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有着生命的联系,我们今天的教育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传承其教育目标——民族精神;内容——伦理道德,及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等中的精华部分,借鉴吸收,批判创新,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艺境界论传统的文化精神与现代裂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与现代在20世纪中国有着持续百年的长期冲突,20世纪文艺境界论集中体现了这一文化冲突,可以作为反思百年文化冲突的切入点。“治心以有内心”是中国古代文艺境界论传统的“传统性”,它所体现的是“以心体天地之心”、“赞天地之化育”的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古代的价值取向截然相反,西方现代性在线性时间观主导下,凭借科学技术力量控制自然而打破了自然节奏;同时,资本逻辑成为整个生活的支配性逻辑,其力量渗透到世界各地区。面对现代性的强大冲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文艺境界论传统发生了现代裂变,20世纪中国文艺境界论经历了一个“蜕变”、“断裂”与“复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文化趋同和文化单一问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更具有灵动的渗透力和深刻的内涵。本文结合中外数个优秀设计个案,提出了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设计中加以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使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及其方法生成的基础,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文化背景和教育思想也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并以此为依托,并肩在现代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相互扶持、共同修整,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相互激荡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当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文化传承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各方争论的焦点,从是否要植根于传统文化,到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判断,到文化传承中的方式方法,每一个环节都是众说纷纭。如果抛开纷扰直视问题本身,就能够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道路的认识是否完整和清晰,这直接决定了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程度,也决定了当代中国文化能否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大学精神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积极的生命意识、真善美的人生理想、社会整体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可以医治目前大学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识、集体意识淡漠、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严重等阻碍大学精神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指导建设大学精神,一方面可以避免大学精神向消极、错误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另一方面可以继承、净化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其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越南长期使用汉字使得汉文化成为越南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废除汉字的近100年来,越来越多越南人认识到汉字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越南传统文化传承、语言建设等方面来看,汉字在现代越南社会中仍占据重要的位置和发挥巨大的作用,汉字教育对越南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语言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中国法律汲取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合理因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阐释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着重探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以探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明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是个蕴含丰富的巨大宝藏,它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观念指导意义,具有浓厚的民族精神,它有利于哺育儿童茁壮成长。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因而对儿童进行中国文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伴随中国社会现代化整个历史进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活动内化和积淀的产物和表现。基本特征:半大陆——半海洋文化;农业——封建文化;血缘——生殖文化;伦理——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儒道互补”;再生态模式——“儒释道合流”。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五四”文化精神;再生态模式——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13.
《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1](以下所引仅标页码或章节)是1996年立项、2001年结项的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集成性著作,它由崔大华先生主持与统稿,汤漳平、徐仪明、王中江、高秀昌、鲁庆中和安继民六位学者共同参与完成,并以哲学的基本理论为体和其他学科形式为用的结构编排而展开对道家思想文化的系统论证。该书所依托的历史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概况,基本线索是先秦原始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庄思想,关注重点是老庄思想和传统文化相互渗透、影响,论证目标是要彰显道家思想文化的历史性存在和社会价值。该书认为,道家思想文化的核心精神呈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思想体系和文化形态,并以此进行现代学科的尝试性探索,进而阐述对现代生活的真实性感受。该书共五章,首述道家思想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并立的思想体系的相互关联,而后着重考察它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以预示其转变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特征与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和谐创新、组合创新、宽容性为范式的自主创新体系,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创新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创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国内教育文化界也在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研究,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传承甚至一度成为传统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也加强了在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希望能够共同促进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发展。本文就是从传统文化对语文教育的作用入手,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传承途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真正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我国经典文学。  相似文献   

16.
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古诗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组成元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引入传统文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塑造学生的文化情怀,进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本文针对中国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冰中学自承"李冰"之名起,就以传承李冰精神为己任.学校抓住李冰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契机,组建管理体系、制定方案措施,积极探寻学校传承李冰精神的载体,塑造学校文化、构建课程体系、聚焦课堂改革、广泛开展艺体等活动.同时结合对外交流宣传李冰文化,让李冰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确保学校传承李冰精神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8.
王田葵先生是我最为尊敬的师长之一.他不仅学识渊博,思维敏锐,见地独到,而且为人为文性情平和散淡,通透着一种淳朴率真之性.因此,在他的身上凸现着学者的执著与文人的闲适,在他的文章里蕴含着浓烈的文化意味与道义责任.例如,最近他与何红斌先生合力推出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6月出版)一书,就充分地彰显出他的这种为文的责任与道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设计教育现状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上的欠缺导致在传统文化内涵上设计创新意识的淡薄,文章分析了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历程,并对目前现代设计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女性的视野突然开阔,山水成为其重要的精神家园和理想本源,她们以独特的心灵世界观照山水,改变了游记学的美学风貌。无论传统女性或新女性作家,其游记在个性感悟之外,多流露出时代放歌与民族忧思两大趋向,而本语言更蕴含着丰富的化精神。现代女性游记中的风景形态,颠覆和拆解着传统游记的价值观,其审美意识与艺术表现为中国游记学辟出了一块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