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思想道德教育价值是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客体能满足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主体特定需要的关系,其实质是价值主体在感受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功能、属性、作用、意义、地位、影响的过程中,与价值客体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包括正价值、负价值和无价值。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思想教育,其行为事实是实然的,教育目标是应然的,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关系如何,人们便应该如何行为,这是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体现价值的过程逻辑,也即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2.
3.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统治阶级都认识到了对民众进行思想控制的重要性,进而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很重要的地位,并注重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达到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目的。在明代,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建立了一套全方位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体系,主要表现为:教礼乐育贤才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承家规正家风的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淳民风善民俗的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体系,大大增强了明代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维持了明王朝276年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担负起这一重任,通过多种途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谢乾 《教育与职业》2005,(24):55-56
体育的教育价值是体育的本质属性,本文就体育的教育价值及如何实现其教育价值两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7.
丁玉霞 《考试周刊》2011,(62):190-19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社会上新观念和新现象层出不穷.这一方面为大学生在道德发展、价值追求和人生观等方面提供了多元的选择,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也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带来了冲击.使其人生理想迷茫、信仰缺失、道德失范、责任感淡薄。从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象来看.国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和道德修养提供了方向和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途径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份和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导致了人们思想认识的多样化。在这新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何种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服务社会进而促进社会进步,这是值得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技术化是技术教育价值的实现和彰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技术化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技术的属性、结构、功能和规律等技术因素通过某种方式作用于教育,使教育发生变化并进而转化为教育的本质力量。本文从"过程"和"状态"两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教育技术化"的含义,并且认为教育技术化即是技术的教育价值实现和彰显。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结构的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总结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提出了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中的价值,可以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意义重大而且深远。当前,社会管理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支撑,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社会管理注入生机与活力。充分重视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中的价值,是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家庭德育环境是一个依循物质条件环境到人际关系环境,再到精神意识环境不断提升、不断循环的动态发展的有机整体;而德育中介是介于德育环境、人的素质之间的,使这两者既分界开来,又连接起来,起着桥梁、纽带、媒介和过渡作用的不可逾越的中间环节;德育中介通过传递机制、虑选导向机制、内化践行机制、反馈机制等实现家庭德育环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生命是思品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关注生命是思品教育的价值取向,然而当代中小学生个体生命意识的迷失令人深思。正确认识当代中小学思品课实施生命教育的价值对于揭示思品教育的本质现象以及推进思品教育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幸福生活,幸福生活是一种终极价值取向,是生活中唯一的善。现代人的实存状况和现代德育的困境,反映了德育与生活的断裂和人对自身存在缺乏终极的问询。德育应是以人为目的的德育,并在德育过程中引导和培养人的适应能力和选择意识,成就人的德性品质。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生命的存在物,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依托和载体。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现代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对生命价值教育的淡化和漠视。大学生群体中漠视生命,轻视生命的现象十分严重,大学生在生命价值观的养成和确立上出现了问题。因此,思想道德教育亟需向着生命回归,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年来对中小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个体品德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且具有发展的差异性。差异性表现在不同生活背景个体之间和不同学段之间。教师只有选择和创设适合学生品德发展的教育,才能使德育走进学生心田。实现有效德育的方式是激发道德学习愿望,确定德育起点;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选择师生交往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增强教育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7.
自孔子以来的儒家先贤们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问题,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人物,确立了儒家以仁为中心、以促进个体德性人格的养成和现实伦理秩序的完善为旨归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历代儒家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使之不断趋于完善,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理论影响和借鉴意义,就当前社会而言也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尤其在道德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和方法等方面,在新时期,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师的价值立场历来就是教育思想家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在道德教育中教师应该“价值中立”,从历史、逻辑、现实等几个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道德教育中教师的价值中立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价值中立的意义不是无限的,而要有一个限度。  相似文献   

19.
德育即育德。在德育价值关系中,德育价值主体是对德育需要的社会价值主体、德育者价值主体和德育对象价值主体,德育价值客体是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需要的德育的实践活动。德育价值主体对思想、政治、道德的需求具有主体定向的特征,使不同的德育价值主体具有价值导向、价值指导和价值取向的德育价值需求向度。德育价值主体的价值契合程度愈高,主导价值体系愈成为价值主体的共同追求,社会的包容性愈大,社会就愈加和谐。在学校德育中,确定学生为德育对象价值主体,与教师、学校和社会具有平等的德育价值主体地位,明确各价值主体间对德育具有共同的价值需求,在各价值主体间的地位平等和价值需求相同基础上开展学校德育,可以使彼此在感觉、理念和实践上把德育看成是自己的真实需要,使德育成为各价值主体的共同诉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文化正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变革。然而,其叙述的模糊与观点的驳杂妨碍了其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思想渗透力。只有透过其纷乱的理论,把握其清晰的理路与思想精髓,方能使其有利于道德教育研究的革新。反对整体化、注重差异性,摒弃单一性、强调多样性,消解逻辑分析、凸显话语分析,祛除抽象主体观、倡导自我与他者共契的道德主体观,是后现代文化之于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