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培瑜  林伟 《学前教育》2022,(Z3):81-83
<正>2022年,卷土重来的疫情再次打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一轮轮的全民核酸检测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今天,你做核酸了吗?”已经成为这段时间大家见面时的问候语,也成了孩子们之间的热点话题:“我妈妈昨天带我做了核酸。”“我们小区里面都在做核酸。”“我也做了核酸,我都没哭。”“我也是。”……我们还发现,孩子们将“测核酸”搬到了班级的角色游戏区里。  相似文献   

2.
“都十二三了,啥都干不了,瞧瞧,让你给李奶奶倒杯水,干吗倒那么满,洒得满世界都是。”一直宠爱我的奶奶一边擦水,一边开始叨叨了。“那么大了,客人来了也不打个招呼,只顾忙你的。”妈妈一送走客人回来就“赠”了我两句。“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少言寡语的爸爸也常这样说我。今天,你叨叨;明天,他训训。在家里,我简直不知该怎样做才是。其实,都因为些“鸡毛蒜皮”的事。这也不能怪我。你们做家长的又没有“明文规定”嘛!唉,对了,我有办法少挨“骂”了。一天晚上,我悄悄地看了爸爸一下,嘿,“无事”。我又看了看妈妈,嗬,“不忙”。于…  相似文献   

3.
一、童言有时也有“忌”“我爱你”,这是阳阳一年级时说的话;“老师他们都不跟我玩”,这是阳阳二年级时说的话。由于阳阳的“我爱你”这句话,同学们都不愿接近他,慢慢地变成排斥他,最终演变成“老师他们都不跟我玩”的  相似文献   

4.
我没有朋友     
<正>中班上学期,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体会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每周一上午我们都安排了孩子们交换玩具的“开心玩具日”时间。可每次蒸蒸都只玩自己带的玩具,对于别人的玩具只是静静地看、不交换;别的小朋友想与她交换,她会直接拒绝。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不想玩他们的,我也不想让他们玩我的!”蒸蒸有这样的表现并非偶然。据老师观察,日常中的蒸蒸也是各种“挑刺”:“老师!我先过来的,我不想让航航挨着我!我想让他坐到别的地方去!”“老师,铭泽老在我跟前走来走去都影响我画画啦!”“老师,辰辰老想摸我的玩具,我都和他说了别摸,他还摸,都给我的玩具弄脏了,烦死人了!”  相似文献   

5.
<正>萝卜:寒假期间,我看见许多同学都在朋友圈里“晒”自家的宠物,我很羡慕,也想领养一只小猫。我向爸妈保证,我能在照顾小猫的同时不耽误学习,但是爸妈不同意。为此我跟他们争吵过好几次,彼此都说服不了对方,我和爸妈的关系也陷入了“僵局”。  相似文献   

6.
徐静雯 《成长》2020,(4):47-48
“班里有一位女生对我表示好感,我也挺喜欢她的,我不知道如何与她交往”;“爸爸妈妈每天吵架,我都烦死了,真想离家出走”;“XX老师对同学总是大呼小叫的,我特别烦她,一上她的课我就头疼”,“我的好朋友这几天无缘无故地不理我了,而跟另外一个学习、体育等各方面都不如我的人打得一片火热。”“我有一个困惑,我学习好的时候,大家远离我,我成绩差的时候,大家瞧不起我,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一、“生亦我所欲”的“亦”我们一接触《鱼我所欲也》章,首先要碰到的问题,就是“亦”。开头的三个“亦”,都可作“也(是)”讲;一到“生亦我所欲”的“亦”,要按“也(是)”讲就再也无法讲通了。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前三个“亦”都是表示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类同关系,它在一个分句中,说明它和另一个分句是并列的;而“生亦我所欲”,却和下一分句构成另一种关系。揣摩“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意思,可知它的前面省略了转折连词。而  相似文献   

8.
在两次参加“五·四”杯赛的日子里,我都想起了鲁迅先生勉励青年的一句话:“纵令不过一洼浅,也可以学学大海。”我自知像我这样的人,自然“不过一洼浅水”;而两次参加“五·四”杯赛,也可以说是一种“浅水”的追求。“浅水”要有所追求,首先应该自知是“浅”的;其次,又不能因为是“浅”的而自卑,而放弃追  相似文献   

9.
百变的妈妈     
<正>妈妈有时是复读机。“快点儿起床!”“正长身体呢,多吃点儿!”“做题仔细点儿!”……每天,这些“点儿”都会重复一遍,每次播放的时间几乎都一样。妈妈有时是显微镜。不管我犯多小的错,她都能准确无误地指出来。那天,我学了“方”字,回家我就练了起来,可我一不小心把笔顺写错了。我想,都写完了,反正别人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写的,下次注意吧。  相似文献   

10.
周记的革新     
周记几乎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在使用的方式。学生每周一记,老师每周一批。学生写得多了,写得厌了,就当成了一种负担,老是抱怨找不到素材。真是没内容可写吗?与学生沟通后,我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担心周记本会被同学翻看,他们都不敢放心地把心里话写在上面。问题找到了,办法自然也就出来了:学生改“每周一记”为“每周一信”,直接交给我;我的评语也以回信的方式直接交给学生。如此一来,我每周都要回几十封信。形式的改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的“周记”已不是纯粹地为了完成作业,而是在给朋友做心对心的交流;这样的“评语”也少了空…  相似文献   

11.
谁人都知,南宋害死岳飞的奸相叫秦桧,但这个“桧”字该怎样读呢?秦桧(Gui)!自我晓事以来,就是这么读;几十年来,我接触到的所有人也都这样读;临我写此文前,接连试问五个人,也都说该读(Gui)。 秦桧的“桧”该怎样读才对呢?我弄清楚这字的读音,是在中学当语文教师时。一次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要把脍炙人口”的“脍”给同学正音,顺便找了桧、哙、烩、刽等形似言近的字帮同学辨认。事先我也查了字典。原来“桧”属多音字。《新华字典》152页上“桧”读(Gui),是一  相似文献   

12.
分别一瞬     
“你又要走了,寒假能回来吗?你想我吗?”“我当然不会想你的,我天天都不会想你的!”“那我可每分每秒都在想你呢。”这是我和老爷去火车站的路上的对话。今后没有人每天7点不到就把我从被窝里揪出来;没有人用硬硬的胡子扎我;也没有人拿我开心了……我一路上说着反话。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我都不敢看老爷一眼,仿佛任何一  相似文献   

13.
想作文     
这月的作文又要交了,而且又是非命题的。唉!从昨天晚上我就开始构思,要求内容新颖:“一件小事”,太不吸引人了;“一节课”,好像也不精彩;用“我喜欢”或“我的”开头,好像以前都写过了。苦思冥想了半天,终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相似文献   

14.
上学期初 ,我新接手一个班的数学课。据说这是一个学习、纪律都比较好的班。但一连几天的课 ,我都发现有一个女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伏台 ,处于半醒半睡状态 ,听课无精打彩。这是为什么呢 ?课后我向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了解情况 ,都说她是班上的“睡星” ,在她的影响下 ,有几个同学也跟着“睡”了 ,老师们都找过她进行批评教育 ,但收效甚微。  为了“唤醒”这一“睡星” ,我费了不少的心思。有一次 ,我叫她到我办公室 ,笑着说 :“×× ,sitdownplease !”“睡星”那绷紧的脸一下子露出了微笑 :“Thankyouverymuc…  相似文献   

15.
<正>小艺刚上一年级时,他的爸爸跟我说:“陈老师,我真不知道拿这个孩子怎么办。在幼儿园里,他每天都要惹麻烦,老师、其他家长经常向我告他的状,我们给他讲道理,他也不听呀!”我看到的小艺却是:课堂上,他就像汽车轮子没了气一样瘪瘪的,不管你怎么激励、提醒,他都不想把腰挺起来,也基本上不“正眼瞧你”,就算你走到他身边,扶着他,他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碰到了一枚“软钉子”!一下课,他就判若两人,我的耳边都是他的名字:“老师,小艺打我!”“老师,小艺刚才早读非常不认真!”“老师,小艺插队!”……面对他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班宝”、“国宝”、“哭宝”、“活宝”,都是我们班的宝。我就是其中的“活宝”。人人都这样叫我;我也不介意。  相似文献   

17.
话题热聊     
《学前教育》2024,(1):54-55
<正>杨惠芬(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幼儿园)网络用语的流行导致孩子说话只会用那些“奥利给”“真给力”“come on的喂ABC”,很多家长甚至教育学者都说:语文都死了。真的这么严重吗?其实这一类网络用语是一种“社交货币”。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时代烙印,像我们当年也会有某个圈,追某个星,这些也是我们的“社交货币”。我们要允许孩子拥有这样的“社交货币”,这样孩子才能融入到现在的社会群体。我的女儿是一名小学生,我特别注重她语文的启蒙,但是我也会鼓励孩子去掌握这些“社交货币”。  相似文献   

18.
话说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争雄,胜者为王。这不,我家也掀起了一波“三国潮流”,一家三口“各据一方”:爸爸是家中的“霸王”,理所应当地成了“魏王”;妈妈也不甘示弱,自称“吴王”;我呢,论什么都是家中最小的,自然就成了“蜀王”。  相似文献   

19.
<正>做幼儿教师这么多年,有快乐也有烦恼。在忙碌繁琐的工作中,我也曾有过想转行的念头。但每当孩子们“陈妈妈、陈妈妈……”的喊声在耳畔响起时,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其他的一切想法都被抛诸脑后。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由“陈老师”变成了“陈妈妈”。“陈妈妈,我跟你说件事。”“陈妈妈,你看我今天比昨天来得早,没有迟到。”“陈妈妈,我害怕,你能陪着我睡觉吗?”……我的一日生活在一声声“陈妈妈”中开始,  相似文献   

20.
次女     
王君,女,年近40,能干得很。朋友李君问她:“你怎么样样会做?”王君答:“我小时候,也是什么都不行。有一次看家里的户口本受到了刺激:姐姐的名字后面,我爸写的“大女”;我的名字后面,写的“次女”。那时,我把次女当成次品了。从此,我就想做个正品。什么事都学着做,做错了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