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事诗是一种用诗的形式来描述故事和描写人物形象,以反映现实和抒发感情的诗歌。有一般的人物、故事、情节,它虽有叙事文学的一般特点,但与小说、戏剧又有明显区别。它一方面要叙述故事,一方面又要抒发  相似文献   

2.
自读导言1.了解独幕剧的一般特点及本课作者剧本创作的独特风格。2.分角色表情朗读,并尽可能组织演出,从而比较深切地感受剧情结构安排的巧妙以及作品语言的幽默、诙谐和讽刺意味,领会作者通过性格各异的剧中人物反映抗日期间大后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趣。3.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及其用法,注意着重号在人物介绍和人物台词中的使用效果。(解说:剧本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要符合一般的叙事性文学作品的要求,必须在完整的情节结构中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某种主题;另一方面,它又要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剧本…  相似文献   

3.
写小说.最重要的是写好人物,要写好人物。又离不开环境描写。一篇小说.除了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之外.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有了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才能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在这方面,我有深切的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相似的故事和人物,其审美意义差异极大,这就是文化限定的结果,已方许多文学现象所证实。文化限定一方面养育了文学创作,同时又限定了作家探索的脚步;一方面作为文学创作的参照系和依傍.另一方面又成为创造力的束缚。这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导致文学创作与文化限定不可避免的二律背反的悖论。  相似文献   

5.
《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850-1893)的短篇小说。大家对它可以说耳熟能详了.很少有作品以如此短的篇幅散发出如此长久的魅力.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也是脍炙人口的。一般认为这个故事讽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近年来有评论注意到在主人公含苦如辛赔偿的事实中也流露了作者的同情。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人物的性格也正是在故事的发展中逐渐得以展示。因此,要认识这个形象.就有必要对小说的情节作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6.
阅读理解题在高考英语试卷中是一个常规而又很重要的题型.它通常有5篇文章。在150分的总成绩中占40分,约27%,时间分配为35分钟左右,阅读速度平均应当为每分钟60~70字,涉及内容包括科普、历史、地理、文化、人物、故事、新闻和广告等.题材多样,体裁各异.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1.应该讲述一个故事。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相似文献   

8.
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学数学难,但又必须学.在学生眼里,数学是一个又一个公式、符号、定理、习题的堆积,它们是如此的抽象、散乱、遥远、不可琢磨,它们就像石塑一般——充满着理性精神的美却显得冰冷和生硬.数学本来就是这样,还是我们的数学教学使之然?翻看人类的数学思想史,在数学“冰冷的逻辑推理之中有一大堆生动的故事”,其“冰冷美丽”的外表下存在着“朴素而火热的思考”.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们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就要把数学从学术形态“返璞归真”为数学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9.
当代小说走出了三要素的樊笼,对传统故事化小说三要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构。当代小说在表现社会生活方面,特别是表现作家的主体精神、主体意识和自我人格方面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当代小说对传统小说三要素的解构,一方面降低了对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扩大了对人物、情节、环境以外的其他要素的吸收和包容。  相似文献   

10.
1.数学实验教学的内涵。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学科;但是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学科。”数学实验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实验不同,它既属于科学实验.又不是一般的科学实验.有其数学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数学实验是指,为研究与获得某种数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两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从事艺创作,艺家要运用形象思维,但同时必须运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表现小说或故事中人物智慧的工具,它为相声、小品的成功创作提供逻辑框架;是破译美术、漫画作品的主题思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说对人的认识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了解。常常用“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这句话。研究历史的人评价历史人物,也都明白“盖棺论定”的意思。因为人的一生,常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大起大落,面目全非,是旁人始料所未及,有时恐怕甚至是自己也不曾料到。生于太平盛世。这种变化的外在原因还相对少些。若是生逢乱世.尤其是生长在内忧外患频仍、世局变幻无常的近代中国。人们受外在的、内在的因素煎迫,表演起“变脸”来,绝对令那些川剧大腕也白叹不如。今日是人,明日是鬼;一面是人,一面是鬼;今日被人怀疑是鬼。明日才知原来是人。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近代历史人物时.一方面,一定要分别不同的阶段.将之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另一方面,又必须将之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期.进行比较全面的观察和把握,“时段”与“一生”、“局部”与“整体”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对这些人物有相对客观一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清代初、中期通俗小说中,除《七峰遗编》、《海角遗编》、《铁冠图分龙会》这类作品直接描写了明遗民与满族统治的对抗情节,并带有明显的刻意崇尚汉文化的倾向外,还有许多作品是通过小说作者的创作动机、小说题材的选择倾向以及小说人物的塑造与具体情节描写等方面,或间接或曲折地体现出此种倾向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即题材选取上侧重明代故事的倾向与严肃的写作态度,赞扬高蹈出世的倾向,炫耀汉文化传统才学的倾向,大凡描写本朝人物故事就带有批判的倾向.而在文化道德方面又自觉或不自觉地降低对作品主要人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写小说,最重要的是写好人物,要写好人物,又离不开环境描写。一篇小说,除了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之外,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有了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才能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增强故事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蒋祺 《现代语文》2006,(10):101-102
档一:传统与现代 中国传统小说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与连贯性,故事要有故事的样子,不能漫无边际。而且要给读一个结局。所谓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讲的就是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在叙事上基本以第三人称的方式为主,白描手法、人物行动与对话成为小说刻画性格、塑造人物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集中了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点和特长,所以比起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受到的局限要小些,得到的自由要大些。要拍摄一部好电影,除了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掌握高新技术外,还得有一个好的文学剧本。所谓“好”,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要有好的思想内容,作品对广大观众有教育意义,这是先决条件;其次,电影不同于散文、诗歌、小说,要有比较完整紧凑的情节,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即有矛盾、有斗争、有结局。如果作品缺乏这个条件,就无戏可看;第三,要有几个 (至少一个 )性格鲜明、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在这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7.
1.审题:话题作文一般三部分:一是材料(一个故事、寓言,如2002年考题“登山者的故事”)。二是提示语,故事后的一段话:如2002年“生活中也会面临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暗示和限制我们要写“心灵的碰撞后的选择。”必须有写通过心里矛盾斗争后的选择。三是写作要求,一般指立意自定、文体自  相似文献   

18.
教育期刊是以教育为主题,面向教育。作者的刊物。它围导着教育的目的、作用、任务发挥着特有的宣传指导作用,它注重知识,研究内涵。因而,教育期刊的封面设计,既有一般封面设计的共性,又有其个性──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一方面要准确、生动、鲜明地表现刊物的主题和精神内涵;一方面又要表现出设计者独特护艺术感受和艺术风格,给读者以美感,从而达到教育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笔者以多年从事《内蒙古教育》(综合性教育期刊)装帧设计。作的体会,就此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一、突破制约创造个性综合性教育期刊,塑造着为人师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回顾近年高考作之路,命题在与考生进行的“防套作”与“反防套作”的“战争”中,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力求创新,避免重复“昨天的故事”,但仍处于命题的两难处境:一方面,高考作要面向全体考生,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体现最大的公平;另一方面,它又肩负着选拔优秀人才的重任,要  相似文献   

20.
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幻想与想像而编织出来的奇异故事。这种故事,有奇妙曲折的情节,有不同寻常的环境,有超乎寻常的人物和事物,它们组成了色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在这个童话世界里,各种人物都可自由自在地活动,都有神奇的力量和各种超乎寻常的表现。童话,主要是为儿童而创作的,但又不仅仅属于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