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贺宁 《考试周刊》2013,(42):48-48
<正>何为作文?作文就是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思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付诸文字。可是学生谈"作文"而色变,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创作的源泉枯竭。为何这样?这是因为平时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缺乏对生活素材的积累。怎样才能更好地积累生活素材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看法。一、日记是生活的第一素材生活是写作的第一素材,是创作的宝藏,任何伟大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教师》2009,(16)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面对作文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缺少深度和章法.究其原因,关键还在于学生缺乏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在生活中找不到素材,写作与生活脱节.语文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教材范本,寻找生活的影子;利用自然画卷,寻找生活的景点;利用社会舞台,寻找生活的哲理,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积累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难点。学生常会感到无物可写,无从下笔,这是对生活缺乏观察的体现。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激活学生的习作热情。  相似文献   

4.
<正>一、导致初中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1.学生缺乏生动丰富的写作素材。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开展作文教学、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初中生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没有在生活中积淀大量的素材,加上他们也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良好习惯,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缺少可利用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缺乏深厚的情感。2.教师的作文教学模式陈旧落后。多少年来,许多教师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课堂提出  相似文献   

5.
现在,有很多学生一到写作文就头痛,觉得无话可写。其实,对于一个有十几年生活经历的中学生而言,不应该缺乏作文素材,他们缺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积累。为此,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注重校园素材的搜集,让学生感悟体验;注重家庭素材的搜集,让学生享受体验;注重社会素材的搜集,让学生深入体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黄梅芬 《考试周刊》2015,(18):50-51
作文没有典型的素材,文章就没有充实感,主题难突出。观察生活,提炼观点;认真听课,学会迁移;关注时事,感悟生活,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三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数中学生怕写作文,或者写出来的文章内容贫乏,言之无物,材料虚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写作素材。素材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就有无穷的快乐和宝藏,要学会感受生活,记录生活,表现生活,才能够占有素材,从而爱上写作。  相似文献   

9.
写作文需要通过观察来积累生活素材,需要通过思考来整理生活素材,需要通过阅读来感悟生活素材。如果缺乏观察、思考、阅读,那么写作文当然就成了一件难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颇有哲理性,让我们感悟到要写出好文章,一定要从生活中去汲取素材。如果把学生的文章比作溪水,那么如何让文章"清澈美丽"呢?我决定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让学生汲生活之活水,荡思想之洪波,赏美文之涟漪。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学生写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要善于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素材,把生活素材融入写作中,使自己的写作清新而密切联系实际。本文主要探究了学生如何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以及倾听生活等方式来获取写作素材,确保自己的写作朴实而新颖,使读者久久不忘。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要想口语交际教学真实有效,教师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口语交际素材,并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对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本文就具体操作中的几个问题谈几点感悟。一、整合生活素材,激发口语交际欲望我们知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为薄弱、写作水平不高,主要是因为缺乏丰富的素材积累与语言知识基础,缺乏一定的生活经历,对生活不能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事实证明,生活场景式体验习作教学的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增强学生真实情感的深切体验,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从“生活场景式”体验习作教学的优势入手,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举措。小学语文习作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因此,把生活化元素植入习作教学课堂,构建起“生活场景式”的写作学习氛围,让小学语文习作活动和生活场景形成零距离融合,有利于实现小学习作教学的高效高能,获得喜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海英 《广西教育》2014,(13):45-45
当前,许多小学生害怕写作,究其原因在于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对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的引导不够,学生与社会生活接触较少,导致习作缺乏描写生活的素材,文章缺少真实的生活感悟;二是习作教学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不积极、不主动,写出来的东西枯燥乏味;三是教师对作文讲评环节的重视不够,往往只是评了等级和分数,写上几句公式化的评语,学生对作文反思和总结的积极性不强。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唯有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悟生活,积累情感;留心生活,提炼生活;广泛阅读,厚积薄发;丰富生活,广开"材路",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摆脱无话可写、无情可抒的尴尬境地。教师要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将生活化为体验、情感和文字。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具备了一定量的生活素材,但往往缺乏将这些素材进行思维加工,将其转化为写作素材的能力。如何巧将生活素材变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张明国 《生活教育》2013,(12):79-80
摘要:寒暑假是学生走进社会,感悟生活的难得时机,期间的点点滴滴都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素材。但由于青少年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正确的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思想上往往存在片面性和理想化,容易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感悟往往是零散的,不全面的,生活体验往往是肤浅的,模糊的,甚至是有偏差的。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堂,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引领他们在认知、体验、践行与反思中接受思想教育,是实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假期生活;品德教育;课堂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小学生涯中,许多小学生往往最头疼的问题是写作没有素材。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较为低下,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累积素材,导致写作时没有材料可利用。这种状况在农村小学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农村生活的小学生更加的缺乏生活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们去观察和感悟生活,发现素材。  相似文献   

18.
崔永吉 《考试周刊》2011,(45):49-49
针对农村初中生作文教学模式枯燥,学生缺乏兴趣,苦于没有素材而无从着手去写的普遍问题,作者认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写作动机,培养阅读兴趣;指导感悟生活,积累素材;帮助学会评价,提高鉴赏水平;开展各种活动,保持写作兴趣,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有章法可循的,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真善美;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积累素材,训练记录习惯。当习作成为倾诉生活的需要时,写作自然会快乐地走进孩子的心田。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通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留心生活,学会观察、扩大知识面、选好材料就能提高其对生活的感悟的敏锐性,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