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一个简易的验电器李念民(江苏姜堰市第二中学)取一段矿烛,一根较长的粗钢丝,一根短的细铜丝,两条打了小孔的铝箔.然后照图示,将粗钢丝弯成形,一端插到矿烛中,另一端绕成螺旋状.细铜丝弯成几形,紧绕在粗钢丝的中间,最后在细铜丝两小钩上挂上铝箔即制成验电...  相似文献   

2.
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优秀速滑运动员入弯与出弯道的运动学特征比较分析,揭示出高水平运动员入弯与出弯蹬冰技术的动作结构规律,确立正确的入弯与出弯道蹬冰技术概念。这不但是对新式冰刀(Clap冰刀)弯道蹬冰技术的补充,也为训练方法选用的科学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1实验装置图(图1)2仪器制作①取内径7mm左右的玻璃导管,弯制成“W”形。②用小纸槽分别从“W”形管的两端开口处加入少许CuO粉末和无水CuSO4粉末。③靠CuO端连接干燥的H2,靠无水CuSO4端连接尖嘴铝管。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玻璃弯管,它是用玻璃管弯制而成的。在通常的弯制过程中,弯头会变形,变得扁瘪,既影响导气又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到固体受热后体积膨胀,遇冷缩小的性质。 原理:利用小灯泡、电池和开关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在开关处换上加工好的起辉器,当给起辉器内弯铜片加热时,铜片体积就膨胀,与另一端细铜棍接触,电路接通,小灯泡发光。当铜片冷却后,铜片恢复原状,电路断开,小灯泡就熄灭。  相似文献   

6.
将一小段细玻璃管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软后弯成V形,成一连通器(也可采用透明细塑软管弯制),在里面装上色水。可看到连通器内的水柱在静止时两边液面平齐(成一小压强计)。实验时用一段玻璃管(其它空心细管也行)对着V形玻璃管的a端吹气。由于a端玻璃管口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V形管的水柱向a端移动(可看到V形管里a端水面明显高于b端)。如果使劲吹,则可看到a端玻璃管口有细水珠(“雾”)喷出,如图1所示,并可将V形管里的水全部吹完。此实验可说明喷雾器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DH1-H3超深薄油层双台阶水平井的设计和施工情况。该井合理地利用水平井钻井配套技术、小角度单弯马达配合MWD导向钻井技术控制井眼轨迹,使得水平段油层实钻井眼轨迹与设计井眼轨迹的垂深差控制在0.8m以内,该井投产以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以后深部薄油层的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协同的视角,运用录像解析等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揭示撑竿跳高技术"人"与"竿"之间协同运动的动作形式与规律.研究表明:世界优秀女子选手各技术环节"人"与"撑竿"具有明显的时空协同特征.在能量获得阶段其协同技术特征表现为:全程助跑节奏随着撑竿倾角的降低而逐渐加快,举竿动作是在倒2步开始进行的.插穴与起跳动作上,起跳时机相对提前.起跳点越近,起跳时撑竿的弯竿量越大,起跳水平速度的损失就越大;能量储存阶段其协同技术特征表现为:弯竿量在起跳时与传统认识基本相一致,悬垂动作时的撑竿弯曲量有所加大,摆体动作时的弯竿量少于传统认识上的弯竿量.悬垂夹角越大越有利于摆体的速度.能量释放阶段其协同技术特征表现为:(1)团身动作时,撑竿已经开始反弹,弯曲的撑竿此刻就已经恢复了一定的形变量.(2)除了"人-竿"系统以穴斗为支点向前的转动外,"人-竿"系统同时还发生了以竿弦"垂直轴"的自转.(3)团身举腿的角度越大,伸展偏离纵轴的角度越小将有利于人体向上伸展的速度和高度.(4)普遍采用倒"V"型过杆姿势.  相似文献   

9.
一片簿簿的金属片.如一片刮脸刀片,可以变弯,松开后它便弹回去.恢复它率来形状,几乎不留下一点变形的痕迹,就是说刀片呈现弹性。一根铜丝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把它弄弯,载荷去掉,它仍然弯曲,就是说铜丝有塑性。一种材料表现出弹性还是塑性.这要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前一个例子是经淬火钢制成的刀片,不可能有塑性。要是过分地弯它就会断裂。一根冷拔铜丝在轻微负荷下表现出弹性,而比较用力弯曲,它就会表现出塑性.超越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也会出现断裂。这种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取决于先前冷拔的状态,可见冷拔工艺就早已经过了塑性变形。塑性变形会导致硬化,使材料失去弹性变形的能力,从这样一个变形规律似乎不能制造出超塑性的金属。让我们分析一下塑性变形理论的演绎就会发现,超塑性材料的变形理论是由普通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把握关键环节节奏特征,为运动实践提供全程速度节奏诊断优化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比赛数据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赛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速度滑冰女子500m重点环节节奏特征及全程速度节奏的理论设计进行研究。结果:1)优秀运动员具有突出的前100m能力,前100m滑进10.4秒是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但100m百分成绩与总成绩呈高度负相关,应合理控制该分段的百分成绩在27.8%左右;2)进一弯内道和二弯内道速度超过最大速度的91%和97%时将被迫降速;3)出二弯外道即刻加速将导致大幅降速,优秀运动员在出二弯内道时的总体规律是先利用惯性加速然后再缓冲;3)全程速度节奏理论模型能够实现对运动员的诊断与优化。结论:1)突出的前100米能力是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但运动员应合理控制该分段的加速节奏;2)高度重视进内弯道时的个体最大可控速度,避免出现被逼降速及摔到失误;3)出二弯外道时应即刻缓冲,而出二弯内道时应充分利用惯性加速再缓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