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位子黔西北东部的金沙县城西北50公里处,坐落着一群晚清墓葬,被称为敖家坟墓群。敖家坟墓群因其石雕的华美、精致而名扬于世。墓群石雕由南、北两组构成。南、北墓均建于清光绪年间。两组墓  相似文献   

2.
“黔西北花灯”是指流行于黔西北之黔西、大方、毕节、织金、金沙等县市区域的民间歌舞艺术.在其历史流传过程中,广泛地吸纳古今民间音乐,形成丰富多彩的黔西北花灯调,成为黔西北花灯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些丰富的花灯调中,由明清时期流行于北方和江浙一带的[剪靛花调]、[鲜花调]、[秀荷包调]、[妈妈娘糊涂调]等民间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在黔西北花灯中得以存现,形成有趣的“飞乐”现象,为研究黔西北花灯音乐提供了一档子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黔西北文化资源在大德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参与价值和重要的育人功能。文章以黔西北文化资源在大德育体系中的参与价值作为切入点,提出毕节学院在大德育体系中挖掘黔西北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实践途径,为新建地方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主要阐述了黔西北自然旅游资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彝族文化在黔西北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指出应以彝族文化为龙头,发展黔西北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并提出了四条开发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与现状 所谓的黔西北苗族,主要是指居于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内的四十余万苗族。 这一地区的苗族操西部方言,有关专家学者研究认定,西部方言苗族也就是古三苗在历史大迁徙中的先遣部队,他们在战火纷飞中迁徙,为后来者铺路奠基,最后大部份在黔西北滇东北落脚定居。黔西北苗族现流传  相似文献   

6.
主要阐述了黔西北自然旅游资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彝族文化在黔西北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指出应以彝族文化为龙头,发展黔西北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并提出了四条开发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黔西北苗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是构成黔西北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是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黔西北苗族服饰除了可以满足保暖功能之外,也是苗族人民审美理想和追求的外在体现,是苗族人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共处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高燕 《毕节学院学报》2012,(11):123-128
白苗是黔西北苗族众多支系之一,以其尚白的传统,头顶巨大的牛角形木梳而在黔西北苗族各支系中独树一帜,区别于苗族其他支系,成为其社会身份的标志;黔西北白苗服饰是一种原生态的、古朴的服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点,其服饰艺术急需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黔西北汉语民歌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审美意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这一宏大时代背景下,将汉语民歌的保护与毕节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联系,将黔西北汉语民歌融入当地的文化产业中,以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来促进黔西北汉语民歌的传承和创新,是正确的、长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走出书斋深入黔西北彝族文化的田野考察中,感受到黔西北彝族文化的历史底蕴非常厚重,文化积淀内涵丰富,在中国彝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具有重要的学习、研究和参考价值,是打开彝族文化许多不解之迷的金钥匙.结合民族学的相关知识,应从认识和保护两个角度展开对黔西北彝族文化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黔西北地区水保型禾草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黔西北地区不同立地条件对禾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水土保持性能的要求,对搜集到的黔西北地区45种水保型禾草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采用模糊评分法对不同禾草进行了综合评分,筛选出了适宜于黔西北地区种植和发展的宜安草、草芦、鸭茅、毛花雀稗、苇状羊茅、扁穗雀麦等优良水土保持型禾草,为黔西北地区不同生境退耕地退耕还草、治理水土流失、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科学的草种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彝族在黔西北地区有数千年延续不断的分布历史可追溯,在彝族早期的历史中,各部落氏族为寻找迁移的生存环境,不断的往返迁徙,其延续不断的分布历史证明,黔西北地区既是彝族的居住地之一,更是彝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3.
贵州西北边陲小城———赤水市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丹霞地貌诱人 ;历史悠久 ,人文旅游资源特别吸引人。于 1999年“五一”、“国庆”长假诱发的赤水“假日经济” ,其发生、发展及意义 ,给赤水乃至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以莫大的启示 ,生态旅游是赤水和贵州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威宁县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杂居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在威宁进行了社会改革,扶持当地经济,改善医疗卫生与文化教育,取得了许多成绩,这是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果。但是研究发现,在少数民族杂居区尤其是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民族杂居区,对少数民族过多地片面照顾,会造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群众新的对立和矛盾;新中国建国初期,强调要克服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过分强调民族问题,反而强化了民族之间的差别。这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5.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长征到了黔西北重镇毕节,周素园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员并随红军长征到了延安,之后,周素园一直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做贡献。通过对周素园长征事迹的再回顾,以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惜流血牺牲的长征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渗透在他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从恋爱、婚姻、家庭关系三个层面对黔西北苗族、彝族、布依族的伦理道德试作一些探讨 ,力求挖掘蕴藏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明初,贵州宣慰使奢香京陵告状得胜回黔,面对朱元璋承诺"开驿传以供往来",遂以贵阳为中心开辟和整修驿道:东通偏桥连湖广,北过湄潭下重庆,西经威宁上云南,西北过赤水而达四川,在水西则置"龙场九驿"。"道大通而西南日益辟",以至明朝从湖广、四川、云南和广西四行省割地新建贵州行省。奢香古驿道为开发贵州立下了千载之功。岁月悠悠,奢香古驿遗山野,其中大多路段和周边遗物已被严重破坏,亟待强力保护。  相似文献   

18.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产生于苗族历史上的迁徙过程中,活跃在黔西北地区小花苗社会里,国家文化部称之为“贵州高原的明珠”,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滚山珠”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对其特征进行了概括,较为清晰、全面地呈现了这一特殊文化事象的全貌。  相似文献   

19.
安履贞是贵州毕节大屯余氏彝族文学家族的重要成员,更是知名的彝族女诗人。她有诗才,但性格内向,思想偏于保守,不多作诗,作诗亦不肯示人。内容主要是思亲、悼亡和闲适之作,大多自写胸臆、情感浓烈,语言清新朴素,偶尔用典,亦浅近贴切,诗风婉约细腻,别具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