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庆仁 《广东教育》2006,(12):31-32
初为人师,对于教参,我是虔诚的崇拜者、忠实的执行者。每一次备课,我总是依据教参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不敢越雷池半步。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我仰视着教参,紧随着教参。这段时期,教参的确让我能够住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情况下,也能像模像样地实施教学,不至于手足无措,不至于偏离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也能让自己的教学成绩和其他教师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2.
淘猫妈 《家长》2010,(6):10-12
面对孩子学习成绩差,面对自己盯人防守般的教育全面溃败的情况,我进行了反思,也想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我的态度。这一切思考让我的内心平静下来,这段时间可贵的内心平静使我看到了希望,我开始运用心理学理论重新调整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重新填词作为一种自由选择的文化行为,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误.进入新世纪,我们应该以"多一点理智,少一点盲从;多一点创造,少一点模仿"的态度来审视和对待重新填词.  相似文献   

4.
重新填词作为一种自由选择的文化行为,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误。进入新世纪,我们应该以“多一点理智,少一点盲从;多一点创造,少一点模仿”的态度来审视和对待重新填词。  相似文献   

5.
开学恐慌     
教师当了二十多年,应该说已到了一种左右逢源、驾轻就熟的“成熟”阶段,可不知怎的,这些年来一到假期结束开学之前,心中总要泛起一种莫名的恐慌。说实话,这并非由于惰性所致,因为刚过不惑之年,那种颐养天年的念头还不至于这么早就光临;自然也不是缘于一种职业倦怠,因为目前还没有哪项工作让我像对待教育、对待孩子一样一往情深。细想想,只有一种原因让我对即将开始的工作满怀忧惧,这便是当今教育的大气候和学校里的小氛围。  相似文献   

6.
审视两年来我省乃至全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现状 ,广大实验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 ,我们欣喜地感受到 ,新的科学教学理念已在影响和改变着教师的行为 ,更多的实验教师学会了反思 ,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及自己的教育对象 ,重新思考自己与教材的关系 ,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和课堂环境 ,有意识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表现为一些教师或固守传统的教学思想 ,或从问题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即教师为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将学生放任自流 ,…  相似文献   

7.
成长随记     
偶尔写点东西,才不会让自己的思想断了记载,很多时候它是一种内在的源泉。不管过去疯过,闹过,哭过,笑过,现在却是全新的。伴着自己的成长,我发现这个世界越来越大,全不是我过去生活的那个狭小空间,觉得自己作了太长时间的井底之蛙,终于开始苏醒,开始缓慢地向上攀爬,想要看看外面的天空,开始重新审视、认知这个世界,关注自己了。  相似文献   

8.
梅林看课     
对待观摩课,听课教师既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也不能一味地否定指责,而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以理性的、科学的态度去审视、分析观摩课,让自已从中获取有益的指引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怎样上好一节英语课》立足于有效备课、有效听课,诠释了一节好课的形成,帮我解决了不少困惑,同时也引发我的很多思考.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努力地尝试着改变自己的一些教学行为. 一、改变对教参、教辅的态度 一直以来,教参在我的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是很轻的,开学时要写《教学计划》中的教材分析,我会把教参拿出来抄一抄;单元备课时要写教学目标,打开教参抄一抄;分辨不清是不是四会内容时拿出来对一对;《补充习题》中的听力部分录音放不起来时,快速翻开读一读……现在细想起来,我把教参当什么了?对照沈老师的学习需求分析,这一块自己是不及格的.  相似文献   

10.
苏轼“物”“我”观的当代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自然的惩罚让人类清醒,让人类重新审视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审视人类的生活范式。关于这类命题,古人早有一些思考,苏轼的“物”“我”观便是其中之一。苏轼的“物”“我”观,启示人们以审美化态度面对物质欲望,以超然旷达的态度对待世事人生,从而抑制人类日益膨胀的自大心态,“反乎其真”,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炳祥 《考试周刊》2010,(14):56-56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制约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冈素。时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摆脱陈旧思想的束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仅靠追求课堂教学的花哨或秩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在教育界广泛展开了。我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有效实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这确实是一句朴素的至理名言。可以说,深入解读文本就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一、目前存在的对待文本的几种态度1.浅尝辄止即备课时匆匆看一遍文本,大致浏览一下课文内容,没有仔细研读,就马上埋头写教案,做课件。甚至根本不阅读文本,就匆忙下结论。2.有人无己即备课时先阅读教参,大量地引用文本解读资源,最后是各种结论充塞自己的头脑,却没有自己阅读文  相似文献   

13.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从踏上讲台到现在就要十年了,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以师德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佑铭来要求自己。工作中,我勤业奉献、敬业爱岗、乐业爱生。始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我的语文课     
进入高中后,周围那些匆忙的脚步明显让我感觉到了学习的压力,同时也提醒了自己:我已不再是那个沉不住气、做事浮躁的小女生了。我已慢慢长大、慢慢成熟,应该学会抛掉以前的想法,用新的思维、新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一切。就像我必须要重新对待语文这门课程,而不能像过去那样厌恶语文。无奈,脑海里总是要浮现出初二、初三学语文时的悲惨时  相似文献   

15.
最近关于教参教案的争议评说不少。我是一位教了二十多年中学语文的教师,对教参教案也禁不住想说几句。首先,我是伴着教参教案逐渐成长起来的。刚参加工作的几年,几乎是寸步不离教参教案。随着自己教学知识的逐步增长,教学经验的逐步增加,教参教案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现在,我已经能做到不需要教参教案而独立备课了。但如果由此认为就可以丢弃教参教案而仅凭一本语文书打天下,我是做不到的。并且,我还可以斗胆地说一句,绝大多数老师是离不开教参教案的。有人说:“教辅是被污染的河”、“教参也是条被污染的河”,事实真是这样吗?未必竟然。我想,教参教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被污染”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此对全部教参教案的质量一口否定,对于教参教案给予教师的帮助也不应该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6.
找准那个点     
谭建明 《上海教育》2009,(11):61-61
工作10年后,我被调到了一所新的学校。那个叫柳金的孩子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以前认为情感态度在教学设计中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的,或者每次在教学中实施起来也有种不着边际,假大空的感觉,因此也就未能让学生受到真正的情感态度教育。真正让我开始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是从上了六年级下册的一堂课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专家说:理念改变思想,思想影响行为。学习给我注入了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以往传统教学的教育思想,促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调整了自己、完善了自己,新的教育思想也必将影响我今后的教学行为,使我在今后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  相似文献   

19.
教材之于教学,犹如布料之于裁缝,仅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材料和依据。教材为我教,而不是我教教材。教师应当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变更教材体系,可以增删教材内容,可以调整教学重点,可以自编教材,尤其是对待“教参”,更应持灵活态度。但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却对教材、“教参”之类的东西过于盲从,甚至成了教材、“教参”的奴隶。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题为《行道树》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凤。课文的大意是: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的家在山上,  相似文献   

20.
缘起:在一次培训活动上,我收到了一份颇具新意的礼物:外籍英语教师的Lesson Plan(教案)。我们一起探讨了这份教案,从中了解了这次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教学步骤,可能遇到的挑战;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从而整理所习得的知识,使之更具有条理性。原来分发教案也是一个教学环节,或者可以说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