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要通过工作机制从短期行为向长效机制转变、工作主体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工作内容从低层次服务向高层次指导转变、工作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以充分实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2.
3.
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已不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的必要性,构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课程体系,并阐述了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5.
6.
将就业指导贯穿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中,成为大学生毕业就业成功的关键。文章论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全程化构建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全程化构建的主要内容,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构建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8.
大学生就业指导不应只是学生毕业时才进行的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应是一个择业的准备过程,应树立全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本文从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出发,提出了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就业指导体系内容及实施步骤;提出了就业指导体系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全面性、阶段性、针对性等特点.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成长与发展教育者、引路人,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条件便利而且效果显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纳入班主任的职责范畴,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相关的培训体系、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以提高班主任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加强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特别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越来越成为提高高职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强调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并从加强师资、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举办多样化的赛事活动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程化就业指导是新时期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矿业特色院校应以就业指导工作的转型为保障,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与职业发展特点,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指导,并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构建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74-76
目前就业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从基本内涵、具体内容、组织实施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平台培养模式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之路.将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目标和内容分阶段细化以后,融入到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平台、专业提高和实践平台中去,使就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培养和造就满足社会需求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善创新"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天宇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92-93
在高校迅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已成为各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之一。 相似文献
15.
构建“六位一体”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不断冲击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文章以广西医科大学为案例,从系统论的视角,梳理了高校就业工作中的核心要素,提出构建组织目标、工作理念、组织设计、机制构建、服务平台、评价反馈"六位一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理论和运作模型,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校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为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6.
17.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高职教育的蓬勃兴起,也促使部分优质民办高校参与其中.高职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企业和政府的重视,各高职院校正积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教育体系探索,并把它当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有些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还有偏颇,收效甚微.实践证明,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高职学生入学时就抓起,全面、全程、全员开展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就业思想教育,才能适应高职生就业市场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径所面临的基本矛盾是:广大高校毕业生日益增长的职业指导需要与力量分散、功效有限的职业指导供给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的路径是:加大职业指导力度,整合力量,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径;针对高校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要做好创新人才培养、人职匹配、预防性职业指导、职业咨询和精细化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要遵循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和课程建设内部规律,结合高校现有条件和大学生学习特点,其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群、丰富教学形式、打造梯队式师资队伍、搭建全程化网络服务平台、完善课程考核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