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一点也不理解我们;我们和父母之间有代沟;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老爸老妈哪能帮得上呀!要是和他们说了,会“死”得很惨……如此种种,是我在和初中学生探讨“如何改善与父母关系”时,同学们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正>疫情后返校没多久,一些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镜头一:周一批阅《语文作业本》上的“小练笔”时,我发现有几个学生的答案惊人相似,拿起手机一搜,软件上提供的答案,和这几个孩子的小练笔答案,情节内容神雷同。镜头二:数学老师反映:家庭作业交上来,绝大部分同学都做得非常好,但一到考试,很多作业中掌握得很好的题型都翻车了。镜头三:周末,一位成绩很不错的女孩的妈妈发信息问我:“最近是不是手机查资料的作业特别多?孩子做作业时总跟我们要手机。”如此镜头,何止二三?如此现状,何止我班?但细细想来,也是正常——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们的三岁儿子萨姆在晚饭前无缘无故地闹起来,我妻子苔茜和我用各种方法哄他,但都没有用。来访的苔茜母亲看到了,她说:“别管萨姆,让他自己呆一会儿,你们是对他注意得太多了。”她的“无为”政策还真管用,萨姆没有听众,自己也就安静下来了。好多疼爱孩子的父母遇到这种情况都不知如何才好。因为儿童专家都教我们贴近孩子,去理解  相似文献   

4.
韩美祥 《江苏教育》2013,(11):49-49
虽然做过多年的班主任,但每一届班主任工作都是我重新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和总结提升的过程。班主任工作十分具体,千万不能大而化之,只有“一点一点”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多一点亲临现场,少一点“。控” 班主任工作做得成功的标志,通常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无需亲临,班上也井然有序。但我发现,班主任没有一定的功力,很难达到这一理想境界。我们学校的生源也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比较欠缺,有时班主任鞭长莫及,不亲临,班级就容易处于失控状态。比如,刚开始上晚自修的时候,学生刚刚吃过了晚饭,有的慢慢踱回教室,有的在教室里说笑,晚自修的前五分钟如果没有教师到场,是很难自觉及时进入学习状态的。一般情况下,我都准时到班。学生迟到的便少了,也能迅速安静下来。时间长了,即使我偶尔不到班,学生听到晚自修的铃声,也会迅速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5.
睡午觉是幼儿园老师感到头疼的事情。孩子们要么叽叽喳喳,要么在床上动来动去,我即使大声阻止,也难以安静下来。一次,程程小朋友忽然问我:“老师,睡觉是不是要关上‘小窗户’了?”“窗户关上了呀?”我很奇怪。“不是。是小眼睛。”原来她把小眼睛当作小窗户,多么富有想象!我指指眼睛和嘴巴,马上对小朋友们说:“现在,让我们关上‘小窗户’,闭上‘小门户’好  相似文献   

6.
“将”得好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就学得活、想得宽。他们常常提出一些连老师也难以回答的问题,“将”了我们。如,我教《给颜黎民的信》一文时,学生提出:“‘祝你们好’的后面为什么不加标点?”  相似文献   

7.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我校已经大面积展开,但在课堂上我也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课堂的噪音有增无减,我必须提高嗓门才能使学生安静下来。不过这样也只能维持几分钟,接下来即使我大声喊,我的声音完全被噪音吞没,也无法让他们停下来。一堂课下来,我们都筋疲力尽。一天,我的课又在这样吵吵闹闹中结束了。下课后我一直琢磨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节课一开始,我并没有急于讲课,而是让几个学生谈谈对上节课的感受。学生都说“太吵了”!“那噪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我追问。学生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很快就变成大声相互指责。这时我大声叫停并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教《郑成功》时,发现刘涛同学在郑成功肖像画的眼睛下画了几滴“眼泪”,还颇为得意地展示给同学看,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正津津有味地给学生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见此情景,十分恼火。但转念一想,何不顺势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呢?“请同学们安静一下,老师觉得刘涛同学画得不错,他这么画也有一定道理。”学生们很快安静下来,惊奇而又不解地望着我。“大家想想看,郑成功这位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为什么会流眼泪呢?”学生们若有所思,似有所悟。“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这是激动的泪水”;“郑成功让汉族人民和高山族…  相似文献   

9.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已成为学生写不出作文的经典解释了。缺乏素材,缺乏阅历,缺乏写作知识,学生当然写不出作文或写不好作文了。这话有道理,但不是真理。小学生写不出作文的原因可以如此解释,但是中学生呢?尤其是高中生中仍有一大部分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每次都随便应付一下,这就难以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得通了。缺乏素材在过去或许可以说是重要原因,可现今的社会信息如此发达,且不说各大书店里多如繁星的作文辅导书,单说互联网上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名人轶事、新闻报道足以让他们有内容可谈。缺乏阅历的言论也站不住脚。十七八…  相似文献   

10.
龚文静 《班主任》2013,(5):26-27
陈翔(化名)初中时就是班上出了名的“火药桶”——脾气暴躁,只要有一点不合他的意,他就大发脾气。上高中以来,他已出现过两次情绪失控。为此,我做了大量工作,虽然他大有进步,但也难免反复。这天数学课上,因刚考完试,学生们纷纷议论着考题,数学老师提醒了半天,大家仍没有安静下来。这时陈翔低声说:“上课嘛,上课嘛。”意思是叫老师不要管其他学生,直接上课,老师却说:“大家不安静下来,我怎么讲课?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是在语文课堂上,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多年来一直是先生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仿佛不如此就不像在教书。尽管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已提出多年了,但许多教师就是不知如何去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课堂教学仍是以“我”为中心,按备好的教案一步步逼学生就范,这样的课堂教学是难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  相似文献   

12.
《好同学》2003,(3)
3岁,“被迫”练字我小时候闲不住,静不下来,老爱玩。母亲为了让我安静下来,就拿一根鞭子坐在旁边督促我练小篆。虽然从来就没真的打过,但在鞭子的“威慑”下,着实让我把字练好了,心也能安静下来。现在能在很吵闹的环境中静下心来认真看书做习题,与小时候练就的这身“硬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记得我新调到一所学校担任五·一班的班主任时,这个班的学生很调皮,专爱与老师作对,背地里给每位老师都起了绰号,当然我也不例外。一天,我正在操场散步,忽然听到我班有学生把我的绰号编成歌在唱。我心平气和地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惊慌失措地看着我,胆小的差点把头埋进了桌子抽屉里。我轻松地说:“刚才我在教室外听见有人在唱歌,唱得很准嘛!不过好像歌词不对。”“快嘴”洋洋一下把话接了过去:“老师,他们唱的是你的外号。”我佯装吃惊:“哦!这说明我们班的同学很关心我嘛!他们时刻关注我,仔细地观察我,给…  相似文献   

14.
简单教数学     
看了李霏老师的《验证勾股定理(1课时)》课例(三)后,我的眼前一亮,这是一节广东省正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生本教育模式课.作为顺德的同行,我很了解镇属初级中学学生的水平是比较差的,但“验证勾股定理”这一传统的教学难点竟然可以被教得这么简单,学生却可以学得如此精彩!这,不就是我们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课堂吗?经过对这节课的反复研究,我发现,本节课之所以能做到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15.
按照惯例,我用琴声提醒孩子们安静下来,准备进入下一个集体活动。可是,孩子们依旧交谈着。我生气地走上前,大声地喊道:“琴声已经响过了,你们怎么还在讲话?”孩子们见我很生气,才渐渐安静下来。“以后只要琴声一响,你们就要自动安静下来!”我怒气冲冲地补上一句。哪知我话音刚落,便听到一个女孩子的声音:“我们又不是机器人,怎么会自动呢?”她这一反问令我哑口无言。是啊,孩子又不是机器人,怎么会自动呢?我不由得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为了抓好常规,我们对孩子严加控制。如,孩子们听到琴声,要立刻安静下来;听到起立的口令,要迅速站好;听到…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出现哪些心理状态?这是教师应该费气力分析和研究的。否则,就难以有的放矢地去解决学生心里的疑团,也难以使“教”的外因通过“学”的内因而发挥作用,因而也就难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此颇有感受。一次,一位初中一年级学生问我:“为什么 a=b?我一直搞不清。”起初,我认为问得太幼稚,很不经意地反问道:“怎么搞不清?”答:“a 就是 a,b 就是 b,好比2就是2,3就是3,怎么 a等于 b 呢?”学生的解释使我意识到,不是学生问得幼稚,而是自己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幽默校园     
答案一日,某老师在班上讲练习,一选择题无答案,但学生却在下面A、B、c、D喊个不停。该老师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后,朗声问道:“有没有不选的?”其话音刚落,一生就把手举得老高。“好!”该老师大喜,快步走到他面前,“说说,你为什么不选?”那学生站起来憨笑着说:“老师,我没做。”  相似文献   

18.
老师的眼睛     
丁老师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她那双探照灯似的大眼睛了。那“探照灯”可神了——它只要一出现在教室门口,教室里立马安静下来。课上,那“灯光”往讲台下一扫,同学们的小动作立刻销声匿迹。有一次,我上课没专心听讲,那“灯光”就变成两团火,烤得我脸上火辣辣的。但有时,情况也  相似文献   

19.
【案例】这一节是美术课,一年级的小朋友按照课前要求拿着水果走进了美术教室。水果进课堂,这是第一次,每个小朋友都很高兴,你比比画画,我捏捏摸摸。他说说笑笑,课堂一时难以安静下来。于是,我高高举起手中的水果说:“小朋友们,今天大家带水果来高兴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高兴!”“那好,为了表示高兴,请你们照我这样做。”学生按照老师的样子举起并挥动手中的水果,高兴地叫喊着:“耶!”然后跟随老师将水果放在桌上,课堂顿时安静下来。我又问道:“小朋友们刚才都摸了水果,谁把自己看到的样子和摸到的感觉告诉大家?”小朋友们纷纷表达自…  相似文献   

20.
笔者参加过不少公开课、观摩课 ,发现相当一部分课堂中的合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交流 ,前排学生唰地回头 ,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 ,四人小组里 ,每个人都在张嘴 ,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 ,教师一喊“停” ,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 :“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怎么样” ,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那么究竟什么是合作学习?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让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呢?笔者进行了长时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