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鲁迅(周树人)与赵树理的乡土文学成就置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中考察,文章对鲁迅和赵树理进行影响和比较的研究,凸显了从鲁迅到赵树理的现实主义发展脉络以及这一文学传统的意义;同时指出,中国文学的乡土书写乃至现今提倡的乡村振兴文学需要汲取历史经验,鲁迅和赵树理开创的乡土文学传统应成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依纵向历史角度概括可分为四个时期:二十年代中期、十七年时期、新时期(上)、九十年代。对各个时期的乡土文学的总体特征及重点代表作家作品作以介绍。其中二十年代中期部分重点写本时期乡土小说的共同特征。十七年部分重点写赵树理、孙犁两位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新时期(上)部分重点写刘绍棠、汪曾祺的创作。九十年代部分重点写新乡土小说的“新”。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是我国跨越现当代的重要作家,他始终关注农民的生活,表达他们的认识和愿望.他的"问题小说"是文艺服务功能的具体化,他的作品是农村变革的记录.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作品,赵树理的小说是我国农民觉醒的宣言.通过这些平凡小人物的悲喜哀怒,展开了变革的"痕迹",为我国现代文学史的"乡土文学派"起到奠基的作用.同时他的作品的价值还在于昭示有出息的文学家,只有立足实践,扎根现实,才能创造出不朽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赵树理方向"代表着他的大众化创作的最大成就.赵树理的创作实际是以农民为主要接受者的,历年的评论及文学史对赵树理作出的"跟不上时代"的评价实际是没有认清赵树理的立场,他的"反改造"倾向意味着农民拥护革命的原因在于得到了物质利益,而不是精神上发生了质的变化.赵树理认为,农民所能承受的"现代"是有限度的,超过了就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反而会阻碍农民走向现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的乡土文学,是受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以及东北欧等国描写乡村生活小说的启发和影响而形成的小说创作潮流.20世纪的乡土文学创作开始于20年代,以鲁迅及鲁迅影响下的乡土小说为代表.之后,乡土文学逐渐发展成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小说创作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出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乡土文学逐渐走向成熟,可以看作中国小说走向文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中国赵树理研究会 ,最近在太原举行了赵树理逝世 3 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四次 (国际 )赵树理学术讨论会。来自日本、美国、韩国和国内十几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赵树理的亲属等 10 0多人 ,参加了会议。山西省委副书记纪馨芳代表省委作了书面讲话。他指出 ,赵树理同志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 ,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 ,创作成就卓著的人民作家 ,也是解放区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为我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之作 ;他的创作思想影响了许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因此 ,我们…  相似文献   

7.
汤敏 《留学生》2012,(5):28-28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但要支持那些已经进入市场的中小企业,还要创造一个环境,使大量的新企业不断地涌现。在过去30年里,我们有好几次创业高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贩卖牛仔裤为代表的第一代企业家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第二次创业高潮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掀起的全民经商、全民创业的高潮。第三次创业高潮是一批以海归为代表、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以英特网等高科技为代表的创业高潮。应该说,中国的企业家阶层、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国经济的最活跃部分,主要都是在这几次创业高潮中诞生的。  相似文献   

8.
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 ,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光辉实践者、广大群众最喜爱的人民作家赵树理逝世 3 0周年的日子 ,为此 ,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在这里召开纪念大会并举办第四次 (国际 )赵树理学术讨论会 ,我代表中共山西省委 ,向参加纪念大会和学术讨论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各界人士 ,表示热烈的欢迎 !赵树理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 ,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 ,创作成就卓著的人民作家 ,也是解放区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为我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之作 ;他的创作思想影响了许多作…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赵树理被视为工农兵学中“农民作家”的优秀代表,赵树理这种身份定位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背景。真实的赵树理秉承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与独立精神,专注民国民性批判和现实批判。在学形式上,赵树理继续了“五四”作家未竟之事业,在学的大众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后乡土文学的代表之作,蔡素芬通过描摹明月的婚姻爱情命运和坎坷人生,展露出盐田村落的历史变迁和现实风貌。她在承袭了乡土文学的渔村书写传统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女性乡土想象,拓展了乡土文学的表现空间,为我们提供了复杂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