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的媒体已从早期的报刊发展到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媒体的功能也从初始时的简单传播信息发展到娱乐服务;媒体的传播对象也由过去少数知识分子之间互动变为几乎所有社会成员参与其中的日常活动。这些变化无一不在证明着一个事实:媒体已成为与衣食住行同步重要的需求——只不过前者是物质的,后者是精神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互动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节目中,激烈的竞争是电视互动的催化剂。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比尔·盖茨曾经称,互联网势必取代电视成为第一媒体。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视主动与新媒体相融合,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特性被电视媒体普遍使用,互动正成为电视节目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互动,即对象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所强调的是平等性与双向性。“大众传播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以受众需求为基点的双向互动”。如今,互动已经越来越成为电视这个大众传播主流工具的必备元素.并且引发了一系列变化。“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一种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挑战。  相似文献   

4.
王烨 《网络传播》2004,(8):38-40
互联网越普及.分流电视观众的趋势也将越明显,电视媒体要顺应这种趋势,就要以新的传播技术改变旧的传播形态.建立新的传播模式、开辟新的传播渠道,拓展新的经营思路.形成与新媒体互动发展的新形态.为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电视媒体做好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形成协同效应,互相支持优化功能并扩大彼此的影响力。利用网络资源延伸新闻价值 如果说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为单向.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模式为互动,那么,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模式将发展为多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电视的大众文化功能不断凸显。电视媒体离不开地方民俗,因为电视传播与民俗传播有着高度的趋同性。民俗文化使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具有更强的亲和力.从而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民俗文化所具有的通俗易懂、真情和谐,让观众喜爱。传承民俗文化,取悦于民众,引导民众,是地方电视媒体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络的蓬勃兴起分流和蚕食着电视媒体的传播资源、受众资源乃至广告资源,但也为电视媒体的创新拓展提供了崭新的增长路径及空间。在这一媒体融合的时代,中国13亿电视观众和近6亿网民协同互动,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电视媒体传播双受众市场。本期编辑部精选由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CMMR)主办的"2013年第九届中国电视覆盖传播趋势高峰论坛"与会嘉宾的精彩演讲,共同探讨在信息、技术、渠道高速发展的今天,应当如何构建电视媒体传播的双受众市场?  相似文献   

8.
陈萍 《新闻传播》2010,(7):35-35
近年来,“媒介融合”、“媒体融合”、“融媒”或是“通媒”这样的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国外传播学界用“Media convergence”来命名这种潮流现象.是指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与重组.交融与互动.是不同媒介形式在信息采集、制作、传播过程中的全方位合作,本文主要阐述了媒介融合是如何给电视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  相似文献   

9.
在电视媒体告别了短缺传播之后的今天,中国的传播业进入了“营销时代”。例如浙江杭州仅省市电视媒体就多达11家,电视用户加装机顶盒后.杭州观众可以收到的电视频道多达100套以上。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受传者选择余地也自然愈来愈大,传播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营销成了电视媒体确保自己的竞争活力而必须采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郑学步 《声屏世界》2005,(10):58-58
电视作为新锐强势媒体.主动与观众套近乎,搞互动,估摸着也就是近几年的事。什么有奖收视、现场参与、电视投诉、短信答题等,如今已是遍地开花,满屏节目几乎无处不互动了。央视二套的几位名嘴.最近还号召“全民互动”。预示着今后还会有更大的互动动作、更多的互动花样要出来。我们就要进入互动时代了。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对电视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传播对科学技术高度依赖,它的生存和发展与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变革休戚相关。因此,对电视传播的研究,可以从考察技术发展的角度入手,且必须建立在细致的技术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数字技术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应用于电视媒体,即刻给电视传播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使电视传播得以迈向新的阶段。综合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看出,数字技术无疑是本世纪电视传播发展的一块奠基石。本文依照传统分类,将电视技术分为制作和传送两大部分,从技术分析的角度,论述电视媒介正在进行的数字技术的转化对电视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婷  卢炜 《传媒观察》2007,(3):16-17
近年来我国游戏市场尤其是网络游戏市场发展迅速,据统计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总值达到40多亿,并且许多人认为市场还远远没有接近饱和状态。因为现在我国网络游戏主要还是依赖于个人电脑,传统的电视游戏(或称主机游戏)虽然需要电视,但电视仅仅是作为显示器,游戏资源本身还是得依靠光盘等其他介质来提供,如果能将游戏产业与广电媒体整合,利用广电媒体覆盖面广、传播迅速等优点,游戏的普及程度将大大提高,同时大量热衷于游戏的用户也将成为广电媒体的忠实用户,两者的如现在不少城市的公交上都已经安装了电视,其中就有不少需要用户通过手机参与的游戏节目,但观察受众对此的态度不难发现,目前公交上流行的各种游戏形式均无法吸引大量用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这类互动电视的技术含量不高,在互动性上依然较弱,因此无法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这类利用IVR平台或短信方式间接地实现互动的电视节目可以说是互动电视的初级阶段,要想使游戏更好地在广电媒体上得以发展,必须使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媒体互动与媒体联动实际应用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雪 《新闻采编》2003,(6):16-17
媒体互动———取长补短 ,优势迭加媒 体互动是指在报道活动中不同媒体间的相互补充相互推动关系 ,媒体互动的结果会使传播效果更为完美 ,不同媒体也相得益彰。因为每种媒体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 ,而不同媒体间的互动 ,便可做到取长补短 ,优势迭加 ,资源共享 ,促成立体报道的舆论合力。比如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互动。《京城广厦》是北京有线电视台信息频道的一档房地产信息节目 ,以其信息量大、专业性强而受到业内外观众的普遍称道。电视虽然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 ,但大部分节目是前期拍摄制作 ,在播出时也很难与观众进…  相似文献   

14.
在线视频共享网站的"YouTube效应",挑战了传统电视的"CNN效应",更造成社会、政治及文化改变,也改写了影像与全球网民的关系。面对新媒体视频传播的"YouTube效应",传统电视媒体也要看到自己内容制作精良、品牌的社会影响等客观存在的优势,增加电视传播的互动环节,吸纳鲜活的民间影像,增强电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邓冲 《视听纵横》2002,(3):42-44
媒体化进入新科技时代,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从单向传输到互动交流,从散点式的新闻传播到全方位的信息轰炸,新的传媒崭露头角,而老牌强势媒体也不断寻求并推出新的交流方式。在这些热门的传播模式中,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影响日益扩大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台湾电视媒体的政论节目热潮绝对是世所仅有。像这几年来引发风波最多的两个政论性节目《2100全民开讲》与《大话新闻》,其收视率之高,对政治(特别是选举)事务的影响力,让研究电视传播的专家也跌破眼镜。许多夫妻和家人因看电视政论节目而吵架,朝野政党人物也花不少时间猛批政论节目,由此形成了台湾电视政论节目、选民、政党三者之间微妙的互动与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电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电视已不再单纯地被视作宣传和教化的工具,而被确认为也具有产业属性。如此.一向在国家卯翼之下的中国电视媒体.在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创作能力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了创利的责任。新闻集团、福克斯公司等国外传媒大鳄的丰厚成果.更是展示了中国电视在自我发展和创利方面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电视活动传播指的是电视媒体根据需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借以传播自己需要影响大众的内容。相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电视纪录片、电视广告等传统电视传播形式,电视活动传播推出的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载体,即“活动”。  相似文献   

19.
电视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教育 电视是信息时代的主流媒介.是推进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在电视媒介传播信息的所有符号系统中,语言是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基本载体,可以说,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是电视媒体承担的双重使命。反过来看,“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曾学远 《声屏世界》2017,(10):60-62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也是媒体加强传受互动、受众介入传播的过程,其互动方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不断改变着传受关系和传播模式.受众需要传受互动的驱动力量,而数字和虚拟现实技术更在需求与满足、现实与梦想之间达成平衡,让人人深度参与互动,获得实现梦想的体验.收视调查已经透露出了市场先兆,未来四种能满足受众拟真体验和自我实现欲望的节目将帮助媒体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