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8月1日,在第七届"安生中国创新英才特训营"上,美国Zinch教育高校项目主任罗伯特·帕特森给来自全国百强中学的200多名中国学生作了一场讲座,详解以常青藤高校为代表的顶级美国大学是以怎样的标准挑选高中生的。在他看来",常青藤想录取的学生,必须要有特点,想法和别人不一样。"(8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09,(9):42-43
被开除的"优秀学生"一个成绩高得令招生的教授咋舌的外国学生,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到校不久的一天下午,导师给他派了任务,让他从下午两点到三点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实验室里有一部电话,可以打美国境内的长途,于是这个学生在这一小时内打了40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于2004-2005学年度为其新著作走访了美国常青藤八大盟校,并进行相关的学术调查。他在每所常青藤校园内逗留了大约30天,和学生一起上课、聊天,还参加了各种活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美国东北部富有田园气息的校园里漫步吧!  相似文献   

4.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美国不能“侃”,无异于天生残疾。前不久,米肖尔·赫南德兹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写了一本畅销书《常青藤名校招生内幕》。其中提到常青藤名校在审查中学教师推荐信时,最糟糕的评语莫过于“该生平时话语不多”。招生人员见到这样的评语,第一个反应便是“其人恐怕很难参与课堂讨论,因而对学习环境弊多利少”。这样的学生不管成绩多么优异,被名校录取的几率比其他学生都要低得多。不难想像,在这个文化氛围,寡言等于呆板,木讷近乎低能。其实,美国教育注重自由表达,我以为起码有两个指导思想。其一,美国人深信言论自由乃天赋人…  相似文献   

5.
国际     
《教育》2012,(5):15-15
美国:对中国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试由于自身缺乏海外招生的资源,许多美国大学便通过中介在其他国家招生。这样一来,大学不但增加了学费收入,还节省了自派招生人员的费用。为防止留学中介造假,避免学生实际水平与材料显示有较大差别,美国高校将加强对中国学生的面试考核力度。受包括常青藤大学联盟和各州立大学在内的美国300多所会员学校的委托,  相似文献   

6.
王晨  郭宇 《教育》2012,(11):41
自2010年5月起,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塑性成型专业学生刘扬成了沈阳市13纬路农贸市场里的"公众人物"。每天傍晚,刘扬都会带着他的全部家当—一张折叠桌、一台电子秤和一部电子扩音器来到菜市场,摆开热气腾腾的干豆腐摊,忙着招呼顾客,"大学生自主创业,让您找回老味道"的条幅在菜市场里显得格外醒目。大学毕业摆地摊,半年后成为作坊"豆腐官",媒体曾先后两次以《大学生甘卖"豆腐"找回老味道》和《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薛涌,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他悉心观察比较中西教育,相关著作有《谁的大学》《美国教育阶梯》《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一岁就上常青藤》《学而时习之》等。近日,薛涌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8.
在我喜欢的美国电影《死亡诗社》里,基廷老师第一次给学生们上课时.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动作:他跳上了一张课桌,俯看着大家,开始他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师》2013,(17):20
编者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院校的招生、教育、就业等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对肩负着培养高水平师资使命,同时作为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的师范类院校来说,如何做好学生工作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期《特别关注》栏目专题刊选北京师范大学在招生、就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工作方面的探索,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家成 《中国德育》2014,(19):58-59
正2月2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北京十一学校改革记》。笔者当时边读边想:改得真像国外的学校啊!9月2日,《光明日报》又刊发了黄全愈的《从走课制里"走"出什么?》一文。作为海外华人学者,黄教授"惊讶"于中国无"走课"概念而只有"走班"概念,认为:"所谓‘走班’还是跳不出传统‘班级’的概念。其实,要走的是‘课’,要跳出的是‘班’。"他看重的美国的模式是怎样的呢?"一下课,学生们匆匆忙忙赶到  相似文献   

11.
2008年4月27日,美国《纽约时报》批评了热衷于让学生进入“常青藤联盟”(Ivy League,美国东北部的8所名牌大学)的韩国精英高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暂行规定》执行了三十年,在这段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所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考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考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全国各地在考试形式上都实行统一考试,但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分值上存在很大差异,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据5月16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高考临近,各地招生大战打响.一般来说,这个时候最忙的应该是招生办的老师们.不过,在某省一所民办高校,最忙的除了招生办的老师,还有学校的学生们.因为,他们也有招生任务,并且这招生任务还直接和评优、奖学金评定等挂钩. 据悉,学校给学生们两个选择:要么为学校招生,要么参与企业实习.虽然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双向"选择,但在很多学生看来,参加企业实习的难度远远大于招生.  相似文献   

14.
事实上,美国与苏联的科技竞争,无不考虑着战争,美国推行的精英教育为美国培养顶尖人才,也含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美国的反战热潮,美国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世界性的民主运动,都开始对精英教育提出质疑。当年,美国出现一本名为《约翰为什么不会做加法》的书,这本书被叫好,反映的正是大众对精英教育的质疑。还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质问:“为什么要让999人陪1个人读书?”这话是说1000人里顶多只有1人能成为科学家,为什么要让999个学生陪这1个学生读书?像这样以牺牲大多数为代价的教育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15.
学人书屋     
《留学生》2010,(9):61-61
《培养精英》 在北大和耶鲁受教育多年的薛涌,对中外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培养精英》一书是他论述美国教育的文章结集。本书内容涉及美国高等教育近年发展的新趋势,美国大学的内部运作机制,以及美国常青藤名校的备冲优秀的教育理念。作者在书中还分析了美国这样一个多元社会,怎样塑造出一个多元化竞争的教育体系等,为关心中国教育的人士提供了多方面借鉴。  相似文献   

16.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12,(15):40-41
电影《这就是我》来自美国8年级学生的日常经历。西蒙老师的课堂宁静祥和,温文尔雅的他在给学生们朗读,教学生自我激励。但这不是校园的全部,我们看到了发生在校园里的欺侮和排挤:  相似文献   

17.
<正>纪录片《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再现了中国孩子在美国高中留学的方方面面,而贯穿其中的记录者或者可以称为探索者的,是“樊登读书”的创始人樊登。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思维、语言和行动与来自美国各类高。中的学生、老师、校长深入交流,也接触了陪读家长、名校招生官等不同群体,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融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与此同时结合相关维度的数据,呈现出了美国高中教育及留美生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用心作文     
<正>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美国学生琳达在昆明进行交流时,看到中国孩子画技很高,就出了一个命题"快乐的节日"让孩子们画。结果,她发现孩子们画的都是"圣诞树"。原来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当琳达把墙上的圣诞树遮盖起来后,孩子们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由此,黄博士得出这样一个训练模式: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  相似文献   

19.
背景1:有教育家指出,在模仿了苏联教育模式的同时,我们的教育其实模仿精英教育,学校仿佛都是为了培养科学家而设置.物理课堂往往成了"精英们"表演的舞台,而学困生们往往都只能充当配角、观众,甚至是打瞌睡的观众,老师面对这种情况往往也是无可奈何,听之任之. 有一个经典的笑话,虽然很具有讽刺意味,但恰好能说明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学校新调进一名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考100分、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或者是你的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中途退学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爱打架的学生你要对他好,将来他会成为警察官……说话不着边际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将来他会成为政府发言人.  相似文献   

20.
王微 《教书育人》2011,(21):27-28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进程在不断加快,高校的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随着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的高额度增长,大学校园里的贫困生队伍在日益"壮大"。据统计,2000年我国贫困大学生有140万人,2004年增至240万人左右,2007年高达400万,2010年更是突破了500万。贫困大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国家不断地推出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