦于没有人指教,听说您到长沙,我就想听听您的教诲。昨天从张天翼先生那里打听到您的住址,所以就斗胆来此请您赐教。”  相似文献   

6.
1934年,国民党对左翼书刊的查禁表面上松了,暗地里却仍在加码。许多文学青年、进步作家辛辛苦苦写一点东西,却被检查老爷任意抽掉了。这就意味着要勒紧裤腰带过几天。既要革命,也要吃饭,逼得大家开动脑筋,反抗敌人的文化“围剿”。于是各式各样的办法都想出来了:化名写文章、纷纷出版新刊物、探讨艺术问题、展开大众语和拉丁化问题的讨论、再就是翻译介绍外国文学。茅盾首先在文学杂志上开办翻译专号,登了英法美俄等几个国家的小说戏剧散文等等。这样做,  相似文献   

7.
当编辑,需要多一点知识;并且应该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编辑的知识来源主要是靠书本,也有来源于实际生活,来源于自已的和别人的实际生活的经历。有时候,这种实际生活的知识,可以补书本知识之不足;而有的文稿中的某些错误,如没有有关的实际生活的知识,也是无从发现加以纠正的。林伯渠同志的《爱晚亭》一诗,在一选本中有编者加的题注说:“爱晚亭:在长沙岳麓山下,亭的取名本于李商隐《晚晴》:‘天意怜  相似文献   

8.
出版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顽强地延续下来,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教材还在出版社的手中,另外一个就是相当多的编辑巧用脑,导致一般图书的重版率大大提高。正是教材和重版的一般图书,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大量新版的一般图书的亏损。  相似文献   

9.
许慎(约58—约147年) 文字是探讨和交流学术的基础,做学问须从掌握文字开始。清代学者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辞也,所以成辞者字也。必由字以通其辞,由辞以通其道。”东汉许慎编辑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若要深入研究我国古代的文史哲等学问,就必须研读《说文解字》。从编辑史的角度看,它是我国字书的先河,为后世编辑字典词典奠立了始基,也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33年新春。虽然才到正月初四,竟听不到几声鞭炮响。母亲在厨房唠叨着: “年也不象个年了。”茅盾坐在沙发上,看着两个孩子在争论和玩,自己有时也插进去逗他俩几句。这是他难得的轻闲。前年秋天,茅盾开始动笔写长篇小说《子夜》。为了不被杂事烦扰,他向雪峰请了长假。鲁迅先生很支持他,说现在左翼文艺只靠发宣言是压不倒敌人的,要靠我们的作家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来。经过一年的努力,到1932年秋,《子夜》基本完成,后交给开明书店出版。春节前,茅盾已收到《子夜》的样书,他立刻拿了一本送给鲁迅先生。《子夜》在社会上将有什么反应,茅盾在等待着。  相似文献   

11.
组稿以前……选题确定以后,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便是组稿。我初做编辑工作的时候,把组稿看得十分简单,心想:不就是找个作者写本书么?后来,从成败当中,才慢慢体会到组稿之不易。做好组稿工作,关键在于组稿以前作好充分准备。组稿前的准备,广而言之,平日读书看报、提高学识、增长才干、熟悉党的方针政策、了解文化学术界的动态、以及具有一些起码的写作知识等等,都可视为组稿前的基本准备。这里探讨的,是就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世界传记大全原名Mc Graw-Hill Encyclopedia of World Biography, 1973年出版.全书12卷,共收5000个词条,每条平均800字,侧重于介绍已故人物,包括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政治、经济、音乐等领域名人.每一条目著录全名、生卒年、国籍、生平简要、主要事迹和简略评价,以及参考书目等.1~11卷为正文,最后一卷是由人名、学科、职业、条约等组成的主题索引,索引中收录许多隐含的人物条目.全书共附人像插图6000幅.  相似文献   

13.
一、开场自我在《老舍和我》那篇长达五万字的回忆文章结尾处,曾说过;“如果把我六十年编辑生涯分成解放前后两大部分的话,那么,解放前又可分‘良友时期’和‘晨光时期’两个阶段。前者得益于左联作家鲁迅、茅盾、郑伯奇、阿英等,……”现在这四位著名作家都已先后成了故人,其中对鲁迅,虽历经变乱,他写给我的四十九封书简,原物虽已捐献给上海鲁迅纪念馆,他们回赠我的几可乱真的复印册页,仍保留在手头。因  相似文献   

14.
德培同志:我于10月底离京赴长沙开会,11月中返抵广州。你调工作事恐怕还未能实现。目前各出版社正忙着整顿领导班子,下一步才能考虑下面的人事安排。冯牧同志专职负责鲁迅著作的注释工作,你有空可先找他谈谈。我离京前曾跟他谈及你调动工作的事,他说可以考虑。看来他对你的印象还不错。韦君宜同志不认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编辑家,他丰富的期刊编辑活动,是我国现代期刊发展史中极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上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文学巨匠往往同时又是文学编辑大师。鲁迅、郭沫若是这样,茅盾也是如此。伟大的革命作家茅盾在现代文学杂志的创轫及发展的过程中,作出卓越的贡献。《小说月报》是我国现代文学第一个专门杂志,1920年初,当茅盾接编时,先是主持该刊《小说新潮》栏的半革新工作,同年11月任主编,实行全部革新。由于当时《小说月  相似文献   

17.
茅盾是著名的编辑家,在商务印书馆时期他的编辑思想就已见端倪,他不仅将编辑视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岗位。同时还具有明确的文化立场,义无反顾地通过自己的编辑工作推动新文化、新文学的建设,而且在编辑工作中不遗余力地培养新的作者。  相似文献   

18.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与鲁迅、郭沫若等同属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级人物.茅盾的早期文学生涯是从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致力于向中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翻译观.茅盾与郑振铎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等文学和翻译专业团体,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
冯雪峰(七)     
清醒头脑务实精神 1930年初,在中国文化生活、甚至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在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最激烈的时候,鲁迅不仅在思想上而且也在政治上,毅然站在中国共产党方面,并宣告于世。他既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这对革命者是个很大的鼓舞,对反动派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促成其事的就是冯雪峰。冯雪峰在受党组织之命筹备“左联”、争取鲁迅参加并领导这一组织的同时,还受命去动员鲁迅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据冯雪峰回忆: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