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道”入手,探索了韩愈“文以载道”的“道”同宋儒之“道”及孔孟之“道”等中国历史上各家之“道”的区别,从中投射出韩愈“文以载道”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观注社会,观注现实,观注人文精神.若用一个传统的话讲,就是“文以载道”.柳宗元和韩愈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无不主张和提倡“文以载道”之观点.“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乃至“人文精神”,以文来明道,到了唐宋更为发展了这种观点.尤其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韩愈和柳宗元二位老先生,将“文以载道”作为文艺理论之基础.因此说,古代的“文以载道”之思想和今天的人文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柳宗元将“文以明道”之思想贯穿到他的实际创作之中,即通过寓言的方式和方法来表现,更加突出了“文”、“道”思想对人们的功谕、劝诫和对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任何文艺作品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念或情感。“文以载道”实乃必然。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可以而且应该要表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艺工作者应大胆抛弃对“文以载道”的顾虑,走出对文艺社会作用认识的误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充分尊重艺术规律,不但敢于“文以载道”,而且善于“文以载道”,按照“文道统一”原则,创作出既有高度思想性又有高尚艺术性的精品佳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4.
任何文艺作品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念或情感。“文以载道”实乃必然。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可以而且应该要表现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艺工作者应大胆抛弃对“文以载道”的顾虑 ,走出对文艺社会作用认识的误区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坚持深入生活 ,深入群众 ,充分尊重艺术规律 ,不但敢于“文以载道” ,而且善于“文以载道” ,按照“文道统一”原则 ,创作出既有高度思想性又有高尚艺术性的精品佳作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5.
文以载道与理念型的教学艺术怀宁师范潘洪源最早由宋代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的主张.如果说因其侧重于表达用文章来说明道理而使它带有侠义色彩的话,那么.今大我们所说的“文以载道”的“道”.则早已是泛指作品的倾向、思想内容,具有更宽广的内涵了。自然,载道之...  相似文献   

6.
五四散文执着于对“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模式的叛逆,在特定意识形态影响下的建国后的十七年散文又体现出“文以载道”观念模式的轮回。而无论叛逆还是轮回,共处的同一历史流程又牵扯着二者间某种必然的联系、相近的血缘——对这两个时段散文观念的比较考察可以发现“文以载道”观念从未消失的潜在踪迹,以及在两个时段间散文本体逐渐失落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翻开历史的书页,我们可以找到与“文以载道”相亲相近的好多说法,诸如“代神立言”、“代君立言”、“诗言志”“文艺为政治服务”等等.  相似文献   

8.
“文以载道”,原指文章本身是用来记载道理的。但在教学领域里,我认为还有一种“文以载道”,即教师所授的“文”必须“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道”,也就是必须渗透德育,关于这点,时贤之述备矣。在此,我只想就如何“载”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姑妄名之曰“渗透九法”,旨在引玉。一、正面析理法。有的教材文质兼美,如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近、现  相似文献   

9.
“五四”文学革命于抨击“文以载道”的响鼓重捶中启幕.然而,它只反对新载之道,而非所有之道.革新文学以配合思想启蒙是文学革命的基本方向.投入文学的作家们的最高愿望是救亡新民.问题文学是启蒙精神与作家人生体验相结合的产物.错误源于先驱们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夸大认识.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均未跳出“文以载道”的怪圈.  相似文献   

10.
一、“文以载道”与“道以帅文” 前几年出现了“德育渗透”这个词儿,有不少语文老师认为语文教材都是精选的有定评的好文章,只要把这些文章讲好,德育就贯穿其中了,即所谓“文”讲好了,“道”自然就出来了;硬要来个“渗透”,岂不又要回到贴标签的老路上去吗?这话乍一听好像觉得很有道理,仔细一推敲,又产生了疑问:“立言,所以明道也”,文以载道是毫无疑义的,但能不能把这个原则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文以载道,道在其中”,自古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就与道德教育密不可分。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是作者思想灵魂的载体。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承担着为更多的好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语文教师都要面对现实生活,教学生看社会、看人生。  相似文献   

12.
“文以载道”是通贯中国二千余年文艺历程的难以更移的传统观念,“道”一直是评价文艺作品的最高宗旨,而"道"则通过文艺作品发挥着它的德教功能。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的文学理论,“道”和“美”一直是文论隐含的两个层面。所谓“文以载道”中的“道”,在古代文论中主要指的是儒道,在五四文论中主要指的是民主自由精神,当代“文以载道”表现出多元化倾向,在当代文论中“道”的渲染功能也在不断减弱。所谓“美”,主要是审美精神。这种审美精神无论在古代文论还是在现当代文论中都是存在的,因为不管是不同时期还是同一时期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空之下的审美体验都不同,所以要对审美进行分类是很难也是不可能的。主要就中国文论中“道”和“美”这两个方面关系的流变来谈文学理论对人文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布趣者     
《大中专文苑》2014,(3):M0002-M0002
按照传统文学理论,首推“文以载道”,每一位作家都应该是一位布道者。在写散文时,因为世界观出了障碍,我布不成道,只有“布趣”。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学的起源来看,有一种观点就认为,文学源于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即传统的“文以载道”。这里的“道”也就包含文学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文以载道”,这是客观的事实,古来已然。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难”是汉语语文教学界的共识。作文教学“成人化”是“作文教学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成人化”包括强调“作文”必先“做人”、强调“文以载道”和强调“典型性”原则。应考虑减低作文评判标准的“内容”要求和真正让学生写“放胆文”。  相似文献   

18.
健康的人格培养是当今教育主题之一,“留守生”的人格教育尤其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语文课因其“文以载道”特性,对于“留守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利用这个优势.注重“留守生”的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9.
吴昊昱 《现代语文》2010,(2):145-146
“文章随世转,无日不争新。”文以载道,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意犹帅也”。有新意的作文,令人读后爱不释于。如果是考场作文,则可引起阅卷老师的审美愉悦,自然“身价”倍增。  相似文献   

20.
探讨所字结构中省略介词和省略“所”字的两种情况,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两个方面分析这两种省略的理论根据,又指出“有以 V”和“无以 V”是动宾词组,而“文以载道”一类结构是判断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