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谈谈绿色GD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DP代表着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的发明与产生来之不易,是三百多年来诸多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1953年才初步成型。由于GDP核算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统计上的技术缺陷,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又经过1968年和1993两次重大修改。由于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GDP核算体系,GDP作为核心指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2.
绿色 GDP核算是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新的统计核算概念 ,目前我国对这一问题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本文对现行 GDP核算缺陷、绿色 GDP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以及在我国推行绿色 GDP核算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环境恶化等问题使传统GDP核算的缺陷日益暴露,各国开始了对绿色GDP的探索。本文通过对传统GDP核算缺陷和目前绿色GDP研究困境的分析,提出了几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主要想谈四个方面的思考,第一个谈一谈什么是绿色GDP,第二是充分认识在我国开展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意义,第三是充分认识绿色GDP核算的复杂性,第四客观评价绿色GDP。  相似文献   

5.
“绿色GDP”核算的国际背景及中国实践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多贵  周志田 《软科学》2005,19(5):23-26
对GDP表达发展的缺陷进行理论分析,系统梳理了国际学术界关于“绿色GDP”核算的理论探索历程,总结了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绿色GDP”核算的实践探索,并且对我国绿色GDP核算历史和当前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单纯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对整个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矫正传统 GDP 指标体系的弊端必须以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重新设计一套新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的价值是劳动价值和自然价值的叠加价值.矿产资源的劳动价值是附加在矿产资源上的人类劳动,自然价值是由矿产资源的自然禀赋和地理位置优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矿产资源纳入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就是从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矿产资源的自然价值.矿产资源纳入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对于北京这样一个资源并不很丰富、科技较发达的城市来说,矿产资源的自然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仍占有一定的比重,且绝对值较大,对于我国其它资源大省和资源型城市来说,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矿产资源纳入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将有助于克服传统国内生产总值的缺陷,有利于矿产资源管理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有利于合理地约束矿产资源消耗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绿色发展与绿色GDP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 区的真实国民财 富。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 家真实储蓄率。作者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了1970?2001年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 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1985年自然资产损失占GDP比重接近20%,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 大规模 经济调整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损失占GDP比重迅速下降,到1998年降为4.5%,但是此后 经济增长模式逆转,2001年又上升为6.3%。这表明,中国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先破坏、后 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造成我国真实国民财富的极 大损失。这是“生态赤字”不断扩大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典型的“黑色发展”模式。作者提 出,绿色发展是今后中国发展的必选之路,既不能沿袭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前 苏 联式的重工业化模式,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必须独辟蹊径,寻求非传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杨立勋 《未来与发展》2005,26(6):15-16,6
对绿色 GDP 核算问题探讨成为理论界近期的热点。为什么要核算绿色 GDP,理论界提出的原因很多,但最集中的原因是现行 GDP 核算中因未扣除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外部  相似文献   

10.
张梅  李慧 《中国科技信息》2006,(21):321-322
本文浅论了对绿色GDP的涵义及其核算,并重点阐述了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绿色GDP与科技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凯 《科技广场》2009,(6):14-15
本文从GDP与绿色GDP概念及计算公式入手,分析了绿色GDP与科技进步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在经济高速增长中如何通过科技进步降低资源成本、环境成本与社会综合成本以促进绿色GDP可持续增长的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绿色GDP核算体系中环境资源的损耗、收益与可持续的概念及其关系,并通过资本理论引入环境及自然资产损耗的三种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储蓄率.作者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了1970-2001年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1985年自然资产损失占GDP比重接近20%,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经济调整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损失占GDP比重迅速下降,到1998年降为4.5%,但是此后经济增长模式逆转,2001年又上升为6.3%.这表明,中国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造成我国真实国民财富的极大损失.这是"生态赤字"不断扩大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典型的"黑色发展"模式.作者提出,绿色发展是今后中国发展的必选之路,既不能沿袭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前苏联式的重工业化模式,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必须独辟蹊径,寻求非传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产出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传统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不能反映社会的全面进步。于是,经济学家提出了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绿色GDP。绿色GDP核算考虑了自然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而忽略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可持续发展的GDP。GDP核算方式的演变反映了我国对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评价区域绿色GDP核算方法有效性的模型。以区域绿色GDP的核算指标为起点,构建区域绿色GDP核算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区域绿色GDP核算指标的权重,建立区域绿色GDP核算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行区域绿色GDP核算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和模糊性。导致区域绿色GDP核算方法缺乏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是核算指标选取不够全面以及核算过程不够精确,因此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区域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并提高核算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春艳  刘蓝 《科教文汇》2008,(36):228-228
绿色GDP由于能揭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因此克服了GDP固有缺陷,成为新发展现指引下引导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对公正地评价社会经济增长进程,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钱进 《青海科技》2014,(1):39-39
<正>GDP全称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根本体现,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绿色GDP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对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破坏性影响后的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追求GDP增长有利有害GDP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衡量各级政府政绩最硬的指标,追求GDP  相似文献   

18.
对绿色GDP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此必须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倡导绿色GDP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绿色GDP核算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只有在关注GDP增长的同时,重视其增长质量和增长的可持续性,建立衡量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绿色GDP,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保证经济环境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绿色GDP核算方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对自然资源、环境进行核算,从而导致了GDP偏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不合理,即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绿色GDP是新的国家实力衡量指标,它把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等都计算进去,能真实的反应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传统GDP和绿色GDP的比较来探讨绿色GDP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