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思想政治课聋生难以理解.如果把"情境教学"搬进课堂,那情形就不一样了.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课文中的理性知识,创设出形象鲜明的事例或图片,辅之以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2.
正情境教学是指在外语教学中运用社会交际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把社会情境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让教学语言恰当地表述,充分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倾向。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情境激发兴趣,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在认知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需要教师提前在课前积极认真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为了应付考试,教师总是照本宣科,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对学生不断地灌输知识点和语法,学生无法从根本上理解这门语言,而且遇到复杂的知识点时,只能死记硬背,无法完全理解其含义。长此以往,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去英语学习兴趣。而情境模拟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极大锻炼了学生的口语,提高了学习效率。本文就情境模拟的特点出发,展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是法治教育专册,以宪法为主要内容,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内容广,观点多。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大胆处理、整合教材,精心选取案例,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简与深的和谐统一。一、简洁案例创设有深度的情境导入环节,我选用八年级上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中用过的案例素材,用两张图片创设情境:钓鱼岛事件后,全国掀起大规模反日游行,并且出现了打砸  相似文献   

5.
所谓情境是"情"和"境"的统一。而情境教学则是根据教材创设以学生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情景和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情境教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它能使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多在实践中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理查德·沃尔海姆(1923-2003)是一位致力于艺术和精神分析相互关系研究的英国哲学家。他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特别是与视觉绘画艺术相关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视觉绘画艺术方面,他提出了"双重性"、"看进"、"看作"、旁观者理论、风格和艺术"情境"等理论。这里主要探讨沃尔海姆的艺术"情境"理论。他提到的"情境"与文学上所说的"情境"含义截然不同,主要是指观看者或艺术家本人具有的运用到艺术品中的艺术技能的背景知识的多少,而观看者或艺术家对艺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将制约着他对艺术品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7.
情境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一个好的英语课堂,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实现语言的感知、理解、内化和运用,并通过积极愉快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但纵观英语课堂,笔者发现部分教师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了解,缺乏对情境教学的全面了解,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只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教师对于情境创设的目的不够明确,把"创设情境"仅  相似文献   

8.
通过合理设置和运用情景,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践与理论、感情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间的过渡和转化,从而使得学习和理解变得容易、有趣。本文结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与处理教学情境的认识。1创设图文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通过一些生物学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作为课堂引入、佐证解读相关原理和生理过程,其最大的优点是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直观形象。例如,在课堂引入时,展示课前的实验成果:呈现数码显微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9.
情境教学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情景或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适用于教字母、单词、词组、句型、对话、课文等。实物、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表演等可以作为情境教学的手段。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0.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文学语言的描述,再现课文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有"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感知,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以谈论体育课上"按指令做动作"为话题,主要围绕"Put…on…,Touch…with…"等祈使句及其答语的学习而展开。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情境,如运用图片、动作等,也可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功能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操练与运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设情境的方法:利用图片、实物创设情境,运用语言和情感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3.
狄小丽 《广西教育》2014,(25):20-21
正数学鲜明的抽象性,需要依靠理性思维来建立知识联系,达成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这就使得数学教学容易偏重理性,忽略对学生主体的关注,难以有效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而情境数学为这种沟通搭建了一道桥梁。如何将数学还原为生活中的问题,打破感性和理性之门,使学生的学习呈现轻松和愉悦,这就需要找准情境驱动点,在富于情境化的学习模式下,推动学生深入数学思维之中,获得深刻的理解。一、建构冲突,激活认知需求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积极探索的脚手架。教学中教师可  相似文献   

14.
顾秋兰 《考试周刊》2011,(42):172-173
创设历史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图片、考古实物、文字史料、语言情感或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历史情境化,再现历史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使学生"触景生情",充分感知和理解历史,从而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作者旨在通过研究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究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的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是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一词的,他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并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本文拟从杜威的反省式思维理论带给自己的教学反思来探讨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英语情境设置。  相似文献   

16.
高羽 《考试周刊》2012,(54):65-66
江苏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多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与深入,一线教师已越来越关注课堂上问题情境的创设,而苏教版教材的编写也主要采用了“问题情境一学生活动一数学理论一数学运用一回顾反思”这一形式。从教材的编写我们可以看出它特别强调了问题情境的创设,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数学课堂的出发点,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开展教学。但是在一线的教学研讨中,我发现一些老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已走入“误区”或“套路”中,有的为情境而情境,有的只求表面形式,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问题情境的含义是什么?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要注意什么?本文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作为一名一线的班主任,我提出:"德育是用来体验的,是用来行动的,不是用来说教的!"为此,我还制作了一张图片——一面猎猎招展的红旗上书写着两行字:"德育是用来体验的,是用来行动的!"后来,我觉得如此做还不够,又请广告公司将这张图片放大,制作成一面实物红旗,挂在我的办公室里。我之所以要制作这样一面具有象征意义的旗帜,是想彰显自己"体验式德育"的教育思想:德育,教师应该尽量创造真实的教育情境,让学生进  相似文献   

18.
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中情境的含义及类型理解缺失,导致“形散”但“神不聚”。有效教学情境就是运用创生性课程资源,生成有利于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教学环境。依据教学情境构成要素的类别,思想品德有效教学情境可分为文本性情境、艺术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活动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生成性情境。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得体、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是"情"与"境"的统一,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教材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和氛围,以形象为主体,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一年来,中日钓鱼岛之争备受国人关注。从“钓鱼岛事件”回顾、中国政府的态度及采取的相关措施、“钓鱼岛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如何看待国内一些民众的反应和如何正确、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五个方面,分析了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保卫钓鱼岛的决心,并进一步给国人特别是青年学生提出了坚守国家法律底线、理性表达爱国热情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