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二、石法披麻皴在山水画传统中,皴法是画山石最重要的技法,学者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免去"空""乱""薄""脏"等毛病。皴法分两大类,即披麻和斧劈。所有其它皴法,都由此两派演变派生而来。长披麻皴全用中锋画,要有条理,但也要有变化,演变而为卷云皴、解索皴、荷叶皴。短笔披麻,其势似长披麻,但需用短笔,连续出之,演变而为豆瓣皴。  相似文献   

2.
折带皴 “折带皴”主要表现横条状叠层岩石,山石的肌理较为复杂,变化万千,层次有深度。皴法要做到笔墨酣畅淋漓,卧笔拉线,侧锋劈擦一笔一气呵成。是线与面相结合的一种画法,也可先劈擦后拉线,加些斧劈皴使山石皴法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山石皴法的发展包括皴、皴法和皴法成熟三个阶段 ,其中皴到皴法的转化非常值得研究。因为这个转化一方面限制了山水画家在再现方面的努力 ,另一方面也是山水画技术的解放 ,并且它还非常有代表性地刺激了山水画中体“道”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大披麻皴 大披麻皴又叫长披麻皴,巨然画山石多用这种皴法.如他的<层岩丛树图>,就采用了这种典型的大披麻皴. <宣和画谱>记载:"巨然山水,于峰峦岭窦之外,下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类,相与映发;而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其若山间景趣也."  相似文献   

5.
(10)点皴:即以点来表现的皴法,如传统的雨点皴(此皴法是宋代米友仁所创,亦叫米点皴)、豆瓣皴、芝麻皴等。图例画的是解放前的土山,山上光秃秃的只有几棵野生小灌木,表现起来用披麻皴加苔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6.
山石画法总结 唐代王维开创了斧劈皴与劈麻皴并用法。画山石两皴混合用之,充分体现了皴法的表现力和塑造山石明暗的能力,更能表现山石的质感。  相似文献   

7.
泓伯评国画     
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是元四家之首,他的山水画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笔意简远,似柔而刚,似疏而实,意境深邃。他是在董源的披麻皴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自成一家的元代山水画大变革的巨擘。他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用笔苍古,淡墨干笔皴擦,中锋与侧锋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8.
黄纯尧教授独辟蹊径的“一笔皴”山水画技法,虽然建立在傅抱石“散锋笔法”之上,但又有新的发展,它很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山水画创作上的两难——即以线造形和以皴状物的矛盾。“一笔皴”画法为绘画的再现性与表现性的统一找到一条合理的通道,是对中国山水画笔法的一个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画有设色较重青绿山水,还有就是水墨淋漓山水。董源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新形式,创造了表现江南水墨山水的“披麻皴”。宋代的沈括、苏轼、米芾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董源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三)米点皴米芾的《春山瑞松图》(见下页图),即采用了典型的米点皴。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载:雨点皴全用点法,宜于雨景也。雨景之法始于米元章,故人皆称‘米点’……米家发源北苑,写山亦有轮廓,写树亦有夹叶,盖变北苑之披麻,专取北苑之雨点,自成一家……友仁画仍用雨点,但用笔稍细致,变‘大米’而成‘小  相似文献   

11.
正图12勾写结合法之二(金铃子、螳螂、蝈蝈)勾写结合法,也可以细线勾勒,画的较为工细。勾勒要有线形变化,以使结构更为生动。6.干皴法干皴法,是一种介于工写之间的方法,是先以墨勾线,将草虫的大结构表现到位,再以淡墨或色皴擦的方法。皴擦时,笔上的墨或色要干,可将小笔的笔锋捏扁,用笔锋蘸墨或色,轻轻皴擦。用笔要轻巧灵动,才能表现出草虫毛茸茸的质感。(见图13)  相似文献   

12.
名画鉴赏     
此画为唐寅的创新杰作。图画峻险山崖、盘曲栈道、急湍危桥、葱郁林木、骑驴旅人。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长拉细,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此画尽显了画家水墨写意的才能。  相似文献   

13.
山水画创作依靠各类皴法支撑,而各类皴法具体又有各自的笔墨要求,技麻皴表现土质松软的山峦,斧劈皴表现石质坚硬和凌嶒的山峰,米点皴则表现烟雨迷濛的江南景色.三大类皴法又演变生发出多种皴法,从而形成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一、花卉的画法枝叶篇不同木本的枝干,其表皮纹路,应该用不同的皴法来表现(皴是皮肤坼裂之意,引申为山石、树木表面凹凸不平的纹路。这里的皴法是指表现树木皮纹的画法)。例如桃、桐的皮宜横皴,松皮宜鳞皴,柏皮宜纽皴,紫薇皮宜有光滑的感觉。另外,像牡丹等落叶灌木,是从老干处发出嫩枝,方始着花,而嫩枝的画法接近草木。画花卉的枝干应分木本、草本。木本苍劲,草本柔嫩。  相似文献   

15.
"抱石皴"是在傅抱石深厚的文化素养、娴熟的绘画技法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中产生的,四川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和傅抱石不断的探索与体悟是"抱石皴"逐渐成熟的关键。它所采用的技法打破传统中国山水画"皴擦点染"的固定程式,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又一次创新与突破,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皴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山水画作家的喜爱,其背后体现的抱石精神成为了特定的文化符号,融入到民族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16.
荷叶皴 “荷叶皴”主要表现纹理如同荷叶筋脉的山石,画时线条要清晰,如同荷叶包住山石,用筋表现石分三面。  相似文献   

17.
云林堂     
倪瓒(1301—1374),元代书画家、诗人。字元镇,号云林、幻霞子等,无锡东亭(今属锡山市)长大厦村人,豪富出身。中年以后,疏散家财,云游江湖,穷困潦倒。其山水画师法董源,并有荆浩、关全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树木又得李成法。多写太湖一带景色,清远萧散,“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追求“聊写胸中逸气”,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  相似文献   

18.
五、排笔法 排笔法,主要是表现雪山和冰川的一种技法。中国画传统的画山,最基本的技法就是各种皴法。传统的雪景画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传统的“山石法”来表现雪。排笔法是依据皴法的最基本的原理,通过用笔、用矾和用墨的变化提炼出的画雪山、冰川阴阳向背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协 《华章》2011,(29)
中国画注重“笔墨”,它是中国画的精华所在.“笔墨”也就是指用笔与用墨.用笔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骨”;“用墨”是中国画的“肉”.用笔应该以书法中的骨法用笔为主,使之产生各种奇妙的变化,而用笔的具体表现则在皴法中实践.因此我们不能只把“墨”看成是单一的颜色,由此而来“墨分五色”就更具有了现实意义.皴法,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与其它绘画表现有所不同.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表现不同地域的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20.
漫笔点丹青     
正《幽谷泉声》王旭此幅山水画取高远透视法,表达主题明确,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山泉飞瀑顺山谷蜿蜒而下,近处的林泉草木郁郁葱葱,远山以浓淡相间的笔墨皴染出云雾氤氲。整幅作品构图饱满,山石、云水、树木相映成趣,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然而,此画对所有山石云水的皴染用笔面面俱到,造成空间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