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广西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拥有着众多少数民族,同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当前,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培养并发展传统文化显得迫在眉睫.通过对广西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状分析,结合其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与紧迫性,提出加强民族体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佟宁 《教书育人》2013,(9):108-109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域辽阔,少数民族较为集中,形成了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群体,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具有地域色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但是,由于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偏僻和经济条件所限,使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信息资源的传播相当薄弱。  相似文献   

3.
我们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源流。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是多元的,是多种文化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宗教祭祀活动、部族军事战争、先民的精神娱乐需要、古代教育方式以及人们的传统健身观念与方式有着密切的共同关联。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化进程必然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特别是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性进行分析,促进体育文化的自身良性发展,最终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自然发展,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作为一种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在各项活动项目中都蕴含着民族地区所特有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随着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当前部分民族体育项目已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方式。虽然民族体育凝结着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但发展至今许多民族体育活动方式已逐渐被取缔与遗忘,因此,以少数民族体育发展视角分析当代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与传承,对振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民族体育文化、弘扬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以少数民族体育发展视角探究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当前民族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在学校科学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合理有效地将其引入高校正规的体育教学体系中,使其更好地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实现体育教学与教育的整体发展发展目标,增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体质和体育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7.
从结构视角出发对体育锻炼中的分层现象进行分析,并利用CHNS2006数据实证体育锻炼的分层机制。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进步、体育文化火热兴起的背景下,立足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工作的发展重点,寻找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进而探寻今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具体路径。从目前我国关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入手,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热点的角度出发,结合不同理论层面来解读如何更加科学地进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热点问题研究,并对此进行展望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运动中占有的比例不断升高,体育游戏作为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项目,在普及全民健身过程中发挥了较为关键的作用。少数民族体育游戏种类较多,內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并且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物理学知识。将少数民族体育游戏穿插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运动中的科学原理,增强学生对于民族体育游戏科学知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少数民族人数众多、民族成分齐全,极具少数民族代表性.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对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四川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文章对四川目前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更好继承和发扬四川少数民族体育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主要途径,应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举办体育教学比赛和完善民间体育系统的方式,以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理念及其模式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通识教育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既是社会需求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所提出的要求,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探索通识教育中的多元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
Abstract:
In higher education,the concept and model of gene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concern in recent researches.Traditional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o 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general education is both the social requirement for the training goal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also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ways to inherit ethnic traditional culture.Exploring education of multi-cultures in gener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an issue to be considered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but also a perquisite for safeguard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美国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的多样性是美国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境。为了解释和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教育人类学家们从文化角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理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文章主要对这些理论和建议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论高等院校体育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主要阐述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体育化探析,构建高校体育化的理论依据,如何营造高校体育化环境,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等问题。目的在于增加高校化品味,创建高校健康、活泼的体育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学校体育应该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原因,并提出了学校体育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将企业体育文化引入高职校园体育文化,能让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目的更加明确,并能从多方面加强学生对将要从事的工作的适应能力。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分析企业体育文化和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功用,并提出把企业体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地域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的保护和建设好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是西南地区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保护,促进“建设”与“保护”共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做好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对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构建和谐贵州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主要从科学发展观对做好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指导意义、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现状分析这两个方面着手,最后提出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具有独特性,其保护及传承的意义重大。但现行的保护方式更多地强调了保存其外在形式,仍是一种静态保护,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本质内容,不利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着手,探索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并试图通过改革学校教育以培养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多数体育课程反映的主体是西方体育文化,对于传统体育文化宣扬较少。本文在充分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传统体育价值观的现代转型的基础上,思考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体育文化,以期达到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制定《少数民族教育法》是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健全我国民族教育法制的客观需要。经过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多年探索,我国自身的立法经验和立法理论基础为制定《少数民族教育法》提供了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我国应借鉴各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经验,制定《少数民族教育法》,从立法原则和具体内容两方面建立我国民族教育法律制度,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