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鄂君子皙之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鄂君子皙之鄂见于西汉末年刘向的《说苑·善说》,尚缺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文章从文本出发论证鄂君子皙之鄂在“东鄂”不在“西鄂”,鄂君子皙“泛舟新波”的水域地望,很可能就在今梁子湖,其受封时间当在楚灵王(公元前540-前529年)之世。  相似文献   

2.
西汉刘向《说苑·善说》中载:“鄂君子晰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插(?)芘,张翠[羽之]盖,而揄犀尾,班丽袿衽。会钟鼓之音毕,榜(?)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草滥予?昌桓泽予?昌州州湛。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踰渗。惿随河湖。’鄂君子晰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晰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  相似文献   

3.
《说苑·善说》载《越人歌》,以楚语译之。歌末二句云:“山有木兮木有技,心说君兮君不知。”古来学者多能指出“山有木兮木有技”乃用兴。今读《越人歌》,觉得此句实乃以谐声隐语之法,抒发“说(悦)君”之意。今按:“山有木”之“木”,盖谐音“慕”,而意同“说(悦)”;“木有技”之“枝”,盖谐音“知”,而意亦同“知”。以此说读《越人双》,则所谓“今夕何夕兮事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告辞耻,心几顿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云云,诗意贯通,而“一榜世越人犹得”与鄂君子…  相似文献   

4.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说君兮君不知。这是刘向(公元前79—前8年)《说苑》载录的一首越人唱给楚人的情歌,世称《越人歌》。楚王子鄂君子晰泛舟于新波之中,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 滥兮抃草滥予?  相似文献   

5.
《越人歌》是中国春秋时期创作的民歌,最早收录于西汉刘向所著的《说苑》一书。是中国的第一首译诗,楚辞的源头之一。由作曲家刘青谱以现代旋律,曲调婉转动听、朴素自然、具有雅致的韵味,是古诗词与现代旋律的一次完美结合。本文将对《越人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根据文献记载,秦汉以前便有古代越人的分布。《荀子·荣辱篇》说:“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同书《儒效篇》又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可见古越人这一族系的存在,在荀子以前就是很明确的。至于“雅”,就是“夏”,亦即中夏。古“越”,“粤”二字相通,《史记》的《南越传》、《东越传》,《汉书》即写作《南粤传》、《闽粤传》。  相似文献   

7.
按照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人的品格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小人、君子、贤人与圣人。周敦颐在其《爱莲说》中描绘了一幅君子的画面,在《太极图说》和《通书》中论及了圣人、君子的特质,其中《通书》将圣人论述得更为全面,且道明了为圣人之法.因此,透过《爱莲说》、《通书》基本上可以展示周敦颐的修养观:君子、圣人应有的内涵和特质;为君子、为圣人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周敦颐的修养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人的品格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小人、君子、贤人与圣人。周敦颐在其《爱莲说》中描绘了一幅君子的画面,在《太极图说》和《通书》中论及了圣人、君子的特质,其中《通书》将圣人论述得更为全面,且道明了为圣人之法.因此,透过《爱莲说》、《通书》基本上可以展示周敦颐的修养观:君子、圣人应有的内涵和特质;为君子、为圣人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上期《<伐檀>是一首敬老歌》的讨论文章,从文化背景、孔子删诗、“君子”称谓、“不素餐”的释义四个方面否认了该文的四条主要铱据,着重论述了“君子”之称在《伐檀》中并非特指“老人”。认为该文缺乏可信的论据,其“敬老”说的观点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0.
张涛 《老年教育》2011,(11):52-52
近日再读石成金的《知福歌》,越品越耐人寻味,收益多多。 清代人石成金,号醒庵愚人。主要著作有《长生秘诀》、《长寿谱》、《养生镜》和《延寿丹方》等。堪称一代养生学家,而他的《知福歌》更令世人称道:  相似文献   

11.
<正>[情境任务]余秋雨在《中国文化课》中说:君子是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君子”风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讲述叶圣陶先生谦恭守礼,是躬行君子;《驿路梨花》中解放军战士、梨花等人身上体现了“君子之德风”;《最苦与最乐》以“任重而道远”的君子激励后辈树立正确的苦乐观;《陋室铭》《爱莲说》则阐述了君子的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12.
李浩 《文教资料》2012,(26):98-100
王安石诗歌中屡次出现的"王微之"并非"王皙","皙"乃"晢"字之讹;"晢"、"哲"二字通假混用情况十分普遍,《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艺文志》及《直斋书录解题》等所载"王哲"与司马光、刘挚、晁公武、李壁等人诗歌、作品中提及的"王晢"实为一人;王微之姓名应为"王晢"。  相似文献   

13.
佚名 《高中生》2013,(19):11
《我是一条小河》是一首励志歌曲,歌词富有哲理,旋律优美动听,加上郭欢声情并茂的演唱,让我耳目一新,越听越觉得有味道,不知不觉间反复地听了十多遍。歌中唱道"绕过高山,穿越大漠,征途上还有无尽的跋涉,不要说道路坎坎坷坷,酸甜苦辣都是歌",这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一书有138处直接出现"君"或"君子"的词。这些直接描述"君"或"君子"的词,或专指国君或侍奉国君的人,或直接正向论述了君子要具备的若干格性或者素养,或将君子和小人进行了对比述说,为读者展现了作为理想生命格性的一种参照。本文试从专指正面说、直接正面说和对比直接说分别述之。  相似文献   

15.
《魏风·伐檀》一诗,写了三种人:“坎坎伐檀”的伐木人,“不稼不穑”的“尔”,“不素餐”的“君子”。对前两者看法比较一致,对于“君子”到底指什么人,则争论较大。有的说指靠剥削生活的统治者,即诗中的“尔”;有的说是“有才德的”孔子一类贤者仁人。我则认为,它指伐木者比较恰当。 说“君子”是指诗中那个剥削者“尔”的,其主要根据大概是“君子”一词在古代多用于统治阶级。这是实际情况,但却又不能因此概尽一切。以《伐檀》所出的《诗经·国风》为例,里面提到“君子”的凡二十一首,至少有三分之二不是明显的指诸侯大夫、王公贵族。“雄雉于飞,上下其羽。展也君子,实劳我心。”(《雄雉》)“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  相似文献   

16.
《左传》中的“君子曰”到底是不是《左传》的原文?是左丘明自己作的评论,还是《左传》在流传过程中被后来学者所增入?有的学者说是西汉末年的刘歆所窜入。本文经过考证认为,“君子曰”之言不是左丘明的评论,而是《左传》作为儒家教科书在战国流传时被战国儒家所加入的评论,其中很多内容是当时或从前的贤人对历史的评论。添加“君子曰”的人很可能是战国时代儒家的虞卿学派和荀子学派。“君子”并非专指一人,不是左丘明本人,与《史记》的“太史公曰”性质不同,而是泛指对历史有正当评论的贤人。“君子曰”之言可能收录在《法语》书中,不是《左传》成立时就有的,所展现的评论代表了儒家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从《少司命》、《东君》看南楚巫文化中的生殖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原是流传于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的娱神乐歌。它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发祥于巴陵至君山一带,最初是古洞庭湖畔、湘江下游蛮越初民的娱神乐歌。《少司命》是《九歌》中的第六篇,以其祈求美子,人神性爱及保护幼艾等娱神仪程表明,《少司命》是南楚蛮越民族在隆重的祭祖活动中祭祀生育之神的娱神乐歌。  相似文献   

18.
《在黑暗的河流上——读〈越人歌〉之后》是诗人席慕容对古诗《越人歌》的现代诠释,它在某种程度上融入了女性诗人席慕容所独特的审美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丽而又忧伤的浪漫格调;主体消解回归真实的传统意识;片刻绵延成永恒的超拔情愫以及朴素淡雅真挚动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9.
“君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指人格高尚的人。”早时的君子想是东临碣石、远观沧海、衣袂飘然的高贵男子,举止优雅足成典范,舌绽莲花令人歆羡。可是一旦沦为没落贵族,“君子”们便是蓬头垢面、再无神采,这不知打碎了多少人对“君子”这一形象的美好遐想,故有了“不堪落魄”一说。  相似文献   

20.
大音希声     
文雨 《甘肃教育》2011,(10):1-1
《论语》里说,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意思是要想成为一个君子,最好少说多做,不要说的比做的多,或者做了一点有益的事情,就想让地球人都知道,极尽夸大渲染之事,硬要把原来还有点浓度的果汁变成一杯白开水,变得寡淡无味才肯罢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