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淑真是宋代文坛上的才女。她从娇弱而坦率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执拗的少妇,性格由敏感发展为大胆、叛逆。从她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她憧憬、幻灭、抗争的心路与诗路历程,通过作品分析,能够看到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与简.爱在身世、性格、爱情追求等方面极为相似;但在恋爱方式和结局及人生观等方面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曹雪芹的幻灭感和夏洛蒂.勃朗特的抗争精神,是二者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生命意识”和“森林”、“原野”等文化意象为视角,对戏剧《原野》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它表现了封建势力极其伦理道德对人的生命的吞噬与戕害,展现了人类为了维护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所进行的抗争,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权利和尊严的思考,具有丰富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论文通过对乔伊斯小说《絮云》中主题思想与象征、顿悟和同义重复等修辞手法的阐述,分析了主人公钱德勒的思想与行为特点,论述了钱德勒无法逆转的毁灭命运的原因,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其冲突导致梦想幻灭的必然性。文章认为,该小说的作家在钱德勒身上所赋予的都柏林本土特征,使钱德勒的个人失败隐喻了都柏林人的困惑与失败,尤其是通过对身处社会中、下阶层代表人物的细微刻画,揭露了都柏林社会基础的矛盾性,从而深刻地讽刺了都柏林人虚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金鑫 《华章》2007,(4):131-131
每个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情结,对于美国文学来说,这个情结就是"美国梦"."美国梦",并不是一般的超越现实的梦想,而是贯穿美国历史,最能体现美国生活方式和国民精神的理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人们赋予美国梦不同的含义,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不仅象征着物质上的成功,同时还有着对精神世界的孜孜追求.本文则通过三个作家所代表的三个典型时期来阐述美国梦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旨在表明:表明美国梦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吸引促使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关注精神追求;引导人们恰当地协调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老舍的小说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于理想人物的构建.他们有的通过消解自身以实现新的进步,有的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做着注定没有任何结果的挣扎,还有的则以生命为代价,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力图守护个体与民族的尊严.这种种抗争固然方式各异,但无不带有悲剧性的意味,而正是在这种悲剧性抗争的表现之中,凸显出老舍内心的受难意识及对于生存价值的丰富思考.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分别是:《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作品中讽刺意识深厚,而讽刺的可略分为:官场腐败、政治、礼仪、人性本质。其讽刺意识充分融入了作品当中,而讽刺最多占主导的低官场腐败和仕途人生。“临川四梦“既是讽刺当时社会中很多不如意的事物,也是自身情感的传达。  相似文献   

8.
《祝福》中的祥林嫂作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多是从她受的封建礼教的毒害,她的可怜和不幸角度去解读。力图从她的坚毅与抗争精神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9.
司汤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奠基人之一。 “享利·贝尔,米兰人。活过。爱过,写过。”——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为自己写的墓碑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司汤达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一生经历坎坷。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深受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他曾因崇拜拿破仑而随拿破仑大军南征北战。  相似文献   

10.
“抗争”悲剧意识的变异与“武士道”悲剧意识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悲剧文化的发展史上,远古以来萌生的生存的“抗争”悲剧意识始终占据着主导,又不断发生变异。本文以日本古代物语作品等为例,重点剖析古代日本民族的“抗争”悲剧意识是如何演变为“武士道”的,并对作为“美德”和“恶行”的矛盾统一体的“武士道精神”进行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过去的生命》看周作人的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人的诗论与他的新诗创作是紧密结合的,《过去的生命》作为周作人的唯一一本新诗集,几乎是他诗论的印证。文章从诗的本质特点,诗的体式,诗的风格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其诗歌创作与诗论的契合。  相似文献   

12.
2007年8月,在江西抚州举行了闽江学院邹自振教授新作《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6月版)首发式与创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肯定了邹自振教授在"汤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肯定了《汤显祖与玉茗四梦》在"汤学"研究中的地位,同时对汤显祖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提出了希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虚妄与辉煌——论六朝散文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观照六朝散文,可以看到其中寄寓着纷繁涌动的生命意识。其生命哲学大体表现为:物质主义生命观、儒家伦理价值生命观、道家自然哲学生命观。六朝士人体味了生命的极度卑微与极度尊贵,在生命的自戕与自赎中,使生命或走向虚妄或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4.
孙蕡是被誉为“岭南明诗之首”的明代顺德著名诗人。通过对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诗进行分析.结合他悲惨的人生遭遇,探讨他在对待苦难、对待死亡以及对待朋友等各个方面的态度,为进一步了解这位顺德历史名人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程颢从重建儒家价值系统的合法性基础出发,对传统儒家境界论的核心范畴"仁"作出了形而上学的阐发、论证和拓展,以"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作为其境界追求的最高理想,增益了理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精神力量.从现代哲学的高度检视程颢的仁学思想,我们可以洞悉其中所包蕴的正负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九世达赖喇嘛是清中央政府颁定金瓶掣签制度之后,首位需要通过这一程序认定的达赖喇嘛,但是由于西藏地方政府及驻藏大臣的申请,嘉庆皇帝最后同意免于掣签。他在被认定后于十一岁便不幸圆寂,其一生极为短暂,没有如他前世诸辈有较大的作为。但正是在他生活的时代,国内国外局势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政府开始走向衰落,无论在内地还是西藏,其统治力均不如前代。  相似文献   

17.
早年经验在相当程度上酝酿和规范了鲁迅的思想性格和文学创作。其中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是早年的苦难记忆。它不仅是推动鲁迅进入创作过程的最早的心理动因,而且影响到鲁迅作品的题材、人物、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形成鲁迅作品独特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8.
汪藻是北宋末、南宋初的名臣,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在人生经历上,他历任多职,然颇坎坷。汪藻丰富的人生经历影响到他的文学和史学创作。在宋代文学史和史学史上,他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苏轼创作于黄州时期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运用显与隐、实与虚、明与暗的艺术结构法.不仅表现了一种不怕眼前风雨、超然旷达的乐观精神.而且表达了企望超脱政治风雨,退避政治、退避社会.退隐江湖、归隐田园的出世思想。这种思想构成了苏轼一生中挥之不去内心情结。  相似文献   

20.
Fitzgerald was one of the great stylists in American literature.This essay discussed how he formed a tragic philosophy of life from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how can he reflect this kind of philosophy of life in his masterpie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